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4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上次朱棣帶兵進詔獄尋姜星火,朱高煦當然知道父皇已經知曉了姜星火的存在。 但是朱高煦并不以為意,反而覺得父皇察覺出來不對勁才是正常的。 不然呢? 以他的水平,他自己都不信自己能寫出那篇削藩之策。 后來朱棣也只是跟他說姜星火的計策很有效,以后要跟姜星火多學習為政之道,在也就沒多說什么了。 而這句話,也被想當太子想瘋了的朱高煦當成了某種暗示. 反正朱高煦打破腦袋也不會想到,他的父皇讓他好好學習,是因為他父皇也跟著蹭課呢! 就隔著一堵墻,朱棣五人也已經端坐在了密室里的椅子上。 這邊,姜星火講課也從來都不是啰嗦的性子。 “那么我們接著講針對第二點,也就是‘糧食’的田地稅收制度?!?/br> “先回顧一下?!?/br> “糧食之所以成為問題,問題卻不在于糧食本身?!?/br> “這句話有點拗口,但意思就是這么個意思?!苯腔鹧鲱^看著天,“什么火龍燒倉、大斗小斗、淋尖踢斛(納糧時需把糧食倒進斛里檢查質量,斛滿形成圓錐狀的尖,官吏踢斛后圓錐尖撒出來的糧食即為默認的‘損耗’)?!?/br> “就是那句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懂的都懂?!?/br> 旁邊的李景隆聞言倒是精神了剎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精辟的提法。 姜星火已經懂完了,但是卻沒提解決辦法,而是把問題拋給了兩人。 “那你們想想,如何避免這些非正常的糧食損耗,讓百姓不會在田地稅收過程中,負擔如此之重呢?” 朱高煦和李景隆對視一眼,都沉吟起來。 朱高煦很用力地撓了撓大胡子,顯然這是他用來緩解焦慮的慣常動作。 “俺覺得,太祖高皇帝的辦法就不錯?!?/br> “文官剝皮揎草、武將傳首九邊、百姓梟令示眾?!?/br> “軍中也都是這般法子來立威的,效果挺好?!?/br> “不真動刀子,光靠說沒用的?!?/br> 朱高煦越說越順:“實在不行,學學今上的‘誅十族’,這也是個好法子?!?/br> “我就是誅十族進來的?!苯腔鸬淖旖俏⑽⒊榇?。 “那最后一條可以去掉?!敝旄哽氵B忙撤回道。 姜星火搖了搖頭。 “不行,太祖高皇帝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樣做不僅無益,一旦高壓政策稍稍緩解,就會刺激官吏報復性地違反?!?/br> 姜星火又轉向李景?。骸安芄釉趺凑f?” 李景隆心想,我又沒真正去管過民事……但他的表情卻十分鎮定,出身高門又自幼好讀書,培養出了他的一個優點——閉著眼睛也能開吹。 從這一點上看,他跟趙括真的很像。 同樣是二代,同樣的能吹。 “光靠殺戮是不妥的,若如此必定引發官吏新一輪的不滿。而且這樣一來,地方小吏便如洪武末期一樣,不再服務于朝廷,只服務于官府,會導致大明地方混亂失序。而缺乏地方的支持和落實,是難以長久治理國家的?!?/br> 他頓了片刻,繼續說道:“至于糧食損耗,這個只能從監察制度方面入手,應該盡快加強監督,防止官吏貪墨,譬如設置專門的巡糧御史之類的?!?/br> “如果發現貪墨行為,立即嚴厲懲處如今南直隸,乃至其他十三布政使司,每年因貪墨而消失掉的糧食都是海量,不可謂不龐大,確實需要整治?!?/br> 姜星火笑道:“這樣的方法雖然不似高羽所提的簡單粗暴,但依舊不足以根除弊病,畢竟人監察人的效果總是有限的?!?/br> “你派巡糧御史去監察官吏貪墨,那誰來監察巡糧御史是否與地方官吏同流合污呢?” 姜星火說罷便翻了個身,看著身側的兩人道:“剛拋了個問題,算是伱們的課前思考。那咱們現在就正式開始吧,今日的授課內容其實是《華夏貨幣史》的一部分?!?/br> “當然了,《華夏貨幣史》本身的內容很多,一時半會兒也是決計講不完的,所以其他內容都不贅述,只講眼下能解決田地稅收制度里糧食問題的東西?!?/br> “《華夏貨幣史》?” 李景隆聽了,忍不住低聲嘀咕道:“好怪異的名字?!?/br> 他見朱高煦和姜星火同時抬頭看他,連忙閉嘴。 第61章 白銀貨幣化 朱高煦的眼神,愚蠢到顯得單純。 但是毫無疑問,他充滿了對知識的熱忱和渴望。 尤其是這種知識能夠幫助他在朱棣面前加分,有助于他坐在監國或是皇帝的位置上處理朝政的時候。 《華夏貨幣史》,這種聽起來就是朱高煦所渴望的知識。 朱高煦原以為自己最近已經變得聰慧一些了,可是剛才李景隆隨口扯出的一番話,讓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愚鈍,頗有些相形見絀。 所以朱高煦認為,自己還需要跟著姜先生加倍學習。 而且朱高煦覺得,既然父皇已經知道了姜星火的才能和重要性,那么他也不需要再用替死脫身那種不入流的方式來幫助姜星火脫身了。 朱高煦暗暗下定決心,等今天的講課結束,他就通過三弟帶話給父皇,讓父皇赦免姜星火。 自己原本就在靖難武勛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如今有了姜星火這種王佐之才的幫助,豈不是如劉備困頓半生得遇臥龍一般?便是如元雜劇《兩軍師隔江斗智》那般唱的“摔破玉籠飛彩風,頓開金鎖走蛟龍”是也。 等我朱高煦出獄之日,便是王者歸來之時! 且不提朱高煦這邊腦海里,馬上都快預演到登基的時候怎么cao辦儀式了。 就說姜星火這邊,他對李景隆略微解釋了一句:“其實也沒什么怪異的,華夏文明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包括經濟發展,都是由貨幣這個基礎開始的而且我覺得貨幣這種東西,它比一些同時期史書上的記載,都更能更加真實地反應當時的社會狀況?!?/br> “竟是如此嗎?”李景隆半信半疑,倒也不爭辯。 至于姜星火是否真的有辦法解決,稅收時糧食被貪官污吏貪墨的事情,李景隆認為是基本不可能有辦法的。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貪墨賦稅糧食的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是絕不了根的。 哪怕是如朱元璋那般殺得人頭滾滾又如何呢? 建文帝剛一即位,底下的那群官吏不就又故態萌發肆意妄為了起來。 甚至于,洪武朝末期,那些酷烈的手段都壓制不住官吏們的貪婪之心了。 公家的東西嘛,糟踐了、貪墨了,不心疼。 這種古老的官場陋習上千年都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就憑他姜星火,就能解決了? 反正李景隆是不信的,但既然已經身不由己當了朱棣在詔獄的探子,李景隆也不好多做質疑,姜星火講啥就是啥吧。 至于姜星火是不是真的能整個“攤役入畝”那般驚世神策,李景隆的腦海里也不是沒有設想過這個概率。 可是有一個這般神策,就已經足夠驚艷的了,還能再整出一個來? 李景隆甩了甩頭,把自己一閃而逝的想法拋之腦后。 隔壁密室。 “《華夏貨幣史》,是給自炎黃以來的華夏文明,用貨幣的形式著書立說嗎?”朱棣疑惑問道。 “回稟父皇,兒臣覺得應是如此?!敝旄邿朦c頭笑道,“兒臣雖未親見北魏以前的貨幣,但據兒臣所知,上古時期是以貝殼作為貨幣的,而到了漢唐則用銅錢,宋元流行交子、紙鈔,如今大明也是寶鈔與銅錢并行,銅錢大抵與古代相似,但其他的總歸是有個說法的?!?/br> “姜星火選的這個角度倒是奇特?!?/br> “財貨一道?!敝扉θ粲兴嫉溃骸半蘅茨愫孟穸煤芏??!?/br> 朱高熾忙搖頭道:“兒臣并非專業,只是對歷史、民俗稍微熟悉一些。若是父皇想仔細了解其中的門道,還是要去召戶部的夏尚書來給您解釋?!?/br> “哦……”朱棣沉吟片刻后,又抬頭帶了幾分考校的意味問道:“那你認為,姜星火所提的《華夏貨幣史》,跟解決田地稅收制度方面的‘糧食’問題,有什么聯系?” 朱高熾想了想答道:“父皇,目前的賦稅主要是收取糧食和各種實物,或許姜先生的對策是收銅錢?” “有可能吧,接著聽?!敝扉Σ恢每煞?,“總不能是兩宋的‘撲買’稅制吧?” 所謂“撲買”亦稱“買撲”,便是指國家將某一種捐稅按一定數額包給私人或團體征收的制度,也就是“包稅制”。 撲買最早起源于五代的后唐政權,后唐曾在酒類專賣中出現撲買,而在商業發達的宋朝,撲買曾一度盛行,從官營的酒、鹽、茶、醋、坑冶、河渡產業,到官府采購,再到官田經營,都廣泛存在著私人承包的撲買現象。 朱高熾搖頭,懇切答道:“以兒臣對姜先生的了解,姜先生斷不會提撲買的跟徭役雇傭還不一樣,有些東西是官府越向外包出去越禍害百姓的,撲買這種制度官府是省心了,但只對富戶有益,對百姓反而負擔更重?!?/br> 事實上,包稅制這個選擇也壓根不在隔壁姜星火的考慮范圍之內。 開玩笑! 官府把收稅的事情外包給私人,那百姓得被糟踐成什么樣子? 官府要收一千文,私人定是會翻著倍收的,不然怎么賺錢? 難不成是白白簽了契約,自家墊著錢幫官府收稅嗎? “解決糧食在稅收過程中被貪官污吏貪墨的問題,辦法其實很簡單?!?/br> 姜星火開口說道:“不收糧食就可以了?!?/br> 朱高煦一怔,脫口問道:“賦稅不收糧食收什么?” 李景隆則是想起了姜星火剛剛提到的《華夏貨幣史》,不確定地問道。 “收銅錢?那不是更麻煩?” “如何麻煩?”朱高煦好奇問道。 “先不說銅價的出入問題?!崩罹奥∶懔忉?,“就說老百姓把糧食賣了換銅錢,秋收的時候也一定是低價賤賣的,最后用銅錢交了賦稅,剩下的錢冬天熬不過去的時候,或是家里突發了什么情況,買回自己辛苦種的糧食,反而價格更高.一來一回傷民,還不如直接收糧食,用銅錢收稅不可取的?!?/br> 姜星火搖了搖頭,直接說道:“用白銀,白銀貨幣化!” “我知道你們要說什么,譬如首先大明本土白銀產量很少;其次如今大明開國只有數十年,民間白銀存量極度不足且多集中在權貴手中,百姓手里壓根沒有多少;最后糧食換白銀面臨著跟剛才說的銅錢一樣的差價,過于傷農.這些問題我都知道,聽我解釋完,再下定論不遲?!?/br> “讓子彈飛一會兒?!?/br> 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