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許問瀾十五歲時,哄騙他父親、母親想要去邊關走走,回來以后再考慮婚事。寧安侯和寧安侯夫人想著孩子嫁人了就再沒機會過松快日子,就同意了。然后許問瀾像是游魚入了水,怎么叫都叫不來。 在邊關的時候,許問瀾整日鍛煉武藝,跟著小兵們上戰場,剿匪。雖然許問瀾立過不少功勞,得到不少夸贊,但這都不足以讓他父親額外給他授予職位。 那一段時間里,許問瀾非常沮喪。 如果他是個男子,他做的那些已經夠做一個七八品的小將了。 許問瀾沒有想到,他已經不抱希望的裴小棲,在他最窮困的時候,給了他發展娘子軍的銀子。 每當他那個大齊上下都公認的最有福運的夫君發現了新東西,裴小棲都會給他送一份過來,讓他經營產業,賺取發展勢力的銀子。 許問瀾也曾經擔心過,裴小棲給了他這么多東西和財富,會不會讓他們夫妻感情失和。 后來,許問瀾知道,自己是多慮了。 裴小棲許多時候眼光不好,但的確挑了一個好夫君。他夫君隨便想一個主意出來都能賺到大錢,根本不怎么在意裴小棲花費的這點兒。只要裴小棲能一直快快活活的,他夫君就愿意給他花錢。 許問瀾有時候很羨慕裴小棲。 但是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這樣的軟弱一閃而過。 許問瀾娘子軍漸漸成氣候的時候,感受到大齊發展帶給他們危機的羌人侵犯了大齊。 許問瀾毅然決然地帶著娘子軍上了戰場。 保護大宛城的戰斗中,他和手下的騎兵連夜在草原上追趕了五百里活捉羌人王子,立下了大功。他終于封了將軍,有了自己的品級。 許問瀾想將自己的光榮和裴小棲分享。 但從突然冒出來要做他夫君的楚王口中,許問瀾得知皇上有意重賞裴小棲的夫君。 許問瀾為自己朋友高興的時候,也覺得自己被裴小棲的夫君比下去了。 但他不得不承認,大齊可以沒有許問瀾這個哥兒將軍,但不能沒有趙疏桐這個受上天眷顧的人。 沒有他,大齊還有百姓在餓肚子。 許問瀾和楚王大婚時,裴小棲又送了他一份大禮。 因為裴小棲的夫君要調回京城了,裴小棲在西北置辦的產業要轉手,為了照顧他,裴小棲以低價將產業都賣給了他。裴小棲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幫忙照顧當初他夫君收留的孤兒,給他們一個庇護,然后等其中年紀小的孩子長大了,給他們一份工。許問瀾欣然答應了下來。 許問瀾大婚后,就回到了西北駐守。 羌人雖然暫時安分了下來,卻不得不防。除了大齊邊疆,還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對大齊虎視眈眈 。 他還可以繼續征戰。 他的夫君楚王跟著他到了邊疆,他也做到了當初說的,支持他,不讓他受人欺負,不讓別人搶他的功勞。 如今已經是二品大將軍的許問瀾,有了兩個小孩子,一個男孩兒,一個哥兒,他會教導這兩個孩子繼承他的志向,繼續奮斗,愿將來所有有才能的人,不因為性別被埋沒。 * 三趙竹心:我眼中的父親母親 安鄉候世子趙竹心從出生起,就擁有一對與眾不同的父姆。 他的父姆很愛護他,這一點和普通人家的父母沒有兩樣。但不同的是,他們誰都沒有把他當做自己的財產,也沒有想著靠他養老,他們會要求他上學讀書好好學習,卻從來沒為他安排讓他將來必須做什么。 他父親說,十五歲以前父母幫他安排時間學習東西,十五歲之后,他要自己決定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 出仕從軍從商,都讓他自己選。 他現在是世子,將來會是侯爺,有這個底氣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是趙竹心從小聽爺爺說,他父親十歲童生,十二歲秀才,十六歲舉人,舉人之后科舉之路不順,在娶了他阿姆之后,才考上二甲進士。 趙竹心天賦資質不比他父親差,又有父親沒有的名師教導,他想要在科舉上超越他父親。 十歲的時候去參加了縣試,中了案首,之后的府試、院試如有神助,小小年紀已經就成為了秀才。 等趙竹心十四歲想要去考舉人時,被他姥爺還有父親一起壓在家中,又磨礪了三年,才允許他參加秋闈。趙竹心十七歲中了舉,他都做好了家人不讓他考進士,繼續壓他三年的準備,結果他愛考不考,家人都不管他。 就這樣,趙竹心成為了十八歲的探花郎,入了翰林院,后來又入了太子的詹氏府。 趙竹心不想太早成婚,因為在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就算計著,讓他姥爺負責他的教育,成家后給他一筆財產,讓他和他妻子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一家人偶爾聚在一起吃個飯。 這樣的想法和時人提倡的父母在不分家,完全相悖。 但趙竹心知道,他父親不是在說空話,而是真有這個打算。他們不分家,但肯定會分居。 因此有些戀家的趙竹心,將自己拖到二十歲才成的親。 但因為有他爹還有旭哥哥的成親年齡記錄在上面頂著,他這個年紀已經算早了。 父親是個嚴厲卻也溫和的人,他做對了會夸他會抱他,犯了錯也會嚴厲的教育他,趙竹心想因為有父親在,他才沒有恃才傲物,長成了一個好青年,好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