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大人言之有理?!敝x翎道。 “謝世子,你莫不是怕了這個老匹夫了吧。他不給足了人家好處,趙舉人如何會把獻紅薯這樣大的功勞讓給裴家?!比葚┫嘤值?。 這一點謝翎倒是知道的,結合這次趙疏桐用紅薯給裴棲做聘禮和上次在芙蓉園時謝翼隱隱察覺趙疏桐是為了裴棲才去的芙蓉園,謝翎就知道裴棲和趙疏桐之間大概是有私情,而紅薯是趙疏桐給裴棲的賠罪,也是誠意。 許多人心中也朝著這方面猜測過,只有丞相大人不怕裴侍郎當著裴侍郎面說了,但是有發現紅薯、獻紅薯的功勞,還有皇上的賜婚,將來一般人心里就算有懷疑也不敢再在明面上傳播流言。 畢竟皇上賜的婚事哪里有不好的呢。 其實皇上給趙疏桐裴棲賜婚,未嘗沒有成全他們的意思。 他母親玄陽大長公主昨日猜測,皇上將來可能要重用這個趙疏桐,很大可能上會讓他去尋找良種或者種地。趙疏桐發現紅薯的經歷乍聽像是一個不懂農事的書生,被番邦人畝產三千斤的說辭哄騙著買了紅薯,然后誤打誤撞真的種了出來,但是看到趙疏桐寫的紅薯從育種到收獲的冊子,還有研究出來的吃食,說他心中沒有成算,玄陽大長公主反正是不信的,謝翎也覺得他母親說的有道理。這位曾經送給過謝翼一盆素荷冠鼎拿了芙蓉園帖子的趙舉人應該是個精于農事和養花的。 連紅薯這樣的功勞都能眼睛不眨地讓出去,謝翎十分佩服趙疏桐的魄力,這樣的人可以交好。 謝翎無辜地卷進了兩個大人的爭執之中,只能兩邊安撫,然后兩邊不討好。 還好這兩人顧忌著這是在石臺村,要維持著身為朝廷大官的威嚴,不能讓這些村落中的農民們看了笑話,也沒真的打起來。 帝后在趙家午休過后,就啟程回宮了。 臨走前,皇上還讓來喜公公敲打了一番趙疏桐,“趙舉人,皇上剛剛說,那個賣紅薯給你的商人還沒有找到,無法得知紅薯的產地。紅薯難得,若是都祭了五臟廟就太可惜了。你之前用了的皇上就不追究了,若是還有剩的,不妨種了給周邊的村民分發下去?!?/br> 雖然皇上不滿趙疏桐之前挖走了那么多紅薯,但是趙疏桐做出來這么多吃的,也算是件小功勞,手里想來也沒剩多少紅薯了,就沒有再把趙疏桐手頭的摳出來。而是讓來喜公公叮囑這個趙舉人,別光想著吃了,還是用紅薯填飽百姓肚子要緊。 皇帝有了吩咐,趙疏桐自然自然要乖乖聽話,“學生謹遵圣上教誨,今日多謝公公美言了?!?/br> “不必客氣,皇上也是想想見見趙舉人的,若皇上不想見,老奴說再多也沒有用?;噬线€說了正在尋找趙舉人你之前說的商人,讓趙舉人配合魚鱗衛指認,魚鱗衛有需要的時候會來找趙舉人你的。若是能找到人,皇上會另有賞賜的?!眮硐补Σ[瞇地道。 “學生一定會配合魚鱗衛早日找到當初那個賣紅薯商人的?!壁w疏桐回答道,想到那個不存在的金發碧眼的外邦人,趙疏桐心中還是有些心虛的。他這是把這個古代權力頂峰的男人給騙了,皇帝還為了尋根究底動用大量人力去追查,真是有種要人命的刺激。 不過越是這個時候,他就越要穩住了。 否則倒霉的不是那些金發碧眼的外邦人,就是自己了。趙疏桐雖然在這個和平時代生活了許久,但涉及生死大事,自然而然地就禍水東引了。 趙疏桐客客氣氣地送走了來喜公公,又恭送走了御駕。 皇帝走了后,趙疏桐想這個皇帝的脾氣可真狗,典型的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碗罵娘。剛剛他明明沒有少吃,回過頭來卻嫌用紅薯做了吃的。 趙疏桐挖了三百多斤紅薯,做這些美食一共消耗去了兩百多斤,還剩一百斤,無法給石臺村每家每戶都分到足夠的紅薯育苗,還真只能再種一次。不過,這次趙疏桐不打算自己種了,還是給村子里,讓村子里種了自己分吧。等村民們種出來再低價賣給周圍的村落,也是一筆收入。 皇帝帶著紅薯回到宮里后,就發了旨意昭告天下得到了紅薯這一高產的良種。 西北發生旱災的有四個省份,皇帝給這四個省每個省份發了一千斤的紅薯,隨著紅薯送去的還有趙疏桐的紅薯種植手冊,讓當地的地方官育苗組織百姓種植,趙疏桐獻上的變異紅薯成熟期短,兩個半月就能收一次,但是不耐低溫,一年只能種三次,皇上命令這些地方官員勸課百姓種植,爭取一年半的時間就讓全省的農人都能種上紅薯。 這個任務雖然艱巨,但是因為紅薯驚人的產量,并不難實現。 危機涌動的西北隨著紅薯的送達再次煥發了生機與希望。 趙疏桐是在皇上回宮的第三天收到的賜婚圣旨,隨著而來的,還有皇后娘娘贈送給他的五百兩金子。因為皇上和皇后在趙疏桐家中吃了午飯,又休憩了有小半個時辰,趙家的大門要被石臺村村民還有附近村落中的人給踏破了。 大家都想看看,皇上吃過飯的碗,喝過水的杯子,坐過的椅子是什么樣的。 有人還想要看皇帝賜給趙老漢的貼身玉佩,但是趙老漢護得緊,除了給親近的幾個人看過,其他人想要看一概都給拒絕了。 還有一部分人是聽說趙疏桐給皇上獻上去了可以畝產三千斤的紅薯,皇上圣駕才來石臺村的,想要來找趙疏桐買紅薯回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