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王庭甫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想來,張仲臣今天是礙于長史在場,所以只說了好的,看他和縣丞的臉色,一定還知道更多關于漕運方面的實情?!?/br> 郭弋在屋內來回走動:“按律,只有三萬人以上的戰役,節度使才有權調度各州如此規模的糧草,而這些年,莫說戰報,兵部根本一封奏報都沒有收到?!?/br> 顧越道:“我們就是來解決問題的,只有先弄清各個方面的困難和需求,才能一針一線地把范陽道的七八攤子事情縫補起來。且先等等,我相信張仲臣?!?/br> 蘇安聽到這里,抿一抿唇,也靜下了心,按照以前習慣,復彈聽過的曲子《臥牛城》。無論到哪里,無論面對什么事,他只對音律虔誠,這一點,從未改變。 只是,曲子還沒彈完,議論還在繼續,突然間,蘇安的耳朵一動,聽到窗外傳來異于尋常的腳步聲。他立刻下榻去開門,迎面,撞進一個黑衣人。 撕去面罩,燭光乍動,正是東光令張仲臣。顧越拍案起身:“仲臣兄!”郭弋閃出去探查,確認無跟梢,回來關緊門窗。王庭甫笑了笑:“縣令這什么扮相?” “各位大人,恕我直言?!睆堉俪己谷缬晗?,喘了好陣子,從懷里掏出一本發黃的文簿,手臂雖然在抖,神色卻比任何人都更清醒,“你們已然闖下大禍?!?/br> 王庭甫道:“怎么說呢?”張仲臣道:“你們留宿于此,等同于把東光縣架在火上烤!我知道,你們是看準了供軍糧草轉運之要害,想探一探水,可……” “一來,永濟渠水道不寬,鐵鎖平底船不僅發揮不出優勢,還影響其它的船只的通行,若戰事真吃緊,當用迅捷靈敏的瀧船才對,然而,因大船需更多的木料和銅鐵,州府在造船時運作,便可以得到巨大好處,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br> “二來,漕船開至范陽郡,沿途的漕官和節度營的運糧官清點糧草數目時,‘欠折損’由公倉補齊,輕則十萬石,重則二十萬石,這些,薛公和州府平分?!?/br> “十余年,東光縣如此,往北河段皆如此,我是習以為常了,可你們若要查下去,節度營、州府、都水監、戶部的度支司、金部、倉部,工部的水部……牽扯太多,一旦控制不住局面,朝廷必顧及契丹之隱患,你們,就是被拉出去當替罪羊的人!” 張仲臣正說著,蘇安給他遞了一碗溫酒,替他脫下外衣,拍去里袍沾的泥灰,又打來熱水,伺候他洗凈那張紫紅而干裂的臉,還細心地抹了長安的紅玉膏。 張仲臣道:“公子?”蘇安道:“若非張縣令舍命相告,我們至今還被蒙在鼓里,不知如何是好?!睆堉俪剂⒆?,定了定神:“你們若還敢問,那我就敢說?!?/br> “仲臣兄,辛苦了?!鳖櫾椒磸头茨潜景l黃的文簿,心里一半是凝重,一半卻又如釋重負,簿里記載歷年軍糧去向,轉經誰手,收入何倉,全有詳盡說明。 郭弋看見節度營副使鄭擒風和長史趙章的名字時,顴骨動了一下。 顧越蓋住文簿,指尖被燙得生疼,唯目光如劍,落在地面。張仲臣一拱手,行揖禮道:“顧郎,你們來則來矣,這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我說出是越級犯上,不說又是欺君罔上,橫豎都要擔罪責,也就顧不得許多,以民為天?!?/br> 顧越摘下腰間的金飾劍,揮袖平禮:“仲臣兄放心,顧某明白其間利害,心中有數,待到撥云見日之時,定稟奏朝廷,讓天下都知曉東光縣令張仲臣是何許人物,這些,為你我的私交?!?/br> 天明,顧越回到州城,把張仲臣的漕運簿妥善保管,而后,一人赴刺史府,腰系水蒼玉佩,手執蕭閣老印信,坐下來和沈池進行了一場愉快而私密的談判。 沈池原本是備了架勢,盛情相迎,不想活生生被冷落兩日,自然面色不陰又不陽,開口道:“狀元郎的性情果然別具一格,也不知東光縣的《臥牛城》比滄海樓可是更有精妙之處?” 顧越沒有寒暄,一句話把事情說透,此番,朝廷下定決心治理藩鎮,即便薛公在范陽道戍邊已有十余年,朝中又有御史中丞薛瑾呼應,那也無濟于事,眼下,一顆心是紅是黑,滄州必須表態,不能含含糊糊,聽曲喝酒了事。 沈池聽長史耳語幾句之后,開始倒苦水,說地方的縣令坐井觀天,又怎知其中萬千難處?一來,滄州多鹽地,鹽地人口流動極大,境內又正在改府兵為募兵,青壯年應征節度營幕府,去多去少,活多活少,便和薛公是息息相關,不僅如此,滄州還要承擔東往關中的御供,雖說是本分,但這運費朝廷不給出,皆是由州內向按戶收腳錢和營窯錢,容易引來民怨,且也影響稅收。 長史嘆道:“誒,難!”沈池道:“狀元郎,如此說來,還是顧全大局為好罷?”顧越道:“正因為要顧全大局,所以,蕭閣老的意思是,無論再難,也得靜下心來找到解決的辦法?!?/br> 辦法如下,如果滄州支持朝廷,好處不會少。其一,戰時,都水監酌情減少滄州所承擔的御供數量為半;其二,御供減少后,再由戶部統一設賬,支出滄州所需承擔的腳錢、營窯錢系列損耗;其三,滄州沿河沿海的郡縣免征三年兵役,吏部專設供糧運糧考校簿,與前線將士同論軍功。 如此,義務也有三個。其一,薛公要走,滄州不能出異動,不準哭爹喊娘;其二,戰時,一切以前線軍需為準,即以朝廷政令為準,該用什么船就用什么船,永濟渠上下必須一心,糧草半日不得耽擱;其三,修書一封,勸薛公安守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