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三阿哥虛歲都十五了,再拖一年大選就十六了,大選賜婚內務府在準備一下就十七了,那么等他抱上孫子也是幾年后了,所以她急??! 當然,還有比榮妃更急的。 那就是太子。 出了孝貌似皇阿瑪并不著急給他安排大婚,到目前來說都沒提起,更不用說定日子了。 再過兩年他都二十了,太子妃還在別人家養著,他的嫡子何時才能出來? 康熙哪里還顧得上這些,前朝大事要緊。 康熙二十八年征討噶爾丹,噶爾丹最后逃走了。 康熙三十年初,收到密信來報,噶爾丹收集殘存勢力,圖謀東山再起,多次派人去沙俄求支援,沙俄也多次派遣使者會見噶爾丹。 且噶爾丹還書信喀爾喀蒙古與內蒙古個別首領,大力煽動叛亂,挑撥大清與各部的關系。 噶爾丹還在草原上到處搶劫掠奪他部的財產,且殺害了大清的官員,密信上列舉了不少噶爾丹的意圖再次叛亂的證據。 且這密信傳回來落款的人竟然是失蹤了一年多的溫達。 溫達潛伏在噶爾丹軍隊里,本打算伺機而動取了噶爾丹的人頭。 但他勢單力薄,身邊只有幾個親信尚存,不得不想辦法傳信回去。 康熙早就對噶爾丹不滿,一征讓噶爾丹逃脫康熙一直不滿此事,還為此訓斥了當時的索額圖,降了他的官職。 收到這封信,康熙立馬派人卻核實,讓其與溫達秘密回合,謀取更準確的信息。 朝廷秘密開始整頓軍隊,打算隨時出發征討噶爾丹。 然,康熙派出去的人還沒回京,就已經收到蒙古八旗那邊傳來的消息。 噶爾山向漠南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燃起了戰火。 故,康熙三十年三月,康熙再一次決定御駕親征。 溫暖那時候正忙活著十二阿哥入阿哥所的事情,聽到消息的時候沉默了許久。 噶爾丹,御駕親征,她想到了她阿瑪。 她知道歷史上三征噶爾丹的事情,也知道康熙說了親征就一定會去。 故而,皇太后傳貴妃,榮妃,佟妃,溫暖去寧壽宮,讓她們作為后妃勸解一下皇上,萬不可以身犯險,龍體為重。 皇太后還記得康熙第一次親征病重之事,勸了皇上,但皇上做了決定她改變不了。 故而,想讓淑妃試一試。 淑妃近些年最得寵,應該能說的上幾句話。 溫暖很為難,后宮不可干政,讓她去勸皇上不是讓她壞了規矩? 但皇太后開口了,溫暖只得讓人準備了補身的湯,親自去了乾清宮。 康熙正在乾清宮寢殿里看書,聽說溫暖在外面,趕緊讓梁九功傳了進來。 進屋溫暖就退下了外面的斗篷,露出一身秋香色旗袍,屏退了冬云,自己親自提著食盒朝著他走了過來。 “怎么過來了?給朕帶了什么好吃的?” 康熙坐在炕上,丟開手里的書,對著溫暖一伸手。 溫暖把手里的食盒放在矮炕上的桌子上,很自然的把手遞到皇上手里,順勢坐在他的懷里。 “手這么涼?外面那么冷沒坐攆?” 康熙摸著溫暖的手,皺眉問道。 溫暖看著兩只大手包著的手,笑了笑說道: “索性不遠,臣妾就走過來了?!?/br> “給皇上送了點補身子的湯,還能暖胃驅寒,皇上要用嗎?” “你送來了,朕自然是不忍浪費了?!?/br> 康熙看了看食盒,點頭。 溫暖就這么坐在他的懷里,打開食盒,端出里面的一盅湯,是板栗雞湯,空氣里都帶著一絲絲湯的甜意。 盛了一碗湯,見皇上依舊摟著她,溫暖就這么端著湯喂給他喝。 一碗湯沒多少,幾口的事情。 康熙用完湯,低頭看著溫暖問道: “就單單是送湯來了?不是來勸朕的?” 皇太后幾次勸他能改變主意未果,請了貴妃淑妃等人去寧壽宮,其意思不言而喻。 他以為溫暖也是來勸他的,嘆了口氣。 溫暖搖頭,從袖子里摸出了一個香囊,打開里面是一個平安符,遞到皇上面前。 “臣妾知道皇上做這個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臣妾自認為勸不了皇上的?!?/br> “昨兒錦瑟出宮代臣妾去看臣妾的額娘,臣妾托她去城外的寺廟里面求了道平安符,給皇上送來了?!?/br> 康熙看著那平安符,騰出一只手接過,看她面上有些愁容,低聲問道: “擔心了?” 溫暖點頭,雙手摟著皇上的腰。 “自然是擔心的,上次皇上御駕親征病了的時候,臣妾擔心的不得了,只希望皇上此次親征什么都好好的?!?/br> 康熙緊了緊摟著她腰的手說道: “朕只是在后方指揮,穩定軍情振奮士氣,不會去那危險的地方,無須擔心?!?/br> 溫暖把頭埋在他的懷里,悶悶的說道: “臣妾也這么安慰自己的,但一想到阿瑪至今……戰場上什么都說不定,臣妾不想親近的人有一絲危險?!?/br> 看她如此康熙心里說不出的感覺,眼神柔和,手捏著平安符有以下沒一下的摩挲。 不過聽到溫暖提到她阿瑪,康熙猶豫了一下,到底沒告訴她溫達還活著的事。 現在若是讓她知道了,她不僅要擔心他還要擔心她阿瑪,故而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