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養殖大戶后_分節閱讀_174
誰都知道,祁有望的茶香豬,一胎生二十只仔豬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生出來的仔豬不需要太精細的照料也能活下來,——當然,疏于照料的豬崽會比別的豬要瘦一些。 祁有望跟百姓說她可以用比外頭更便宜的價格賣種豬給楮亭鄉的百姓,但是條件是頭一胎的仔豬如果要賣,也必須優先賣給她,而且價格只能跟普通品種的仔豬一樣。 百姓們找懂算賬的人一算,他們可以用比外頭賣的茶香豬更便宜的價格買兩頭種豬回來,養四個月就能生十幾二十只仔豬。 茶香豬之所以好吃,在于養的精細,所以祁有望讓百姓以普通品種的仔豬價格賣給她,對于沒錢買茶養豬的百姓來說,完全是沒問題的。 等他們將仔豬賣給祁有望賺回一點成本后,再以“生機閑園茶香豬”的名目,以市面上的價格賣出去,怎么看都是穩賺不賠的。 至于他們沒有拿茶葉養豬又如何?祁有望都已經用茶葉喂了這么久了,豬rou的味道肯定也差不了的! 于是楮亭鄉有許多養豬的人家都跟祁有望買了一些種豬回去養,有些外鄉人也想來買茶香豬種豬回去養,祁有望以優先賣給楮亭鄉百姓為由拒絕了。 這下別人羨慕嫉妒的范圍從祁有望這兒擴大到了楮亭鄉,可楮亭鄉那么大,戶數也多,他們是斷然沒有道理將一鄉里的百姓都記恨上的。 祁有望還偶爾將養豬經跟楮亭鄉的養豬戶們分享,久而久之,楮亭鄉誰人不夸祁有望大義! 第73章見鹿 楮亭鄉隨著飼養茶香豬而越來越出名,知州聽聞后還夸過上饒縣令與鄉里的里正們。 上饒縣令的妻子便曾與他提過楮亭鄉的水土養人,不過他很快就忘了這事,如今上司都夸他干得不錯了,他才又想起來,便與妻子、衙門的主簿等一同前往楮亭鄉。 女眷的馬車走在前頭,縣令與主簿騎著馬、驢優哉游哉地跟在后面。主簿一邊視察,一邊拿去年兩稅的賬簿跟縣令匯報:“去年楮亭鄉的收成是不錯的,往年欠的青苗錢也補上了,據說都是因為賣的茶香豬值錢。還有不少茶園戶都想在這兒買地種茶,茶稅也是楮亭鄉賦稅的大頭……” 縣令看見田里忙碌的大人、田埂上孩童們嬉鬧的身影,臉上也不由得漾開了笑容,道:“這祁家四郎與周家小娘子還真是一對奇怪的小夫妻!” 茶香豬是祁四郎弄出來的事情早就鬧得沸沸揚揚了,他甚至還打算將茶香豬作為貢品,送進京去。還有周家小娘子搗騰出的楮亭紅茶,他當時都有意向將其收歸官茶園所有。 楮亭鄉最拿得出手的兩樣特產偏偏是一對小夫妻弄出來的,說是巧合倒不如說是強強聯手、互相吸引。 他們這一路上還能看見來買豬的屠夫,以及到周家茶園買茶的茶商們,原本平坦的路都被踩出了不少坑坑洼洼。 縣令嘆氣:“這路還是得修一修才成,太窄了!” 也不想,這楮亭鄉以前也不是什么大鄉,沒有什么豪門大戶贊助修路,官路修的也敷衍。如今走的人多了,馬車往來不絕于此,所以才顯得窄小以及破爛。 縣令讓女眷先去游玩,他則讓人去找楮亭鄉的里正們,不過仆役們回來說好幾個里的里正都不在,似乎都在祁家別莊。 縣令好笑道:“祁家四郎何時有這種號召力了?我也去湊湊熱鬧吧!” 來到祁家別莊,不用裝微服私訪,祁家的仆役便認出他來了,通報后很是客氣地將他與主簿邀請了進去。 堂上正在談話的眾人驚訝地迎接了縣令與主簿,不知道他們怎么突然跑來了這兒。 縣令見眾里正都有些緊張,還小心翼翼的,便道:“眾位不必緊張,我今日是隨妻兒出來踏青的,只是白丁一個,你們繼續討論事情便是了?!?/br> 雖然他態度平和,但是眾人也不能正將他當成普通百姓,便將他們討論的事情告訴了縣令,請縣令拿主意。 原來是祁有望在與百姓合作養豬后,又另外提出了不少建設楮亭鄉的建議來。里正雖然是催收賦稅,管理鄉里戶籍的差役,但擱現代那就是村委了,所以鄉里的發展能減輕他們的負擔,也有助于提升他們在鄉里的聲望。 祁有望提出要讓楮亭鄉的名聲不再局限于信州,比如將楮亭鄉打造成不遜于浮梁、建安北苑等地方的名茶之鄉來,讓別人一提到紅茶或茶香豬便想到楮亭鄉。 同時,為了提高知名度,設立吸引文人sao客前來的項目也是必須的,比如打造義學、書院等。另外還得將路修得寬大、平坦一些,路上的馬糞、牛糞、驢糞等也得及時清理,讓人走得舒心。 糞便可以用于堆肥這事很多百姓都知道,所以不愁糞便沒人要;唯一需要深入討論的便是書院建造以及修路的事情。 祁有望表示她可以出資贊助建書院以及修路,只要里正們也出一份力,或者找鄉里的豪紳們贊助,總能建成的。 縣令稱贊道:“這事于鄉里大有益處,諸位真是好樣的!” 里正們都是一等戶輪流擔任的,家里或是有許多田,或者有許多錢,祁有望起了頭,縣令又在邊上盯著,他們有的想在縣令面前表現,便一口答應下來:“我可捐十畝田作為學田!” “我可捐百貫錢修路!” “我可出一些錢修書院……” 陸續地便有許多里正表態了,有些實在是不想出這個錢的,便厚著臉皮一聲不發。 祁有望也不強求,她只是提議者,落實這事的還得找別人去辦。這些里正里也不乏頗有名聲的,祁有望不攬這份功勞,眾人對她又生出幾分好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