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于是兩家就有些不愉快,婚事便一拖再拖。 溫暖進宮后沒多久,家里出事了。 古家一場大火,十幾口人全部葬身火海,溫寒當日卻是暈倒在大火之外。 接下來便是被更夫指證縱火,溫寒成了殺人兇手。 溫寒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當時就吐了血進了牢里不到兩日也死了。 最重要的是兩日后案子定了,有溫寒畫押的供詞,說是當日他去是打算商量婚期,卻沒想到對方要悔婚。古家看不起他,言語譏諷他沒出息。 溫寒惱怒之下失手殺了人,剛好被未婚妻子見到,爭吵之余推翻了燭臺,之后便是一場大火,而只有他逃了出來…… 溫達喪子,不相信溫寒會做這樣的事,而圣旨下來的太快了,想要申訴無力回天。 而他作為溫寒的阿瑪,養不教父之過,官位不保被削了旗人的身份,貶為包衣奴才,充入鑲黃旗包衣,一個旗人成了奴才。 那時候溫暖并不知道家里發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在她知道的時候溫寒已經死了,而她阿瑪從旗人成了包衣奴才,家產全部沒收,僅剩的也只有額娘藏著的嫁妝。 對于滿人來說,旗人和包衣的區別在于,一個是主子,一個是奴才。 溫達本來官職不高,可因為是滿人,溫暖才可以大選進宮。 溫暖在宮里本就不得寵,一直被惠嬪壓著,把她當婢女使喚,溫暖本就心有郁結,熬過了寒冬卻沒能挺過初春。 錦秋便是那個時候安排在溫暖身邊的,那時候她阿瑪已經進了京城,為了給溫寒伸冤,在內務府里混上了一個小管事。 “嬪妾是后來才知道,知道的時候阿瑪已經在內務府當差了,嬪妾相信哥哥不會殺人,只是阿瑪沒找到證據嬪妾不敢在皇上面前貿然提及?!?/br> 溫暖緩緩的跪在地上小聲說道。 “你阿瑪想為你哥哥伸冤,遞上了相關的證據。朕看了之后,才覺得此事頗為蹊蹺,便讓人去查?!?/br> “若非此次刑部尚書這份則子,朕讓人查了才知曉你和那溫達的關系?!?/br> 溫達能讓刑部尚書幫他遞這份折子,廢了不少功夫。 此次地動,刑部尚書主動帶頭捐糧捐款,糧食捐了上萬斤。 刑部尚書哪里有這么多糧食?全是出自溫達手里的。 從去年開始溫達就開始從商,用了舅兄的名義,利用自家夫人的嫁妝舅兄的幫襯開了家糧油鋪子,生意還算可以。 去年還低價收了不少的陳糧,打算釀酒開酒坊,因為手里銀錢沒有轉現擱置了。 今年地動,這些屯糧放在那里也是放著,溫達見到機會當機立斷的全部給了刑部尚書,讓刑部尚書攬了功勞,只為了能遞上伸冤的則子。 已經結案了的案子,上面的人很少會愿意插手幫忙,何況溫達一個包衣奴才,女兒在宮里位分又不高,不得寵。 那案子還是明珠大人的門生結案,誰都不想得罪明珠,這則子若沒有舉足輕重的人遞上去,貿然找人只會石沉大海。 他和刑部尚書雖然有點私交,可也不足以讓他冒著有可能得罪明相的可能幫他,這上萬斤糧便是報酬。 “哥哥的死很蹊蹺,嬪妾不相信哥哥會犯下大錯,他并非習武之人,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在別人發現不了的情況下殺人,再縱火,卻又不逃逸?” “何況,哥哥對未過門的嫂嫂很是歡喜,他讀圣賢書長大,性子木訥,并不會輕易言語激進,惱羞成怒?!?/br> “阿瑪額娘痛失愛子,深受打擊,當時又被貶,來不及查明真相?!?/br> “可后來阿瑪聽說那更夫在定案后幾日無故失蹤,多日后才在河里發現尸首,深覺蹊蹺,這才篤定此案必有內幕?!?/br> 阿瑪告訴她這其中肯定牽扯不小,案子那么快判下來,京城必有人幫忙,這個人官位還不低。 她聽說之后一直不敢動,阿瑪一直秘密查證據,生怕被人發覺,在證據還不足的時候她也不敢貿然向皇上伸冤。 她等著機會,因為她懷疑明珠在背后,阿瑪告訴她梁大人是明珠的門生,而她在惠嬪手里捏著。 去歲頒金節之后,阿瑪查到了些眉目,她讓其按兵不動等時機,她想利用地動一事找機會脫罪,甚至翻身。 康熙看著跪在地上的女子,低著頭他看不到她面上的神情,可落在那白皙手背上的淚珠滑落在地面,讓他忍不住嘆息。 他手里有這案子的結果,是在看到刑部尚書的則子之后讓人徹查呈上來的。 這上面記著直隸知州和明珠之間的關系,當時案件發生后直隸知州梁大人是通過明珠這里,直接遞上案情呈到他面前,然后才有了當時溫家的結果。 當時康熙不疑有他,而今細看直隸那邊的人本是明珠門下出來的學生,當時案件前后不到兩日就下了決斷,去掉直隸到京城來回時間,這是匆忙結案。 此案蹊蹺甚多,那溫寒死的蹊蹺,更夫死的蹊蹺,刑部尚書還呈上了一份驗尸報告,那一家十幾口人,連同奴才都死于一劍斃命。 此后這一查就不得了,后來的證據直接指向當時的知州梁大人,那知州梁大人是個貪官,當地的多個富商私底下被他壓榨,古家是溫寒未來岳家,攀上溫家最重要的便是讓知州心有顧及。 千戶是五官,正五品。知州亦是正五品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