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等大家聽說這次犯事的又是皇帝的小舅子,竟然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皇帝聽到這個流言,氣了個半死,說的好像是他專門讓自家小舅子去禍害西北百姓似的。 甘隴縣是西北受災最輕,災后恢復最好的縣。 他當初將劉景釗派到甘隴縣的確有警告劉家的意思,但只要劉景釗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當個被架空的縣令,在甘隴茍兩年就能平安回來。誰知道劉家為了推廣玉米這么喪心病狂,竟然私下里讓劉景釗在西北那邊推廣,想要做出成績了再來想他領工。 皇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替劉家背了黑鍋,心情別提多不爽了,說不定百姓心中已經把他當做了一個喜好女色的昏君,聽信了女人的枕頭風,專門將自己的小舅子放出去挑著西北禍害呢。 于是劉景釗押送回京那天就將人送進了大獄。任柔妃和劉家人再怎么求情,皇帝都沒有把劉景釗給放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又遲了,周四的小紅花木有了。 小劇場: 趙竹心:我翻我翻我翻 裴棲:我戳我戳我戳 趙竹心:哇—— 裴棲收回手:你翻吧。 感謝在20200708 23:54:25~20200710 01:24:1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流沙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7章 皇帝一邊讓三司的人審問劉景釗的罪責, 一邊和諸位大人商議賑災事宜。 甘隴縣轄四個鎮四個鄉, 六萬人口。 其中縣鎮人口兩萬,鄉下人口四萬。 此次甘隴縣玉米顆粒無收, 影響人數高達五萬, 若不是楚王的軍隊在一旁威懾,甘隴縣此時只會更加混亂。 皇帝決定向甘隴縣撥十萬擔糧食和五萬兩白銀賑災, 同時任命戶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作為欽差前往甘隴縣主持賑災事宜,戶部尚書為主,禮部尚書為輔。 甘隴縣百姓的神經此時最為敏感, 縣令人選事關重大。這個時候去甘隴縣擔任縣令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承擔百姓的怒火。若是不能將百姓安撫下來引導民眾回歸土地, 再次引發暴動, 新縣令可能就要步劉景釗的后塵,天牢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若是甘隴亂了, 其他的地方也跟著效仿,西北將民不聊生, 這樣的責任不是一個派系或者家族敢承擔的。即使現在去甘隴縣擔任縣令, 將得到帝王的青睞,政治上有無盡的好處,也少有人愿意讓家中精心培養的子弟去冒險。 在皇帝沒有點名的情況下,各位大人明哲保身都推薦了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員或者今年恩科的進士。 上次請求劉景釗前去西北的祝文樂因為心中愧疚, 求皇帝派他前往甘隴彌補甘隴百姓,但因他是皇后娘家清平侯府的人,皇帝被蛇咬了兩次, 受夠了人言的苦,打算派遣與外戚無關的人前往甘隴縣,堵上悠悠眾口。 在提出的人選接連被皇帝否認的情況下,吏部尚書王尚書站出來道,“臣建議讓紅薯的發現者趙疏桐和其夫郎紅薯娘娘前往甘隴縣,趙疏桐夫夫二人為百姓帶來了讓他們果腹的紅薯,紅薯娘娘的名聲在百姓中傳播深遠,百姓對他們十分感激,令趙疏桐接任甘隴縣令,定可安撫甘隴六萬百姓?!?/br> 裴侍郎目光深沉地看了眼頭發花白面上一副為君王分憂的王尚書,這個老東西不甘愿致仕,臨走前想要咬他一口? 又抬頭看向高高坐在殿堂之上的人,皇帝正在思索趙疏桐是否能承擔起這個任命。裴侍郎了解皇帝,皇帝開始思考這件事,就說明對讓趙疏桐去西北的事情動了心。 裴桓想出來為趙疏桐說話,裴侍郎用眼神止住了他的動作。這個時候推辭不愿去西北,只會激怒帝王。 身邊大臣紛紛附議王尚書這個提議。 大家都是死道友不死貧道,上次劉家人想要推趙疏桐代替劉景釗去西北,裴侍郎以趙疏桐沒資歷沒能力還要參加恩科為由阻攔了,這次趙疏桐已經在庶常館歷練了半年多,該學的都學了一些,總不會沒有能力辦差了吧。 在西北百姓危機的時刻他不出來擔當大任,什么時候出來呢。 “王尚書言之有理,皇上派遣戶部禮部兩位尚書大人去賑災,又讓趙庶吉士前往甘隴擔任縣令。甘隴百姓明白皇上的愛護,定會安分守己,不會再聚眾鬧事?!敝苁汤蓡⒆嗟?。 依附劉家人和劉家結盟的大臣紛紛附和。 皇帝沉吟片刻,“裴侍郎,趙疏桐是你的哥婿,你怎么看?!?/br> 裴侍郎這兩年一直是他眼中的紅人,皇帝覺得要把人家女婿派遣出去,總是要問問裴侍郎的意見的。 “回稟皇上,老臣同意派遣趙疏桐到甘隴縣,為君王效勞,執牧一方,是小婿為官的心愿,他之前就和老臣說過等從庶常館出來,就會請求外放,到地方上做一個父母官。甘隴縣的百姓都在種植小婿發現的紅薯,百姓正如驚弓之鳥一般畏懼著父母官,小婿若是知道了定會心疼百姓主動請纓?!迸崾汤善恋氐?,趙疏桐去西北的事情阻攔不了,能索要一些好處也是好的。 皇帝被裴侍郎提醒了趙疏桐現在還是個庶吉士,為了補償趙疏桐親口道,“任命趙疏桐為甘隴縣令,賜翰林出身,即日跟隨欽差前往甘隴赴任?!?/br> “老臣替小婿多謝圣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