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趙兄殿試險些落入三甲之事,有不少人知曉?!?/br> 謝啟來找趙疏桐就是為了告訴他這件事,王崖之所以找上趙疏桐,是因為趙疏桐殿試時那篇寫的光鮮亮麗的文章,想要拉攏趙疏桐。 當時主考官戶部尚書以文章華而不實為理由想要把趙疏桐放到三甲里。 皇上思考了許久說這是大同社會的景象,才把趙疏桐給放入到二甲里面。 王崖大概是不知道從哪里聽到了這件事,才以為趙疏桐可以理解他的抱負,想要游說趙疏桐和他一起謀劃變法的事情吧。 “多謝謝兄提醒,我恐怕要辜負王兄美意了?!壁w疏桐道。 僅僅是土地兼并一項問題,就會得罪全國的權貴和富貴之家,而蔭官問題更嚴重,得罪的會是這個社會最頂尖的這批人,甚至包括一些閑散宗室。趙疏桐就算是末世來的,藝高人膽大,也沒有那個自信自己能在天天刺殺中護住家人。 而大齊沒有弱到迫切需要變法圖強自救的程度,趙疏桐也沒有從皇帝的政策中發現他有變法的想法,變法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沒有強權的維護,新法不可能施行下去,充其量是一場一廂情愿,害了自己的性命不說,對百姓來說說不定又是一場折騰。 “如此,趙兄還是遠著王兄一些好?!敝x啟從不在人背后說人壞話,但卻忍不住提醒趙疏桐一句。 趙疏桐感念謝啟的好意,向謝啟道謝。 末世讓他惜命,他也過了血氣方剛的年紀,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去做這些流血流汗又流淚的事情。 朝代興興亡亡,土地兼并一直存在,官員一直在貪,這已經是刻在封建社會血液里的毒瘤,隨著王朝交替周期性地從輕微到嚴重,從清廉到貪腐,然后被人推翻再重建新的,周而復始。沒有人看到這個弊端嗎,必定是有人看到的,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雍正皇帝為了推行官民一體當差,就招來無數罵名諷刺,趙疏桐不覺得當今皇上有那個魄力做這些事。 趙疏桐覺得他岳父能看出他行為下的不安分不奇怪,但如今有人僅憑著一點蛛絲馬跡就猜測他心中有變法的苗頭,趙疏桐覺得自己還是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吧。 他沒想過變法,只是他的想法反動,而且和這個時代不可和解,暴露一點就可能被無限解讀。趙疏桐權利心不重,他覺得自己能裝模作樣過完這一生,再做出一些實事就可以了。 一日,給他們庶吉士講課的侍講學士單獨叫了趙疏桐,說皇上點了趙疏桐三日后侍講,讓趙疏桐做好準備。 侍講都是正式的翰林輪流擔任,很少有選庶吉士的,皇帝這一點名,趙疏桐又出了一些風頭。 好幾個同窗都在私下說起趙疏桐的壞話。 “有些人真是好命,發現個紅薯就能讓皇上記在心里,什么好事都想著他?!?/br> “他連自己的學生都能勾引,說不得使用了什么妖法欺騙了皇上呢?!?/br> 見這幾個人犯蠢,周圍的庶吉士同窗都紛紛開始疏遠他們,連勸都懶得勸他們一聲。 發現紅薯是多大的功勞,這些蠢貨心里沒點數嗎。 不管趙疏桐和他夫郎的事內情是怎么回事,但皇上給賜了婚,這就是金玉良緣,你就算心里看不慣,嘴上也得夸他們天作之合。 紅薯娘娘的名聲在民間已經十分廣,要是讓百姓知道你們詆毀紅薯娘娘,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們。 這樣的眼界心性,將來肯定也走不遠。 還是早點遠了他們吧。 趙疏桐不知道發生在他的這群同學之間的事情,正在準備這次的侍講。 皇帝上上上次選了本屆的狀元郎給他講黨爭的事情,上次點了裴晗這個探花郎講了外戚干政的事,如今輪到他,讓他從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開始梳理農業的發展。 趙疏桐為此翻了不少農業方面的書,連熬了兩個通宵才梳理出一個完整的脈絡來。 趙疏桐是在當天下午的時候被宮里的公公引去見皇帝的。 “臣拜見皇上?!?/br> “起?!?/br> “趙愛卿善于發現良種,對大齊如今糧食種植的優缺點了解多少?!?/br> 皇帝雖然沒有按照草稿來,但趙疏桐這兩天還是大致理了一遍大齊的農業種植的,皇帝此刻問起來他也不怯場。 趙疏桐先是說了大齊農業種植的現狀,然后提出了興修水利盡量減少農業對天氣的依賴,派人研究作物病害,朝廷組織人手選育抗蟲抗病的良種,再在百姓中間推廣。趙疏桐說的這些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 但皇帝還是認真聽了趙疏桐講解。 等到趙疏桐講完,“愛卿對農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甚好。司農司的陳司長想要和你商討一下紅薯玉米的種植求到了朕這里。朕招愛卿來,也是想要試一試愛卿,發現良種高產糧食是有真才實學,還是純屬偶然。過兩日,陳司長會找你去司農司那邊,若是能盡快研究出玉米的各方面的習性種植之法,朕到時候必定會有重賞,還請愛卿對陳司長務必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br> 其實真實情況是,陳司長是想求皇上把趙疏桐給他分過去種地。 但是皇帝覺得趙疏桐的才能不光在種地上,為他賺銀子也是一把好手,就只同意了把趙疏桐借給他幾日。 還提醒趙疏桐,事情做好了,他會給賞賜的,讓趙疏桐別因為功勞的問題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