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今天會留她,意料之中。 側殿書房擺榆木燭燈,紫檀木扶手椅精致奢貴,皇帝賜座,鐘華甄謝恩。 “朕倒覺得王長史說得有幾分道理,”皇帝直接說,“你母親看著脾氣不好,其實只把你放心上,如果能有旁人幫襯,最好不過?!?/br> 鐘華甄說:“母親要是知道陛下這般為她著想,定是感激不盡?!?/br> “朕欠她的,”皇帝嘆氣,“你父親從前孤身一人,在外征戰,戰功赫赫,雖是受民愛戴,但年近三十還未成親,在閨閣中的名聲并不太好,有人還為他寫過詩,說他紅顏知己遍天下,比后宮都要多三千,她當初為朕嫁你父親屬實委屈……不說也罷,只可惜刀劍無眼,她沒了丈夫,你也沒了父親?!?/br> 威平侯比長公主要大十多歲,年輕時就開始征戰沙場,為了不讓自己因妻兒所累縮手縮腳,硬是拖了很久沒成親,他青樓知己不少,沒幾個貴女愿意嫁進鐘家。 皇帝那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皇子,長公主也不是公主,是同他關系好的太傅孫女。青州兵力雄厚,連先皇都忌憚,若收為己用,必是一大助力,但鐘華甄父親那時并不打算卷入皇宮勾心斗角。 鐘華甄頓了會后,才道:“母親鮮少提及這些事,大抵是從未覺得難過。她孤身撫養我長大,不愿再嫁,多年來為父親吃齋禮佛,我也想她日后能過得平安些?!?/br> 皇帝一派明白樣,“王長史慣會揣摩朕的心思,你提了好幾句青州,他腦子轉轉就能想到你最近想回去看看,剛好兗州臨近,鄴城缺人,王長史便想借花獻佛。這提議雖有突然,但也不是不可以,你心里可有人選?” 鐘華甄似乎不太好意思,“母親說我及弱冠后才可離京,我也就隨便說說,沒想到這都被您看出來了?” 皇帝無奈發笑:“煦兒護你跟虎護食樣,你比他心思淺得多?!?/br> 她想了想,沒有拒絕,卻好像還是不太知道說什么,猶豫之下只好道:“華甄不常接觸朝務,若是薦了太子的人,您恐怕覺得華甄感情用事,不知禮數,前幾月倒是遇過一回狀元郎陸郴,心覺他滿腹經綸,剛正不阿,這種正直之人,應當不會故意給人難看?!?/br> …… 兩個宮婢在殿門前等候,手中的螭紋宮燈墜流蘇,隨風輕飄。鐘華甄被皇帝身邊的老總管送出來,她拱手言謝,老總管忙道句使不得。 夜晚的冷風大了一些,呼呼從耳邊吹過,但鐘華甄沒覺得冷,只是松口氣。李肇握住她一個把柄,要她做一件事,把狀元陸郴推到鄴城通判的位置。 很簡單,但也容易讓人發現是她做的,所以必須得先把自己摘干凈。就算王長史不開口,待會也會有人說上一句。 李肇避過那么多人單獨找上她,事情一定有蹊蹺,但她還不想自己查的事暴露。 高高掛起的宮燈驅走黯淡的晦暗,干凈臺階鋪青石板,寬敞的走廊立著一個挺拔的人影。 “舍得出來了?” 鐘華甄抬頭,看見整場聚宴都沒露面的李煦雙手相交,斜靠殿外的紅柱。 他勁腰挺直,身著窄袖繡金紅袍,薄唇挺鼻,挺拔身形尤顯少年英氣風發,如一把尚未出鋒的好劍,藏不住銳利凌厲。 她愣了愣,沒料到他還會過來,上前問:“你怎么在這?不是說有事來不了嗎?” 李煦打個哈欠,直起身體,道:“剛回來,本來不準備來的,聽說你被父皇留下來談話,干脆來一趟,走吧,送你出去?!?/br> 鐘華甄笑道:“出宮一路都有御林軍守備,你還真把我幾歲孩子?” 她小時候一直跟在他身邊,出過幾次事,有一回沒帶婢女,還被不認識的國公府小公子遠遠砸了塊石頭,小孩子怕痛忍不住眼淚,她尤其怕,眼淚一直在眼眶打轉。他發現后氣了半天,把她背回東宮休息,國公府小公子也被罰跪了半天。 “但凡你自己能長點心,我也沒必要管你,”李煦伸了個懶腰,“今天的蜂蜜糕怎么樣?我在東宮吃著不錯,特地找人給你新做一份?!?/br> “還不錯,但我只吃了一塊,剩下的被母親發現,收走了,”鐘華甄想了想,“你讓廚子抄個方子給我,這點心合我胃口,吃起來不膩?!?/br> “天天想著吃,吃又吃不多,”李煦接過宮婢手中的四角螭紋宮燈,讓人退下,“明天下午來東宮,我給你補補缺漏的課業?!?/br> 夜色快要融入黑暗之中,鐘華甄道:“你今天還忙得抽不出身,怎么明天就有空了?” 李煦也不瞞她,邊走邊說:“外祖父明天早上回來,他會代我處理這些事,馮侍郎免不了牢獄之災,現在還牽出了其他事,更為麻煩,費時間?!?/br> 鐘華甄前世很少關注京城的事,但也知道結果不會有什么大區別。 贏的人只有李煦。 鐘華甄輕唔了一聲,在找理由拒絕他。她已經好幾個月沒踏足東宮,長公主又剛和皇后嗆聲,要是不去,恐怕張相那邊會有動靜。 他突然問:“想什么?” “沒什么,”鐘華甄回神,“我在宴上提到了青州,被三皇子出口諷了一句,王長史突然提起鄴城通判還沒人選的事,想讓我推位熟人,以后好幫襯,陛下覺得不錯,留下我允我選一位上去?!?/br> 李煦道:“難怪,也不稀奇,父皇待你們鐘家一向不錯,長公主比母后都要得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