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66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金幼孜作為皇帝的絕對心腹,不僅知道今日關于更化變法的很多內容,更是知道,皇帝今日要解決的,絕不僅僅是更化變法在大明帝國決策層的初步意見統一。 困擾了皇帝許久的立儲之爭;來年開春冰雪消融后的抹殺女真;更遙遠一些的對日跨海作戰;以及皇帝心心念念的大規模征伐漠北. 林林總總,未來大明帝國的許多重要國策,都要在這場會議上定下調子來。 金幼孜腦袋里轉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忍不住看向了旁邊的楊榮。 此時楊榮正低著頭,神色陰晴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鬼心思。 “咳?!敝旄邿敫煽纫宦?,抬頭看向了上首的父皇。 只見朱棣的臉色依舊沉靜,沉默不語。 朱高熾便道:“臣以為,蹇尚書說的也不是沒道理?!?/br> 聽了這話,內閣眾人心下了然,便是大皇子殿下對他們的愛護了。 朱棣揮了揮手,內閣眾人如釋重負地走出內閣值房,來到院子里。 看著被關閉的房門,幾位青年才俊,既是松了口氣,不用卷入到這個動輒粉身碎骨的漩渦里,又為錯過這個難得地參與大明高層廟堂決策的機會而感到沮喪。 “蹇公高義?!?/br> 楊榮怔了半天,吐出一句,便再也不說話了。 —————— 房間內,只剩下了朱棣、朱高熾、道衍,以及六部尚書。 道衍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把他心中內閣幾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小家伙請離了出去,隨后也不再磨嘰,干脆地開展信件,遞給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傳閱。 朱棣看了看,直接扔給了朱高熾。 朱高熾雙手接過來,認真地閱讀了一遍。 一共就兩頁信紙,內容著實稱不上多,但朱高熾卻看得很認真,甚至翻來覆去地看了兩遍,都不舍得撒手遞給下一個人。 直到蹇義清了清嗓子,朱高熾才戀戀不舍地把信件遞給他。 而蹇義在接過信件之前的神情,還是比較從容不迫的,可是甫一接過信件,登時便變得嚴肅了起來,這更引起了身旁幾位尚書的高度好奇。 “姜師,到底寫了什么?竟然引起蹇尚書如此重視?” 夏原吉心癢難耐,卻是迫不及待了起來。 雖然看不到信件上到底寫了什么內容,但是夏原吉猜也能猜得到,一定是關于扶持更化變法后,新的得利階層的。 而且,夏原吉聽的課比較多,對新的得利階層是什么,更是若有所悟。 他看向了道衍,道衍對于他的猜測,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終于,蹇義看完了信件,傳到了夏原吉的手上。 第244章 《哲學通信》 夏原吉看著手上的信件。 信件的開頭,文字非常地質樸直白。 翻譯成大白話,大約就是“很榮幸收到大師的再次來信,上次《‘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本身也使姜某獲益良多,經過對大師這次所提出問題的一番思考,姜某寫下了如下回答,還請大師過目?!?/br> 而既然是兩人之間的第二封通信,那么信件的內容,自然是基于第一封通信的思考。 雖然在這封信件里,幾乎沒有提及第一封通信的事情,但知曉內情的夏原吉,卻敏銳地發現了二者的聯系。 更令夏原吉嘆服地是,這封名為《哲學通信:異化、新貴族與大明未來社會各階層精神分析》的超長標題信件,以極為冷靜客觀的角度.不,或許用冰冷的、俯瞰人間變化的仙人視角來形容,更為貼切一些。 分析了如果發生更化變法,那么大明未來,將會基于更化變法,產生哪些新階層,這些階層的整體精神狀態又是如何。 換句話說,姜星火再一次向他們展示了預知出的未來。 夏原吉細細閱讀起了信件的核心內容。 姜星火這一次并沒有使用過于深奧的哲學概念,大約是考慮到了這個時代的信件閱讀者可能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更偏向于將他要講的事情講清楚,而非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第一部分,姜星火回顧了道衍的問題。 道衍的問題便是稍稍牽扯到了第一封通信的內容,在收到姜星火的回信后,道衍經過思考,認為在未來,確實有可能出現姜星火所說的情況,而當下人性所謂的善惡爭論,都是基于當下具體的社會條件形成的。 所以道衍問出了第二封通信的核心問題。 ——在未來,也就是無法實現姜星火所說的那個更遙遠未來的某個必須的過渡階段,設想如果大明處于姜星火的理論指導下,那么人們的精神,會受到哪些社會條件的影響? 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變相提法。 也就是說,道衍想知道根據姜星火的這套理論,更化變法后的大明,人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而這里的“人們”,顯然是要劃分成社會各階層來分析的,姜星火不太可能給他一個籠統、含混的回答。 換言之,道衍就是在問姜星火這個問題。 “更化變法后的大明,會形成哪些新的社會階層?他們的精神狀態又會受到哪些社會條件的影響?” 通過姜星火給出的答案,道衍也必然能推導出,更化變法到底會使大明產生哪些新的社會階層。 這里便是要說,還是那句話。 你能想到,我能想到,姜圣想不到? 更化變法勢在必行,而其中的要隘就在于扶持新的得利階層,姜星火自然早有籌謀。 事實上,從識破朱高煦、李景隆的身份開始,再到指導鄭和成為華夏大航海時代的先導者,姜星火回顧過去幾個月的經歷,就已經隱約察覺出,袁珙口中那個“不能下山的老和尚”,到底是誰了。 而甫一接到道衍的來信,姜星火就心有靈犀地明白,道衍究竟想要問什么問題。 看來,自己終究還是徹底影響了大明。 所以同樣有心更化大明的姜星火,毫無保留地點破了走向更化變法方向的大明,未來將極可能會產生的種種社會變化。 第二部分,姜星火介紹了未來大明極有可能會產生的新階層。 在姜星火的筆下,最先產生的新階層,被稱為“新貴族”。 所謂的“新貴族”,便是大明傳統的封建貴族,也就是軍功勛貴與宗室成員,通過新時代的變革,蛻變演化而來的。 在新時代,軍功勛貴獲得戰功武勛的方向,將不再僅僅是傳統的陸地,而是更多地面向海洋。 其中既包括攻占有價值的殖民地、剿滅當地抵抗勢力,也包括維持全球貿易航路的暢通,以及出兵進攻威脅大明的敵國。 在這里,姜星火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想法。 “武裝護航”。 也就是說,軍功勛貴的群體,雖然最多地還是從廣大的軍隊中產生,但軍隊卻不再是軍功勛貴產生的唯一基礎。 貿易商、船主、水師軍官.鑒于大海航行的危險性,這些身份都可以獲得“武裝護航”的權限。 而“武裝護航”的過程中,所擊敗的敵國海陸軍隊與海盜,都可以視作武勛的一部分。 而非將武勛僅定義為,在正規戰爭和邊境防御中所獲得的對敵功勛。 而宗室成員則會演變成“新貴族”的另一種形態,也就是國家資產下的殖民地細分代理人,依靠商業活動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還享有傳統的宗室貴族特權,所以在廟堂上仍然會傾向封建制度,與統治集團一致。 通過精神分析理論,姜星火分析,“新貴族”必然渴望對外擴張與追尋榮譽與財富,而這一切,與維系現存廟堂體制緊密相關。 顯然,姜星火既然知道了圍繞在他身邊所產生的一切,那么他筆下的內容,也開始帶有他自己為了更化大明而產生的目的性了。 總得糊弄糊弄皇帝高興不是? 而“新貴族”這個階層,無論是轉向海洋的軍功勛貴,還是依靠大明帝國國家資產的代理人角色的宗室,毫無疑問,都是需要緊緊地團結在偉大的大明皇帝陛下周圍的。 而后,姜星火繼續分析到,除了“新貴族”,通過更化變法,大明未來還會產生名為“手工工場(非工廠)主”的新階層。 也就是說,當化肥等農業增產技術推廣開來后,在一定時期內,本就人少地多的大明,糧食將會出現極大富余的情況。 這就會導致,如果海外貿易全面鋪開,那么必然會產生華夏傳統拳頭商品,譬如瓷器、絲綢等物品的供小于求。 那么就構成了將一部分人口從農業生產中脫離出來,如同宋朝那樣,進入經濟較為發達的城池,成為手工工場的工人的前提條件。 而手工工場的主人,也將會從生產貿易商品中,獲得巨額的利差,繼而成為經濟地位較高的、新的社會階層。 姜星火同樣通過精神分析理論,剖析出了“手工工場主”這個新階層的整體心態,也就是在經濟上驟然暴富,又缺乏對應的廟堂地位,偏偏自恃與傳統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的商賈階層還不一樣。 那么沒有新的引導性的文化,“手工工場主”就必然會傾向于向封建貴族的作風習慣學習。 這不單單是附庸風雅,更是新階層企圖獲得社會認同的必由之路。 當然,這個過程必然是曲折的,而且還會引出第三個新的社會階層。 “手工工場工人”。 所謂的“手工工場工人”,顧名思義,自然是剛才所說,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農產品大量富余,且對外貿易導致手工產業勞動力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從鄉村進入城池的農民。 對于這些“手工工場工人”的整體心態,姜星火則稱之為“異化”。 姜星火借用了先圣的經典理論,認為這種精神上的“異化”,包括了三個部分。 其一,與手工生產過程相異化。 在大明,對于進入大明城池在手工工場里從事勞作的農民來說,勞作僅僅是生存的手段,而勞作過程也注定是極為辛苦的,絲毫談不上有什么教育意義或者充實體驗。 換句話說,在大明手工工場中勞作,就是在無意義的消耗生命。 因為需要收入,他們把這些時間用于在大明手工工場中勞作,每個人都只拿到微薄的報酬,還要被房東和其他的收帳人掠奪,最后只獲得些許殘余。 也就是說,這個階層本身與手工生產過程是相異化的,在大明,手工生產過程與他們緊密相關,坦白地說,卻又毫無關系。 其二,與手工生產的產品相異化。 在大明,這個階層會不斷地從事手工工場的生產勞作,而生產出的絲綢、棉紡織品、瓷器、陶器等大明貿易產品,卻注定只屬于同為新階層的“手工工場主”。 所有的骨痛、頭疼、汗水、精神痛苦、外傷、重復和壓力,都是為了生產為“手工工場主”牟利的手工業商品。 在大明,“手工工場主”以此為代價變得富有,這個階層創造的手工生產產品越多,為“手工工場主”生產的財富就越多。 然而對其本身來說,創造手工生產產品無論是精神上還是rou體上,通常都是極為痛苦的一件事,但這同樣意味著,會給“手工工場主”帶來享受和快樂。 其三,與自然和他人相異化。 在大明,由農民蛻變來的這個階層,很容易會在忙碌的手工工場勞作中變得麻木,繼而感到極度的孤獨與自我價值的缺失。 當然,大明的手工工場主們,也一定會向這個階層宣揚他們如何通過種種先天地優勢或后天地努力,成為生活優渥,甚至可以比肩大明傳統封建貴族的新階層,并聲稱只要足夠努力地生產手工業商品,他們一樣能夠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