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每種農作物都免不了會發生病害,遭遇天災人禍,對百姓來說,只種植一種農作物,抵御風險地能力就會大大降低。 朝廷推廣新研發的玉米,固然是為了他的高產量,但因為玉米是新型農作物的緣故,在稅收上并沒有過高的要求。 趙疏桐只是宣傳了一下種植玉米的好處,又讓人給介紹了司農司最新的玉米研究成果,百姓要是種,就到官府買種子。要是不愿意種,也不會強制你種。 因為趙疏桐的這種態度,然后甘隴縣的百姓又從一些商人口中知道,玉米當初就是縣太爺發現的,但是前任縣令仗著自己是皇上的小舅子,將縣令的功勞搶了去。前任縣令怕縣太爺把玉米的功勞搶回去,才逼著他們縣的百姓種玉米的。還好皇上明察秋毫,查清楚了這件事,在前任縣令那個狗官倒臺后,將功勞又還給了縣太爺。 出于對縣太爺的信任,甘隴縣不少農戶,都嘗試著種了三兩畝。 有了這些嘗試的人,等到大家見到了好處,趙疏桐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種玉米的。 西北戰爭危機接觸,他們又不能回京,裴棲就琢磨著,“夫君,咱們是不是該把公爹和小紅薯給接回來了?!?/br> 那么大一個孩子,突然離開了他們,裴棲還是十分擔心想念小紅薯的。 沒了小紅薯,他連個逗弄的對象都沒有了。 “京城到甘隴縣路途遙遠,咱們這兩年就要回京了。既然爹和小紅薯回去了,就不要再讓他們舟車勞頓過來了,免得路上出什么意外。岳父說要給小紅薯找老師教導他,小紅薯也到了該進學的年紀,讓他跟著夫子學習吧?!壁w疏桐道,這么遠的路,趙竹心和他爹的身體再好,也經不起折騰。 裴棲心中為可憐的小紅薯默哀,決定以后還是多多給兒子寫信吧。 京城的趙竹心小朋友不知道,他根本等不到他爹和阿姆接他回去。 * 羌人使臣上京的時候,皇帝將楚王和寧安候召回了京城,要對他們論功行賞,許問瀾也跟著回京了。 皇帝和楚王五年沒見,只能靠奏折和信件聯系感情,再次相見,兄弟倆都有些激動的。 皇帝感嘆,幾年沒見,楚王都沒有變化,依然高高壯壯的。 楚王卻說,皇兄好像胖了。 皇帝說楚王不著調要給楚王選妃,找個人好好管管他,楚王連忙拒絕,“皇兄,你可別亂點鴛鴦譜。臣弟都快三十歲了,那些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我都能給他們當爹了,和她們處不到一塊兒去?!?/br> “你才二十七,不到三十,別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不喜歡年紀小的,難道你年紀喜歡大的?”皇帝揶揄地看向楚王。 楚王耳根子有些紅,年紀大些的好,能互相理解各自的想法,還不容易吵架起磕絆。 “可是有心上人了?喜歡誰就說啊,大男人扭扭捏捏地給誰看?!币姵跻桓鼻楦]初開的少男模樣,皇帝鄙視地道。 他大兒子都快到了通人事的年紀了,弟弟竟然還這么純情。 “算、算是吧?!?/br> “是誰家的,你要是喜歡的,身份低些也沒關系?!被实酆苌平馊艘?,為了讓這個皇家大齡男青年脫單,即使對方身份不高,他也能通融。 “他的身份有些特殊?!背跬掏掏峦碌氐?。 一個普通哥兒或者女子能特殊到哪里去,難不成還能比皇家人特殊。 “他有婚約,或者是改嫁的?” 楚王搖頭。 弟弟偶爾羞澀一下,皇帝是挺稀罕的,但是羞澀過頭,那就是做作矯情了?;实壅l飆讓楚王從實招來,突然有什么劃過他的腦海,“你喜歡的不喜歡朕新封的昭勇將軍吧?!?/br> “皇兄,您真是英明神武,臣弟想什么您都給看出來了?!?/br> 皇帝有些遲疑,“這個年紀還沒有出嫁,昭勇將軍恐怕有什么隱疾吧?!?/br> “皇兄你可別說了,要是你說許問瀾有隱疾的話傳出去,小哥兒的名聲就更不好了。他呀就是上進心重,學了些本事,就想當將軍報效國家。還好讓他給做成了,沒讓那么多的銀子打水漂?!?/br> “我說你憊懶的性子,怎么連著兩三封奏折催我給他封賞,我本以為你是惜才,沒想到是存了心思了。昭勇將軍這樣的哥兒野心大,不會甘于后宅的,你駕馭不了?!?/br> 再者,楚王手握鎮西兵,寧安候府幾代人駐守西北,兩家聯姻,在西北勢大,做皇帝的可就不能安寢了。他在位時,可以相信弟弟的人品,但等他的兒子上位時,楚王府會成為新皇的威脅。 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和弟弟相斗,為了保全雙方,他不太樂意這份親事。 “皇兄,夫妻倆過日子不總是一定要一方駕馭一方的,能把小日子過和美了,一輩子就糊涂過去了。王妃爭強好勝,想要建功立業,也不是缺點,若是我們真能成,他是在為我們皇家立功,將來說不定本王還能和王妃一塊兒上戰場,并肩戰斗呢?!?/br> 楚王見皇帝猶疑,“光顧著和皇兄說私事,到把正事給忘了,臣弟來是歸還鎮西軍的虎符的。五年前臣弟臨危受命到西北坐鎮,如今西北匪患基本平息,有幾個漏網之魚,當地的駐軍自己就能處理,不需要臣弟再去西北。說來當初臣弟和皇兄還是皇子的時候,臣弟想要從軍,還是皇兄您辛辛苦苦幫臣弟從父皇那里謀劃的,臣弟當時就發誓,要保護好大齊江山還有皇兄你。如今盛世初現,臣弟愿自己再也沒有上戰場的機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