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03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你先起來吧?!?/br> 朱棣也隨之陷入了思索。 對于未來,朱棣的設想其實也有跟朱高熾透露過,朱棣去北京籌備征伐漠北,南京政務留給朱高熾處理。 這跟姜星火說的沒差別。 但是。 ——事實沒差別,不代表名義沒差別! 朱棣可以一時這么做,那是因為他信得過自己的好大兒,好大兒能勝任處理政務,他自己不擅長處理政務,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正是因為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這種事實上的‘皇帝-太子’分權,絕不可以成為制度! 如果后世皇帝信不過太子呢?如果太子不擅長處理政務呢?如果皇帝隨朱元璋這個老祖宗特別喜歡處理政務呢? “皇帝-太子分鎮南北京,確實不能成為國朝制度,或許兩三代人可以,但往后,必然會出現問題?!?/br> 朱棣最終也做出了否決態度。 事實上這么執行,可以! 把事實上落到制度上,不行! 作為一個帝國最高統治者,朱棣最關心的,永遠是皇權。 朱棣和好大兒分權無所謂,因為沒有兵權的好大兒威脅不到自己的皇權。 但如果成為制度,那么“后世皇權”就會遭到太子的威脅,這是朱棣所不允許的。 朱棣喟嘆一聲:“二三十年,實在是太遠了先不說姜先生所謂的【千里傳文】是否真的存在,即便存在,恐怕到時候對于彌合南北,也起不到效果了?!?/br> 方值此時,禮部尚書李至剛忽然大膽開口。 “陛下,而且最重要的是,胡化了數百年的北方,等不了這二三十年了!準備遷都,勢在必行!” 顯然,道德底線靈活的李尚書,眼見皇帝的態度有所變化,還是打算重新堅持一下自己的廟堂主張,那就是遷都北京。 至于事實情況有沒有李尚書說的這么嚇人,能不能等這二三十年,李至剛自己也不好說。 反正李至剛琢磨著,北方胡化嚴重,南北割裂這件事,是當務之急嗎? 說是,那也是,因為這關系到了大明的統一,現在南北矛盾很深刻。 說不是,那也確實不是,因為都割裂了好幾百年了,只要不發生游牧民族再次南下中原,那也就只能南北湊合著一起過。 日子過得久了,南北割裂,自然也就彌合了。 所以說,遷都這件事,很重要,但絕沒有急迫到一朝一夕就得解決的時候,根本不是短期能解決的,靠得就是朝廷給政策,然后用時間慢慢彌合。 隨后,又聽了幾人的意見。 朱棣在心底給出了結論。 姜星火所說的‘皇帝-太子’分權,分別鎮守南京和北京,北京的皇帝掌握軍權、司法決定權、政務決定權,南京的太子處理日常政務,可以事實上這么做,但絕不能成為制度。 雖然這威脅不到朱棣的皇權,但會威脅后世兒孫的皇權,朱棣不打算多此一舉。 反正就是個名分的事情,沒有就不留麻煩。 這也是姜星火的提議,第一次被朱棣在心里完全否決。 事實上,這便是封建帝王根深蒂固的統治屬性所在。 后世各種影視劇所美化的帝王,絕不是他們原本的形象。 對于朱棣這種狠人來說,他為了獲得姜星火獨一無二的知識,可以容忍姜星火言談無忌,也可以給予其足夠的尊敬和地位,但這些有個前提。 那就是姜星火不能威脅到他的皇權。 否則別說是謫仙人,就是天上仙人下來,朱棣都敢拔刀。 這,既是朱棣的霸氣,也是他的利益根基所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姜星火和朱棣在未來“既合作又對抗”的關系,在此時儼然便已扎根生出了苗頭。 —————— 人與人的想法各不相同。 對于墻內的朱高煦來說,他倒還真沒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心思。 從小在軍營這種文化荒漠長大的朱高煦,是非常崇拜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姜先生的,所以哪怕姜星火提出了在他看來完全是天方夜譚的【鐵馬】、【千里傳文】,朱高煦還是覺得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事物。 既然覺得有可能出現,那基于此提出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權,朱高煦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彎彎繞,都只是懵懵懂懂有個念頭一閃而逝。 朱高煦最關心的,是太子! 朱高煦之所以表現得這么激動,就是因為他知道姜先生的講課內容被父皇竊聽了。 而姜先生的這個‘皇帝-太子’分權的提議,對他來講,是利益最大化的提議! 為什么? 如果立儲之爭成功,朱高煦當上了太子,那么他就可以早早地獨掌半個大明的權柄,這不shuangma? 如果立儲之爭失敗,朱高煦沒當上太子,那么他也可以跟著朱棣待在北京,近水樓臺先得月,沒準時間一長,父皇又改變心意了呢。 那為啥朱高熾沒法如此“雙贏”,原因很簡單,朱高煦跟朱棣更親啊。 朱高煦跟朱棣待在一起,很容易改變朱棣的想法,但朱高熾跟朱棣待在一起,就起不到這個作用。 姜星火對此也能大約揣測到,反正不管是‘皇帝-太子’分權,亦或是【鐵馬】【千里傳文】。 這些都是他畫得大餅,目的就是測試一下大明帝國高層對他的容忍度。 換句話說,姜星火之所以拿這些短時間做不到的事情說事,一反他之前嚴謹推演的態度,根源便在于此。 ——因為姜星火知道自己被大明帝國高層注意上了。 而自己的學生,就是二皇子朱高煦! 自己講給朱高煦的內容,朱棣很有可能會知道。 那么自己就必須挑逗一下皇權了,如果朱棣接受不了,一刀宰了他,那姜星火沒話說。 原因很簡單,如果朱棣是一個接受不了任何對他權力有影響的事物的皇帝,那么想要改造大明,根本無從談起! 還是之前的那套底層邏輯。 改造大明,無論是思維還是器物,方方面面都會對朱棣現有的權力體系和權力結構造成影響。 只是有些事情對朱棣有很大利益,有些事情有利益的同時會稍有弊端。 如果朱棣連這點基于歷史做的推演政策都接受不了,要對姜星火動刀,那后續也不用改造什么了,因為改造任何東西,都會招致朱棣的反對。 而沒有朱棣的支持,姜星火是改造不了大明的。 所以說,姜星火把這些一反常態的、超前的東西拿出來說事,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畫大餅,來測試大明帝國高層對他提議的容忍度。 這也是姜星火與朱棣,在無形中的博弈和試探。 而博弈和試探的結果,姜星火不出意外的話,也會過段時間就得到答案。 如果姜星火這么公然挑逗皇權,朱棣都不殺他,那就說明朱棣對于他的容忍和重視,達到了姜星火改造大明所需的程度。 君主專制的時代,沒有皇帝的支持,改造個屁的大明。 皇帝能忍,對他夠重視,姜星火才能把理論落地,去做實事。 非是基于這個目的,姜星火是不會把現在做不到的、時間跨度多達二三十年才能實現的事情,拿出來說事的。 這不符合他的風格。 至于鄭和 他一直在學著螺旋槳的樣子搖花手。 鄭和對姜星火提出用鐵馬驅動船只的想法,非常著迷。 廟堂政策的問題,鄭和反而關心不多。 因為鄭和很清楚,這些壓根就跟他沒關系,他最好也不要參與進去,否則沒好處還惹得一身sao。 像他這種人,無論是哪個皇帝上位都會用的,參與進立儲之爭,對鄭和來說也不會獲得什么更多的利益。 弊端遠遠大于利益的事情,傻子才做。 鄭和不是傻子。 鄭和問道:“姜先生,你說的這個【鐵馬】,真的能造出來嗎?” “肯定可以,但不是現在?!?/br> 姜星火認真思忖了一番,回答道:“或許在未來的幾年后,你就能看到大明的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鐵馬】出現?!?/br> 大明這個時代,仍舊處于封建王朝社會的中晚期階段。 姜星火能不能手搓蒸汽機? 當然可以,在第六世,姜星火就從一個普通工人干起,在實業救國時期的各個化學、機械工廠里摸爬滾打,最終靠著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自己開了幾家化學和機械相關的工廠,并為抗倭運動提供物資支持。 那一世的結局,是作為明面上工廠主,暗地里特殊工作者的姜星火,面對必死結局,點燃了自己工廠生產的炸藥,被子彈擊斃后,進入倒計時的炸藥也帶走了工廠和工廠里的所有人。 近代工業的東西,諸如內燃機之類的當然就別指望了,那玩意根本不是個人能手搓出來的。 但不管怎么說,手搓西歐中古時代(公元500-1500)到第二次工業變革(公元1870-1914)這三百多年里,一部分科技點的能力,姜星火還是有的。 超前一些的有線電報這種東西,如果有最基礎的工業體系支持,多花時間(20-30年),多砸金錢(幾百上千萬兩白銀),南京到北京的一條主要線路還是能建出來的。 但是,姜星火對于攀科技樹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 引導與建立體系的意義,遠大于自己手搓。 即便是出獄后,姜星火還是認為用環境去倒逼人,用制造力去逼制造關系,才是正確的路子。 至于以后什么限制皇權,那都是留給幾百年后的種子。 眼下皇權專制對于支持他改造大明,才是更有利的。 “那【千里傳文】呢?”鄭和更進一步問道。 姜星火坦承答道:“順利的話有可能二三十年,不順利的話也有可能有生之年都出現不了?!?/br> 鄭和點了點頭,心中暗暗藏下了幾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