大明國師 第458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吁”數匹駿馬齊刷刷停住,下來幾名甲士打了個前站。 而后,一匹明顯速度落后一截的小灰馬“噠噠噠”地趕了過來。 從上面跳下來的,正是姜星火。 李景隆打開了他的折扇,微笑道: “姜郎,許久不見?!?/br> “九江兄,確實許久未見了?!?/br> 姜星火走過來打量著他,隨口解釋道。 “本來說早點來接你的,路上出了點小事情,如今已經處理好了?!?/br> 李景隆引著他到碼頭的偏僻處,用扇子遮住嘴巴問道:“方才出了什么事?” 姜星火與他解釋了一番,當聽到現場暴昭手下的刺客一共傷亡九十八人的時候,李景隆忽然“啪”地一聲收起折扇,用力地敲了敲腦袋。 “不對!” 李景隆凝聲說道。 “哪里不對?是因為沒抓到暴昭嗎?”姜星火也蹙緊了眉頭,他本來就是等這件事處理完,才來接李景隆的,既然早就答應了李景隆他自然不可能食言而肥,辯經他布置好后都放下了。 可如今聽李景隆的話,似乎刺殺案并未結束。 “不是?!?/br> 李景隆的折扇一下一下地敲在腦袋上,似乎在仔細回憶著什么。 片刻后,李景隆拉住姜星火的胳膊,迫切道。 “姜郎,你知道我統兵,是會把信息精確到百戶甚至總旗的,如果有條件,甚至會精確到個人?!?/br> “我知道?!苯腔瘘c點頭。 “陛下渡江前,偽帝建文讓我負責組織城北防線,那時候暴昭手下的從真定大營帶來的勁卒,我記得很清楚,絕對不止這些人?!?/br> “那有多少人?” 李景隆篤定道:“一百七十七個,算上有人脫離暴昭,這個數字也說不過去,那都是他轉戰千里帶出來的兵?!?/br> “你的意思是,暴昭手里還有幾十人?” “是,我絕不會記錯,其中某些人的名字、籍貫我都還記得?!?/br> “幾十人能干嘛?陛下如今身邊守衛如此森嚴,就是幾百人上千人都未必能刺王殺駕?!?/br> “暴昭狡猾,不可不防?!?/br> 李景隆說道:“他一定會想辦法混進來的?!?/br> 姜星火在原地踱步:“谷王謀反案后,錦衣衛剛剛被大換血,里面都是燕軍舊部,大部分做到臉熟是沒問題的,暴昭怎么混?” 忽然,腦海中一道靈光閃過,姜星火和李景隆幾乎同時想到了答案。 “如果有一種情況,能遮擋住面部呢?” “非止如此!” 李景隆急促說道:“燕軍有很多河北的降兵降將,這一點你知道嗎?” “我知道,給我介紹過內部的派系?!?/br> “對,他們也是河北口音!” 第391章 光明 暴昭藏身的茶樓內,來自真定大營的悍卒們已經穿好了與錦衣衛一模一樣的飛魚服,配上繡春刀,拿起了藤牌、弓弩等武器。 但鮮亮的衣服,卻掩蓋不住他們低落的心情。 “暴公?” 屬下們見他遲遲沒有下達攻擊的指令,不由擔憂地喚了一句。 “暴公,那我們接下來做什么?總不能干坐著吧!” 另一名屬下問道。 “等!”暴昭回答的斬釘截鐵。 這次行刺,是他謀劃許久,精心策劃的結果,絕對不允許失敗。 “我知道你們想干什么?!?/br> 暴昭喟嘆一聲:“但是,我們必須等待最好的時機,確保能把偽帝斬于馬下之后再行動,否則,只會打草驚蛇,反倒壞事?!?/br> 手下們聞言,有人道:“暴公,可那邊的弟兄,眼下怕是” 暴昭背過了身去,手下們看著他落寞的身影,也是相顧無言。 都是朝夕相處了五年的兄弟,說是不為所動,又怎么可能呢? “暴公您一聲令下,我等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他相信這些手下說的是真心話,但現在并不是他計劃最終發動的時機。 “光憑一套錦衣衛的衣服,我們是混不進去的,必須要等能夠制造混亂的時機,還要接著等?!?/br> 暴昭抬起手阻止了他們。 手下焦急道:“暴公,再等等偽帝若是跑了,我們那些兄弟可就白死了!” “聽我命令!我不會讓他們白死!” 暴昭霍然轉過身來,眾人這才發現,他的眸中血絲混雜著淚花,聲音也嘶啞到幾乎聽不見。 他咬牙切齒地從牙縫里蹦出了這句話: “我一定會拿偽帝的頭顱,為兄弟們報仇!” 暴昭走到窗口前,向外眺望遠方,今天的天氣很好,沒有多少風。 ——他需要風。 按照這個季節的規律和他的測算,過不了多久,就要起東南風了。 “聽我命令,否則,軍法處置?!?/br> “是!” 他們對視一眼后應道。 暴昭點頭,深吸口氣平靜了一番自己激蕩難耐的內心后,開始了難捱的繼續等待。 —————— “父皇,要不您來坐吧?!?/br> 穿著赤金色龍袍的朱高燧,身上像是爬滿了螞蟻一樣坐立不安。 朱棣叉著腰,躲在視線的死角里笑道。 “現在你是皇帝,你坐,我站著?!?/br> 金忠和金幼孜對視了一眼,看得出來,皇帝的心情很好,逆賊已經被二皇子一網打盡,終于可以繼續安心看擂臺賽了。 朱棣笑吟吟地問道。 “現在高遜志和卓敬,誰更被看好啊?!?/br> 大明雖然沒有大宋那么熱愛關撲,但民間之風猶存,尤其是在江南地界,因此既然是朝廷半公開舉辦的擂臺賽,那么有人坐莊有人下注,幾乎是理所當然之事。 金幼孜答道:“普遍更看好高遜志一些?!?/br> “押高遜志幾個回合擊敗卓敬的多?”朱棣復又問道。 金幼孜猶豫了剎那,答道。 “一個回合?!?/br> “嗯?” 見朱棣有些不理解,金幼孜連忙解釋道:“高遜志辯經素以犀利敢言,一針見血而聞名,從來都是一合定勝負,要么勝要么敗,很少有拖到兩個回合以后的?!?/br> 金忠附和道:“臣也聽說過,高遜志辯經向來是以速度取勝,從不給對手任何機會,只要讓他抓住一絲破綻,必定能將敵方置于死地?!?/br> 朱棣恍然,點頭贊同道:“若是這般,那今天倒是好看了?!?/br> 確實,朱棣的臉色下一瞬就變得很好看了。 擂臺上,高遜志上來就放自爆式大招。 “天下唯有一理,故推至四海而難,須是質諸天地,考諸三代不易之理。 漢雖不能復三代之治,然猶尊君卑臣,敦尚名節。 然魏晉以降風俗日壞,叛君不以為恥,犯上不以為非,可謂惟利是從,不顧名節,以至于有唐之衰?!?/br> 基本不怎么需要翻譯,高遜志的意思就是說,天下的道理就是禮義,這是三代開始就明白的,漢朝雖然不如三代,但做的還不錯,魏晉以來越來越垃圾,風氣越來越敗壞,所以有了唐朝的衰落。 也就是說,按照從三代到漢唐的歷史經驗教訓,如果不講禮義和三綱五常這些東西,社會風氣的敗壞是必然的,所以治理天下必須以禮義為先,強調倫理道德在治國過程中的作用。 單獨從這些話來看,高遜志說的沒什么問題。 但卓敬的嘴唇一直在無聲地示意高遜志。 “.別說了.別說了?!?/br> 然而跪坐在當面的高遜志卻絲毫不以為意,繼續朗聲說道。 “自李世民以來,不復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循循然中唐凌夷,之于五代,天下蕩然,兵強馬壯者王之,莫知禮義為何物矣?!?/br> 在卓敬凌亂的眼神中,高遜志完成了絕殺。 “國家之治亂本于禮,夫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禮義者?” 卓敬起身,干脆利落地說道。 “——我認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