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406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姜星火的眉梢的皮rou跳了跳,沒先問是什么事情,而是問道:“那為什么是你親自來?” “我是奉旨來接替你的?!?/br> 第367章 風暴 禮部尚書李至剛確實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 能讓堂堂一部尚書,這種中樞頂級大佬被送進詔獄,事情當然不簡單。 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夏原吉給姜星火細細講了,其中錯綜復雜的利害糾葛,讓姜星火都有些為之側目最要緊的是,這件事究其根本其實跟姜星火是脫不開干系的。 李至剛這上半年本來還是很風光的,因為如之前所述,他接了個大活——cao辦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忌辰。 這是永樂元年最重要的廟堂活動,沒有之一。 李至剛若是安心去辦這件事,沒人敢動他,但偏偏所有人都知道,李尚書是個不太能閑得住的人,對其他事情,哪怕跟他的本職工作無關,他也得發表點意見。 大佬也是人,說的通俗點,李尚書比較喜歡蹭熱度顯自己。 顯然李尚書完全沒有汲取洪武朝、建文朝兩次入獄的經驗教訓,在嘗到提議將北平府改為北京順天府的甜頭后,又開始故態萌發揣測上意了起來。 而這件事的起因,是姜星火當初關于“輿戰三策”的后續,也就是永樂帝試圖以御史來鉗制言路,為變法革新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永樂帝座下有一鷹一犬,這里面的“鷹”,也就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瑛,自然是干這件事最好用的工具人。 陳瑛剛提了左副都御史,手下缺兵少將,正好最近在國師祈雨過后,國子監里面輿論分為了不同的幾個派別,吵得還挺兇,于是他向永樂帝請命,從國子監里挑點人來做御史,充當馬前卒。 對于這種事,永樂帝自無不可。 陳瑛選了監生孔復、楊鈍、張文明、李時秀、蔣彥祿、歐彥貴、何器、劉先等八人,直接提拔為為監察御史,然后又湊了原有的八個御史,把兩京十四布政使司(建文四年拆分新增了黃淮布政使司)的人手湊夠了,命手下的監察御史們分別前往巡視,重點監控輿論。 永樂帝很重視這件事,因為自從找一堆宿儒修了《永樂大典》/《大明百科全書》以后,罵他的人明顯少了,所以本著讓所有噴子都閉嘴的念想,朱棣親自見了這些即將被派出去監控輿論的御史們。 陛辭的時候,朱棣說的挺情真意切的:“朕乃君父,百姓皆是赤子,父母于赤子,先寒而備之衣,先饑而備之食,適其溫飽之宜,避溫就燥以處之,無所不盡其心,人主為民,父母理亦當然。朕居深宮,一飲一食未嘗不念及軍民,然在下之情,不能周知,爾等為朝廷耳目,其往用心咨訪,但有有司不言者,悉具奏來,軍民之間,何利當興,何弊當革者,亦悉以聞?!?/br> 事情到目前為止,尚未失控,最多是國子監的監生們,看到陳瑛提拔的都是支持變法的同學,心里有些忿忿不平,說些怪話罷了,也倒也沒什么.眼紅嫉妒別人的崛起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原本大家都是同學,憑什么你一飛沖天直接進都察院當官,從此以后在內居家是嬌妻美妾享受自在、在外出巡是儀仗開道威風凜凜? 但是這時候李尚書坐不住了。 每天忙到半夜才回家的他,某天晚上仍不忘喝點小酒,然后挑燈夜戰揮毫潑墨,寫了一封二百五十五個字的小作文蹭熱度。 “論道經邦,必求賢才,興利除害,必開言路,昔高皇帝勵精圖治,聽納無遺,三十年間,化行俗美,皇上即位以來,悉遵成憲,廣開言路,博采群謀,凡有可行,無不聽納。 然無知小人,往往假此為名,或搜求細事,鉗制諸司,或懷挾私譬,陷害良善,或妄稱奏訴,躲避差搖,或馳騁小才,希求進用,甚者無稽泛言,煩瀆圣德,雖稱興利除害,其實假公營私。 誠宜榜示天下,果有益國便民之事,雖百工技藝之人,皆許具實陳奏,若官吏人等貪污、顛倒曲直、酷虐良善,及婚姻、田土、軍役等事,必命自下而上陳告,若有假以實封建言,暮越上司,徑赴朝廷干冒者,治以重罪?!?/br> ——這下壞了!犯眾怒了! 李尚書本來是想蹭個熱度,結果開團沖的太猛,把自己陷進去了,回頭一看,隊友一個敢跟的都沒有。 就是陳瑛這般如張湯、主父偃一般古之酷吏的人物,可都不敢公然說要給“假公營私的諫言”的人治罪! 這是古代宦場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因為“為國為民的諫言”和“假公營私的諫言”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李至剛喝醉的時候想的很好,但實際根本不可能,很容易就會導致一旦有政爭發生,那么所有人都被扣上“假公營私的諫言”的帽子。 這樣一來,誰還敢進諫?可不讓官員進諫,那就是剝奪了官員的話語權! 而聯想到眼下姜星火在江南做的勢頭兇猛的變法浪潮,再結合永樂帝派出御史巡視兩京十四布政使司的舉動,官員們自然而然地會考慮,這是不是永樂帝授意李至剛上書的?是不是意味著,以后我們連任何意見都不能正常表達了? 李至剛酒后寫的這封奏疏,無疑是破壞了廟堂游戲規則的冒失舉動,而且馬上就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既包括對他本人,也包括對于變法。 保守派的反擊很快就到了。 都察院不是左副都御史陳瑛一個人的天下,相反,在都察院里,有著另一股足以跟他抗衡的勢力,領頭者就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黃信。 黃信,江西彭澤人,洪武朝由太學生任御史,然后在都察院系統里埋頭苦干多年,建文朝升任右副都御史,如果陳瑛不空降,想來是該黃信提拔成左副都御史的。 其實看看簡歷都知道,江西人,右副都御史,跟陳瑛不對付,反對變法。 這可是明初,“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這十個字都說爛了。 當這些要素湊齊了以后,他到底代表什么階層來發聲,一目了然.自然是在江南士紳被姜星火嚴重打擊后,馬上在變法規模擴大后,就會面臨利益受損的江西籍貫地主階層,以及大部分江南士紳聯手進行的反彈。 當然了,黃信也不是傻子,他既然覺得有可能這件事是永樂帝授意李至剛干的,那肯定不能直接上書對噴,那相當于梗著脖子上去給朱棣砍,還是要講究點斗爭策略的。 于是,黃信讓手下河南籍的御史提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位于河南布政使司的殷商太師比干墓及祠堂坍壞了一部分,但當地官府久久沒有修理,請朝廷催促一下,讓他們按照‘攤役入畝’的規定,出點錢雇人修一修。 遇到困難地方解決不了,就托人找關系,找京中老鄉幫忙發聲讓朝廷重視、督促一下,這種事在明代的廟堂里,非常非常的常見,壓根就沒有任何人會在意。 而且如果稍稍換位思考一下,地方官府不修也有不修的道理,之前便說過,中原腹地剛剛遭受了四年靖難戰爭的摧殘,現在正忙于重建,活人住的地方都修不過來呢,哪有人力物力給死了數千年的比干太師修墓修祠堂? 而且從另一件小事也能看出河南布政使司財政的緊張情況,之前在朱元璋的墓前,朱棣跟周王交談,事實上已經反映了,就算是周王復國重新在開封修王府這種大事,還是得皇帝親自過問,河南布政使司才能摳摳搜搜地撥出兩萬石做額外補貼,兩萬石什么概念?當初姜星火在常州扮作糧食商人暗訪,人家一家米耗子米店的存貨都不止兩萬石! 所以說眼下的河南布政使司的錢袋子已經是捉襟見肘,絲毫不夸張。 這封奏折,內閣經手的楊士奇、黃淮等人沒注意到有什么異常,大皇子朱高熾審閱的時候也沒注意到有什么異常,到了永樂帝那里,朱棣自然是掃一眼就過去了。 “屁大點事,別浪費朕的時間,交給河南布政使司找人隨便修一修?!敝扉Ξ敃r大約是這么想的。 至此,黃信安排這位河南籍御史要走的全部流程已經走完了,接下來就是靜等結果。 很快結果就出來了,河南布政使司哭窮,修不了。 在非原則性的小事上,大明地方的各布政使司,并非是朝廷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相反,互相踢蹴鞠才是常態.當然了,如果皇帝龍顏一怒了,那肯定還得乖乖干。 但是皇帝沒那么容易生氣,大部分事情也不是皇帝非要布政使司干,皇帝只是承擔了中轉的作用,把其他部寺或地方的請求通過圣旨等形式轉達給布政使司,事情往往跟皇帝一文銅板的關系都沒有。 修比干墓這種事情一看就不是皇帝授意的,河南布政使司的官員們當然能推則推。 但消息傳回南京的那一刻,就意味著黃信總攻的時刻到了。 這是一次標準的借題發揮,數十名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的奏疏,如雪花般淹沒了內閣,而且這次內閣的舉動也頗為值得玩味解縉、胡廣、楊士奇、胡儼,甚至包括金幼孜,這五個江西人一聲不吭,直接把奏疏都遞了上去,遞到了永樂帝那里,然而永樂帝卻并沒能及時看到。 黃信這次以必死的決心,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攻擊性,他的奏疏是這樣寫的。 “君子為國不為身,故犯顏諫凈死且不避。 小人為身不為國,惟讒韜面艘,以茍富貴。 明君樂諫凈而國以興,昏君樂才韜而國以亡。 桀紂殺龍,逢比干,明效具在。 而后世人主,如秦隋之末,皆不監覆轍,國安得不亡哉? 陛下當以是為戒,臣工當以君子之道自勉,庶幾共保大明之洪業?!?/br> 隨后,陳瑛和他剛剛提拔的一眾御史,也被以“sao擾地方”的名義彈劾了。 至此,圖窮匕見。 修比干墓是假,借著“比干”這個歷史上最早出名的諫臣,來反駁李至剛的奏疏,攻訐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這就是廟堂大佬們手段高明之處了,整個攻勢暗藏殺機,卻又偏偏不到圖窮匕見,看不出任何端倪,等到刀鋒閃爍的時候,想要阻止已經晚了。 然而你以為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反擊手段了?錯,最精彩的連環計還沒到呢,只能說李至剛下獄下的不怨。 正巧朱棣那幾天去江北的鳳陽留守司視察軍務好吧,根本不是什么正巧,人家就是掐著這個時機來的。 被彈劾的陳瑛畢竟是驟升高位,狠倒是夠狠,可惜經驗還是欠缺了點,頓時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越急就越容易犯錯,陳瑛本來就沒朋友,這時候能找來商量事的,就一個紀綱。 特務頭子能給他出什么好主意?那自然是直接從物理層面讓人閉嘴。 于是兩人琢磨了一下,試圖還是用去年威嚇這些江南好臣的老辦法,直接把領頭的抓了,剩下的自然不敢吱聲了.這個辦法在去年對付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時候,已經充分顯現了威力,屬于是路徑依賴了。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那么蠢,找的借口還是很靠譜的,用的還是調查是否涉及建文余孽的事情。 但是這次紀綱和陳瑛失算了,因為黃信已經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黃信不僅坐在府里大大方方地等紀綱上門抓人,而且自己把自己的“罪證”準備好了。 黃信貪污受賄,牽扯起了一樁不大不小的案子,連帶起了南京城里不少游走于官員、勛貴之間的掮客。 這里面,就有李至剛的岳父。 是的,李至剛的岳父不干凈,這不是什么新聞.他從洪武朝就開始了,背后當然有李至剛的影子,這是南京城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公開的“秘密”。 等朱棣回來,意識到手下鷹犬干了蠢事的時候,木已成舟,整個朝堂都知道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刑科都給事中周等手里捏著鐵證,上書彈劾李至剛管教家人不嚴,有公器私用的嫌疑,朱棣無奈,把李至剛下獄,讓紀綱停職思過。 諷刺的是,李至剛跟黃信是對門,住的就是當初姜星火和卓敬的牢房。 事情到了這里,黃信等人的反撲可謂是大獲全勝。 作為變法在朝中的重量級支持者,好吧,李至剛支持變法,當然不是因為他認同姜星火的理念,只是他能從中得到權力以及更加靠近永樂帝。 但無論如何,李至剛被搞下獄,在京中變法與守舊的沖突愈發激烈的時候,顯然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到變法的沖擊,叫嚷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守舊派,趁著馬上要到來的高皇帝忌辰,謀劃起了更大規模的反擊,而姚廣孝、卓敬等人也有自己的難處,倆人支撐著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段時間雖然在穩步推進考成法等變法舉措,卻因為姜星火這個主心骨在江南忙著治水、建廠,也只能積蓄力量,暫時無力掀起新一輪的攻勢。 整個南京城,都是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便是連尋常市井百姓,都嗅到了這種危險的信號。 —————— 姜星火聽完夏原吉的敘述,沉默了幾息,肯定地說道。 “李至剛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他們這是沖著變法,或者說,沖著我姜星火來的?!?/br> 姜星火的臉色凝重得仿佛暴風驟雨前的天空,看得出,他的內心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廟堂上接踵而至的狂風巨浪。 夏原吉無奈開口:“李至剛是投機者,這其實是他早晚都會經歷的一劫?!?/br> “我知道?!?/br> 姜星火點了點頭,說道:“可是我們別無選擇,變法的力量太過弱小,絕大多數支持者只要他站在變法這邊,無論他人品如何,抱有怎樣的目的,我們都無法拒絕?!?/br> “姜師,變法不能沒有你。江南的事情,伱已經開了個好頭,我可以蕭規曹隨做下去的,只要待會兒把這些事情詳細交代給我就可以??墒蔷┲械倪@次風暴,是真的兇險到一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的黃信的舉動,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授意?!?/br> 夏原吉的眉頭沒有那么緊蹙了,但語氣里依然透露著濃烈的擔憂。 姜星火沒有回答,只是抬手揉著眉心。 那張曬成小麥色的面容上,此刻布滿了深深的疲憊和痛苦,顯示出他現在的心情非常糟糕。 “我知道……變法就像是徒手在壓一把剛剛淬火完的刀,壓得越低,刀鋒彈起來就猛,越容易把人劃得鮮血淋漓,乃至死于非命?!痹S久之后,他低聲呢喃。 夏原吉聞言,嘆了口氣,又問:“那還堅持要變法么?還是說,像慶歷新政一樣半途而廢?這次或許我們能應付過去,可是下次呢?下下次呢?危機只會越來越大,變法得罪的人,是會越來越多的?!?/br> 姜星火再度沉默,他的眼眸中,閃動著復雜莫名的光芒,讓人捉摸不清楚其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