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此次刑部尚書及時捐出上萬斤糧食起了帶頭作用, 讓其他大臣商人捐了不少出來?!?/br> “外人不知道但哀家知道那刑部尚書捐的糧多數出自溫家, 不管他們家本意是為了伸冤還是其他, 可那上萬斤糧食是實打實的給了朝廷一點時間能從其他地方勻調?!?/br> 溫家不邀功, 讓刑部尚書占了功勞,這一點便是不說皇帝查過也清楚了,即便是想走路子伸冤,那也是做了有利于名的事。 皇帝讓溫達官復原職,并沒有升官,只是調職到京城,那么后宮里給溫常在升位分并不突兀。 只朝堂的事不好直接拿到后宮來說,也就借著溫常在救駕一事找了個由頭。而她確確實實的給太皇太后墊了底還壓斷了胳膊。 “太皇太后不覺得奇怪嗎?按說溫家可是被抄了家,不過兩年的時間如何會有那么多的糧食?” 蘇麻拉姑詫異,溫家秘密捐糧的事她才太皇太后說,那溫家哪有那么多的錢財?又何以屯了這么多的糧食? “此事皇帝提過,是溫貴人額娘的嫁妝,還有來了京城私底下有人幫襯一二?!?/br> “那刑部尚書和溫達有點交情,在背后幫襯溫家一二,這才讓他們在京城開了鋪子,置辦了產業,何況溫家還有連襟幫忙,幾家鋪子還是有能力的?!?/br> 溫家的連襟是個地方官,溫夫人長兄在盛京的一個小地方擔任正六品通判,溫夫人二哥卻承了家業從商。 溫貴人的外家以前是商人,家里賺了些小錢。 古來人們把名與利區分,名受世人尊重排在最前,士,農,工,商。 商人逐利,歷來是排在最后。 所以溫夫人的娘家有了錢財就培養自己的大兒子走仕途,為此還讓兄弟二人分了家,免得商人的身份成了大兒子仕途上的拖累。 不過,即便分家了,兄弟二人依舊和睦各自發展。溫家落難,他們幾間鋪子還是拿得出來幫溫達夫婦的。 蘇麻拉姑雖然解了惑,可還是覺得不對勁,但一時又說不上那里不對勁,便說起了其他的事情。 “您為何讓溫貴人遷宮到長春宮?庶妃只怕不樂意?!?/br> 這里庶妃說的是博爾濟吉特氏,來自科爾沁達爾罕親王和塔之女,是當今皇太后的meimei。 這里要提的便是她既是皇太后的meimei,又是皇上的妃嬪。 滿人歷來不重視隔輩問題,太皇太后當年還是莊妃的時候,姑姑侄女亦同是太.祖(皇太極)的妃子。 說到博爾濟吉特氏庶妃這里,太皇太后忍不住頭疼。 “哀家還不是為了她,皇帝不喜歡她,進宮也兩年了在皇帝那里幾乎沒留下什么印象,哀家是煞費苦心?!?/br> “這溫貴人模樣生的好看,加上她家受了委屈皇帝心生憐惜,自然會寵愛一段時間?!?/br> “這樣一來皇帝去長春宮的時間多了,寶音見皇上的機會就多了,只要她能生下一兒半女,在這后宮她也就有個依靠了?!?/br> 寶音是博爾濟吉特氏庶妃的閨名,親近的人太皇太后才會這般喚,像其他人一般是喚姓氏,封號。 太皇太后都這個年紀了,活不了多久了,是擔心她走后寶音沒有依靠了。 皇太后是個性子軟綿的人,這么多年也扶不起來,寶音就得靠她自己爭氣。 “可安嬪的事……” 那長春宮安嬪畢竟在那里住過,皇上會不會睹物思人?或者還惱恨安嬪而不去長春宮? “安嬪的事只會慢慢淡化,皇帝是帝王,對皇貴妃尚能分得清,你說呢?” 論情分,皇貴妃和皇帝二人更不同,皇帝都能分的清楚,何況去了那么久的安嬪? “這溫貴人瞧著是安分,能在惠嬪手里這般沉得住氣也不是沒手段的人?!?/br> “她在惠嬪手里謹小慎微,哀家安排她進長春宮算是幫了她,瞧著那是個聰明的孩子,應該知道哀家的用意?!?/br> 溫貴人出了鐘粹宮自然就會緊緊抓住皇帝的寵愛在后宮站穩腳跟。 若她能明白她的用意識趣一些,平時護著她一二也不無可能。 “哀家明兒找寶音說說,免得自己蠢的把哀家給她安排的路子得罪了?!?/br> “太皇太后說的是?!?/br> 蘇麻拉姑點了點頭。 ** 長春宮,溫暖依舊是住在西配殿。 長春宮位于西六宮,在翊坤宮旁邊,這是距離慈寧宮較近的主位宮殿,而距離最近的永壽宮目前還空著。 當初博爾濟吉特氏庶妃被安排在這宮里,一來是當時安嬪受寵,在長春宮她見皇上的機會多。 二來就是這里去慈寧宮近,皇上經常去慈寧宮。 三來便是太皇太后想她多去慈寧宮陪陪她這個老人。 看著忙忙碌碌的奴才們,博爾濟吉特氏面色很是不好。 本以為走了個安嬪,這宮里她一人住的舒坦,沒人壓著她她自在,只是唯一不好的一點便是皇上不來了。 沒想到進來個位分比她高的貴人,她當然高興不起來。 “主子您先別生氣,太皇太后這么做定是有道理的?!?/br> 宮女綠屏見狀趕緊說道,生怕主子這時候找事。 博爾濟吉特氏咬著牙,看著忙碌的太監宮女們,忍不住伸手拍在一旁的柱子上,恨恨的說道: “我是蒙古貴女身份尊貴,可我至今還是個庶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