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王二狗說他又摳門又小氣,我還不信,都是秀才老爺了,還差這點錢?今天你看看,可不就是個摳門鬼,還秀才,我呸!下次咱們再去,必須得要一兩銀子?!?/br> “對對對,咱都好幾個月沒吃過rou了,一兩銀子都是少要的?!标P母想起rou的味道,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他娘,咱們得好好商量商量,下次咋要這個錢,都怪村長那個多管閑事的,不然今兒怎么也能要到二斤rou?!标P父這嘴里也沒滋味,想rou吃了。 “就是,咱家的事他瞎管啥!”關母饞的直吧嗒嘴。 兩人商量了半天,似乎也沒商量出什么好的辦法。 顧北知可不知道關南虎夫妻倆還要上門找事,他都讓步了,但顯然人心不是這么容易滿足的。 第二天一大早,顧北知和關楊在村口碰了面,他們約好了一起去鎮上,關楊要回先生家里上課,顧北知得去上工。 “哥夫,昨天大伯和大娘去你家了?”關楊昨天晚上聽見他娘和他爹說這事,關二嬸氣的跟個葫蘆一樣,想去關南虎家理論,被他爹攔下了。 關二叔多了解他的哥哥和嫂子,這事兒肯定還沒完呢,現在去理論有什么用,得想辦法打消了哥嫂的念頭才行,夫妻兩個關起門來商量了很久,還把家里攢的銀子拿出來數了半天。 “你也聽說了?”顧北知只知道村里傳播消息很快,但沒想到晚上發生的事也能這么快傳播開。 關楊點頭,“哥夫,我那大伯...總之你多多包涵吧,我哥真的不容易,你千萬別因為大伯他們一家生氣,要是可以選,我哥也不愿意這樣的,唉...” 小輩不能說長輩的不是,關楊就是有一肚子的難受,也只能忍著不提,只能讓哥夫多理解理解,但要是顧北知生氣,他也沒有辦法。 關楊今年二十一歲了,早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但他總想著考中了秀才再說。 關二叔和關二嬸心里有著打算,雖然一直攢著錢,但也沒有提過給關楊說媳婦的事。 “阿楊不用擔心,我和你哥好著呢,他爹娘的事兒我會看著處理的?!鳖櫛敝嗣P楊的頭。 古代就是這點特別好,熊孩子很少,關楊這么大的孩子已經十分懂事,甚至能撐起一個家了。 顧北知像是看到孝順懂事的小輩一樣,拍拍關楊,主動轉移了話題,“《孟子》背的怎么樣了?上次給你講的都明白了嗎?” “背到問策篇了,我重新寫了一篇感悟,等中午給哥夫看看?!币惶崞饘W問,關楊的注意力立馬集中起來。 “很好,那我先考考你背誦,“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何為其號泣也?”顧北知起了個頭。 “孟子曰:“怨慕也?!比f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關楊流利的背出后面的段落。 “很好,那關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有何解?”顧北知又問了一個釋義。 關楊把自己的理解講了一遍,看得出來他有自己好好的去體會,但因為年紀和閱歷的關系,這種體會還是太流于表面,不夠深刻。 顧北知知道閱歷這東西,除了他自己去經歷之外,別人是幫不上忙的,但是他可以換一個角度給他先灌輸一些東西。 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看得書多了自然就明白的多了。 “阿楊,我給你講個故事,從前有個富商,打算去最南邊的夷族所在的區域做賣鞋的生意。于是他找來兩個伙計去做市場調查,看這個地區大約能消化多少鞋子,又喜歡什么樣的鞋子?!?/br> “兩個伙計便去了這個地方考察,過了一個月,兩個人回來了,富商問,賣鞋這生意可以做嗎?” “第一個伙計垂頭喪氣的說,哎,不行啊,這地方的人都不穿鞋,鞋子肯定都賣不出去!” “第二個伙計信心滿滿的說,這生意肯定火爆,咱們得多備點貨,每種鞋都要有,一定能賺很多錢?!?/br> “富商頭疼了,兩個伙計的說辭完全不一樣,這可怎么辦呢?” “阿楊,你說富商應該聽誰的?”顧北知講了一個很普通的創業故事,打算從簡單到高深給他一點點開拓思路。 關楊仔細思考了一下,“我覺得都可以,如果是聽第一個伙計的,富商可以換一種生意做,這樣可以避免貨物賣不出去的風險,但可能要繼續耽誤時間?!?/br> “如果聽第二個伙計的,雖然承擔著貨物賣不出的風險,但如果能賣出去,整個夷族都來買他的鞋,也能賺不少錢?!?/br> 乍一聽關楊的考慮很周全,將兩種選擇的后果都考慮到了,但其實他是沒選出來,只能說一些理論來糊弄一下。 顧北知哪里能讓他糊弄過去,“只能選一個呢,你覺得應該選什么?” “我...我選第一個,夷人不愛穿鞋,肯定不會買鞋子,要賣出去肯定要費很多功夫,也不見得能成功?!标P楊糾結了一會兒,還是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選了。 “你這種想法不能說不對,但也證明了你不適合做一個商人,你看,我這個故事里的幾個條件?!?/br> “第一,富商要做賣鞋的生意,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第二,夷人以前是不穿鞋的,他們不知道鞋子的好處,所以整個夷族都可能成為富商的客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