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1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馬和,吩咐五城兵馬指揮司和應天府衙門,全力協助錦衣衛?!?/br> “遵旨!” 紀綱和馬和對視一眼,行禮答道。 兩人正欲出去開始行動,朱棣卻又吩咐道。 “再給朕把忠義衛調過來,朕親自帶隊!” “陛下!”馬和一時驚詫。 朱棣雙手擰在一起,拄著刀,厲聲喝道。 “去!” 馬和與紀綱心中一凜,再不敢出聲勸阻。 不多時,大量披堅執銳的甲士成建制地出現在詔獄外。 忠義衛是朱棣還是燕王時期,在靖難戰爭過程中,把原燕王府衛士、收編的蒙古韃官,乃至投降過來的松潘游騎,混編在一起的親衛力量。 人數不多,不過三千余人,但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既能披六十斤全身扎甲列陣步戰,也能馬戰沖陣十余回合而不潰,戰斗意志極為堅韌。 東昌之戰中,朱棣便是帶著這支部隊繞后沖擊洪武名將何福的中軍,深陷數萬大軍重圍,依舊能殺出一條血路。 朱棣更是重現張遼威震逍遙津故事,聽得忠義衛騎卒一句“燕王欲棄我乎”,便回身縱馬殺透追兵,拉著騎卒上了自己的馬并且全身而退。 也正是如此,當朱高煦看到忠義衛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大發了。 哪怕朱高煦智力水平再平庸,這時候他也知道,他從師姜星火的事情已經被朱棣知道了。 至于為什么知道,可能是自己那封明顯不是自己水平能寫出來的奏折暴露的,也有可能是別的原因。 而且毫無疑問的是,朱棣非常重視姜星火! 朱高煦看著幾個孔武有力的宦官在給朱棣披甲,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他試探著對背對著他的朱棣說道。 “爹,俺也跟您去找找吧?!?/br> “伱不用找?!?/br> 朱棣看著系在胸口上的胸甲,柳葉狀的甲片反射著幽深的光澤,他冷冷地說道。 “你就在詔獄里好好蹲著,朕這次讓你蹲一輩子?!?/br> 吞肩系緊,朱棣用手扭了扭裙甲,確認活動自如后,從宦官手中接過自己的長刀,拔出了鞘,暗金色的長刀上滿是微小的劃痕。 “這是你姥爺徐達大將軍傳給朕的刀,萬年隕鐵鍛出來的,朕本想傳給你,現在看來……哼!蠢貨一個!” 說罷,朱棣收刀回鞘,穿著與其他忠義衛士卒一般無二的扎甲向詔獄外走去,門口自有一匹汗血寶馬等候。 “百戶為一組,大索南京城!”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朱高煦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皇仿佛出征一樣,去親自帶兵搜索姜星火。 半晌,方才錘了錘自己脹痛的腦袋。 可他還是想不明白,父皇怎么能對姜星火這么重視? 朱高煦當然不知道的是,一大早大皇子朱高熾就進宮匯報了基于兩稅法改良出的田地制度,朱棣聽后龍顏大悅,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不說徹底擺脫王朝周期率吧,用這套田地制度方案最起碼可以比較有效地抑制田地兼并,同時避免‘兩冊’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及時清查人口和田地進行更新,而徹底淪為擺設。 沒準用了更靠譜的田地制度,能讓大明的國運挺到下次農業技術進步呢? 朱棣懷揣著這樣美好的夢想,很有興致地射了三筒箭,隨后才來的詔獄。 而一到詔獄,就發現,姜星火丟了! 朱高煦丟了都不要緊,朱棣又不止一個兒子,就當在靖難的時候捐軀了,可姜星火姜老師不能丟??! 出題的姜老師丟了,誰來告訴他大明如何走出王朝周期率這個困境的答案? 第31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 午后。 黑云壓城。 如悶雷般的馬蹄聲踏過青石板路,驚起了在土墻破瓦間筑巢的雜毛鳥,撲棱棱地飛向天空。 南京城內家家戶戶緊閉門扉,幼童們被父母捂著嘴,唯有膽子極大的,才敢從門和窗戶的縫隙中窺探一二。 數月前抓捕建文jian佞時,同樣的鐵騎四出,而隨后就是剽悍的燕軍士卒們破門而入,顯然這給城里的人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而宮城城墻根上,草創的內閣同樣得到了消息。 “你說什么?忠義衛都出動了?” 出來透氣的楊榮,正巧遇到了應天府派來的佐官,聽了報告一時猶疑不敢下判斷。 而內閣值房,其他的幾位學士也紛紛望來。 今日當值的是解縉、金幼孜、胡廣、楊榮四人。 明朝初年,所謂“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永樂內閣更是如此,七個人里有五個江西老表,換言之,除了浙江人黃淮和福建人楊榮,全是江西人。 但雖說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人人各有不同卻是真的。 譬如同樣是吉安人,楊士奇沉穩擅謀、解縉恃才自傲、胡廣持重惜身、金幼孜孤臣骨鯁不一而足。 而他們的個人特點,則在此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幾位怎么看?莫不是有逆黨叛亂?” 楊榮回頭剛問完,就覺得自己的聲音被淹沒在了江西口音中。 金幼孜皺眉道:“那是陛下的親信部隊!一旦出動,絕非小事!” “先問清楚發生了什么事,再稟報與陛下吧?!倍鷱V則憂心忡忡。 不多時,各方消息匯集而來。 永樂帝不在宮中,而是就在忠義衛軍中,忠義衛出動也并非出現建文余孽的叛亂,而是在全城搜捕一個從詔獄里越獄而出的死囚。 永樂帝、忠義衛、詔獄、死囚。 四大要素一合計,這不就是妥妥的二皇子朱高煦越獄打算兵變圖謀不軌,被永樂帝發覺全城追捕? 內閣幾人面面相覷。 自古以來,朝廷派系林立,各有利益訴求。 內閣眼下當值這幾位,金幼孜是鐵桿帝黨,解縉和楊榮都站大皇子,胡廣則是誰贏站誰。 矛盾總是有的,敵我也并非按非黑即白的立場劃分,這件事我支持你,那件事就反對你,也是內閣常態。 而說起人來,比方說解縉,他出身高,科舉又是江西解元,含金量是一等一的,年紀輕輕就做到了翰林學士,自視甚高。 而像內閣的其他人,大多數都是翰林編撰,青袍和綠袍雖說差距不大,但官大一級就是大一級。 解縉認為,只有像自己這種德才兼備之人,才有資格執掌內閣。 所以他一直想把內閣變成自己的私人領域,任何事情,只需通知自己便夠了。 可現實往往很殘酷。 因為解縉不僅沒有執政經驗,更缺乏獨攬大權、整合黨羽的魄力和手腕。 而在內閣諸位學士、編撰當中,除了解縉,大器晚成的金幼孜反而最有希望坐上內閣第一把交椅的。 倒不是什么其他原因,而是金幼孜不管誰是儲君,他只認朱棣。 金幼孜是個軍事參謀型人才,又擅長刑獄訴訟方面,業務能力很強,非常得朱棣喜歡。 解縉看金幼孜不順眼,而金幼孜也覺得解縉礙眼——伱既然有這等野心,干嘛還要跟別人事事鬧著別扭? 這些念頭雖然轉瞬即逝,但金幼孜仍舊將目光投向了解縉,詢問道:“解學士以為,咱們該怎么辦?” 解縉狂傲歸狂傲,關鍵時刻卻是個能下決心的:“去通知大皇子殿下!” 聽了這話,胡廣幾乎氣急敗壞:“去通知大皇子?大皇子知道消息不會比我們晚,現在我們去通知大皇子,陛下會怎么想?” 墻頭草胡廣的話沒說完,那就是,如果真的是二皇子兵變,永樂帝親率忠義衛抓捕鎮壓,這時候他們多此一舉地稟報大皇子,那大皇子到底動不動?動了會被永樂帝懷疑同樣要奪權篡位,不動那么內閣的集體地位就尷尬了,這是永樂帝的內閣還是大皇子的內閣? “陛下沒有安排,我們就守在內閣,不能動!”金幼孜斬釘截鐵,同樣不同意內閣擅作主張。 而楊榮卻在胡廣的驚愕眼神中,發表了反對意見。 “我去通知大皇子,事后陛下問起來,我負責!” “勉仁兄!”胡廣不敢多說什么,只好喝了一聲楊榮的字。 楊榮微微頷首示意,同時扭過頭對解縉說:“解學士,你是內閣里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理應坐鎮內閣?!?/br> 又對金幼孜說:“退庵兄,國家有事,便是不能扶大廈之將傾,身為內閣也是要做事的,你是我們幾人里唯一知兵的,內閣也少不了你協調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就讓我去吧?!?/br> 金幼孜眼神復雜,最終點了點頭。 楊榮甩了甩綠袍,向大皇子府邸走去,沒人看到他臉上快要藏不住的笑意。 而等楊榮走得遠了,解縉卻忽然一激靈。 “楊榮!狗賊!搶我功勞!” 解縉這才想起來,為什么自己幾人就先入為主地推測斷定是二皇子意圖不軌,永樂帝親自率兵搜捕呢? 詔獄里分量級的死囚可不止二皇子一個??! “姜星火!一定是姜星火!” 解縉又氣又妒。 氣的是,自己素來以思維敏捷著稱,如今卻沒反應過來,一時疏忽被楊榮搶了在關鍵時刻對大皇子表忠心的頭功。 妒的是,那該死的姜星火,在永樂帝的心中竟然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忠義衛出動,滿城搜捕! 只為找一個姜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