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葉經秋巧計勝敵
校場中,葉經秋與馬占山斗在一起。主看臺上,鎮東軍元帥平東王花慶平興致頗高,仔細觀看演武池中的二人。 說是演武池,其實并無池,只是平地畫了個大圓圈,比武的人就在圓圈中爭斗。軍中比武,不需要像世俗武林中那樣要搭個擂臺。 花慶平眼角掃過,一騎快馬直沖進大營轅門,尚停不下來,騎馬者更是加鞭縱馬,直奔中軍大帳。轅門衛兵則在后面吶喊追趕。 “嗯?!什么人敢如此放肆,不顧軍規,在營中驟馬?” 中軍傳令官當即領命出問,遠遠地大喝:“來者何人?膽敢營中驟馬,不要腦袋了嗎?” “吁——!”來人勒馬:“我是帝宮六階帶刀侍衛,奉帝國軍部命令,傳遞八百里加急快件!請速速稟報平東王爺?!?/br> 來人與中軍傳令官并轡而行,向中軍大帳而去。 主看臺上,平東王花慶平已然起身離去。 花慶平雖然喝令中軍令官前去詢問,但是他也明知本部將校是不敢在營中驟馬的,來人必是帝國緊急傳信特使。所以,中軍傳令官縱身而出之時,他即已起身離開,前往中軍元帥大帳。 此時葉經秋與馬占山正大呼酣戰。至于小半個時辰后的結果,葉經秋獲勝是沒有懸念的。 花慶平剛剛在中軍元帥大帥椅上坐定,外面就報:“帝宮六階帶刀侍衛、八百里加急信使黃則英求見鎮東軍大元帥、平東王爺!王爺千歲,千千歲!” 呼報既畢,一個錦衣華服的中年漢子進帳。 “有何急件?呈上來!” 來人呈上急件,花慶平打開:……四個月前,伊豫國武師金洛明被后鄭國武林人物偷襲身亡,兩國武林人物sao動,進而攪動兩國朝野人士,戰云暗起! 一個月前,后鄭帝國兵發夾口關,一舉攻下伊豫帝國的青門關。而伊豫國則在南線打破后鄭國南朱關。 兩國使者紛紛奔走,各拉盟友,大有引發第三次十國大混戰的可能。 日前,伊豫國增防我東線邊境,我北線紫荊關一帶已經受到伊豫國的盟國北古格陵帝國攻擊。故鎮東軍務必嚴防東線,如有必要,可以前出東平,以威懾伊豫,牽制其西線。 “報——!” 花慶平剛剛閱畢,正要跟黃則英說話,大帳外又一聲喝“報”傳來。 “帝宮六階帶刀侍衛、八百里加急信使吳炳求見鎮東軍大元帥、平東王爺!王爺千歲,千千歲!” 緊接著,又一個錦衣華服的中年漢子進帳,呈上急件。 花慶平趕緊打開:“我北線主力被困于榆城,著鎮東王領鎮東軍一部,五萬人馬,作為第二路援軍,出紫玉關,北上救援?!?/br> 花慶平看過急件,立即下令:“傳本帥命令,各部比武至今晚結束!” “是!” “傳各營營統、各標正統將立刻來大帳開會!” “黃特使、吳特使,且請用餐、歇息?!?/br> “王爺,我等要返都城回報帝君,就不叨擾了?!?/br> 花慶平禮送二特使離去。 不多時,前后左中右五大營正副十位營統,二十位正標統到齊。 花慶平道:“眾將官——,帝宮一日兩道八百里加急快件,報稱我平北王大軍主力被困于榆城,令我部救援。 目前,爆發第三次十國大戰的可能性極大;我鎮東軍鎮守東線,至為重要!現在我分派任務?!?/br> 花慶平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第一、著后衛營本部三萬人入駐東平關,以威懾牽制伊豫國西線。 第二,著左衛營本部三萬人增防東線三關四寨。 第三、著右衛營駐守本部鎮東城,并由副元帥毛佐中居中節制左、右、后衛三營兵馬。 第四,中軍留下二萬人馬做為東線巡邊游擊軍,以麻偏將為統將,并歸副元帥節制;副元帥并隨時向本帥通報軍情。 第五,前衛營并中軍共五萬人馬隨本帥北出紫玉關,救援平北王的鎮北軍主力。 會后,諸將自行召開各營會議,務必于明日天亮前拿出定案。 最后,調各營參加比武者,并抽調前衛營一部組成三千人先鋒部隊。 沙偏將,我命令你擔任先鋒官,并就任命葉經秋擔任你的副官,做副先鋒,突擊隊統領。你部三千先鋒,可調五百人作為其本部兵馬?!?/br> 各部將領都稱“是!” 眾將紛紛離去。沙偏將稍有猶豫,但也只是猶豫了一息功夫。這人是擔心葉經秋入伍時間短,怕是不能有效駕馭部隊。 不過,大元帥親自點派他作自己的副手,應當是培養葉經秋,這就好比老兵帶新兵,讓自己幫帶他的意思。所以沙偏將只遲疑了一息,也就轉身離去了。 西丁帝國建平歷二十六年秋八月十一日,鎮東軍先鋒部隊在晨光熹微中先行出發。后面,是帝國的二路救援人馬,在鎮東軍大元帥平東王的指揮下陸續進發。 葉經秋作為二路援軍的副先鋒,領本部五百人,作為三千先鋒軍的先頭部隊,率先出了紫玉關。 按既定行軍路線,二路援軍出紫玉關,轉道大冶城,直下榆城,行軍路途六百里即可抵達。葉經秋作為先頭部隊中的先頭部隊,負責沿途打探軍情,隨時上報。 先鋒沙偏將本是前衛營統領,故前衛營作為中軍緊隨先鋒軍。而鎮東軍的原中軍二萬人則作為后衛。 三軍行走正急,前方傳來消息:副先鋒在遼狼山下發現敵軍一部,約有三千人馬,插在我軍與榆城一線之間。 “傳我命令,著葉先鋒搶占有利地形,等我趕到?!比缓笊称珜⒚畹溃骸跋蠕h軍全軍加快速度!” 卻說葉經秋,得到沙偏將的命令,就動起了心思。 現在的葉經秋再也不是那個百和城中一心求死的“天才白癡”了,他這半年來,苦學武藝,兼修兵書,為的就是這一刻立功受獎,爭的是將來出將入相。 一番考慮之下,葉經秋命令部下,以第一隊百人搶占左側山頭,用弓箭控防;第二隊百人進入右側樹林,立起旗幟以作疑兵。第三隊百人,倒退二里,待我引敵兵來到即向前沖殺。第四第五兩個百人隊繞道敵人后方,準備偷襲,火燒敵營。 安排既定,葉經秋單人獨馬,直沖敵寨。 卻說遼狼山下這一部三千北古格陵帝國軍隊,由一員偏將統率,這人名叫哈爾樂。 哈爾樂奉命于此守備,當道扎寨,目的是遲滯西丁帝國的援軍從此路過來的速度,也就是個信號部隊的意思。 按當初設想,哈爾樂堅守不戰,是為上策。不過當傳令兵通報說敵軍只有一員將領,單人獨騎前來踹營罵陣時,哈爾樂心中一樂:“竟有這么送死的蠢貨?” 哈爾樂命令副將率領五個統的人馬守營,自己帶了一個統的五百人馬出戰。 寨門大開,五百人耀武揚威。哈爾樂大笑出馬:“哪里來的不知死的中古蠢貨,看爺爺取你首級!” “北古賤胚,敢犯我邊境,不知死活!你敢跟你葉祖宗大戰三百合么?” 葉經秋用激將之法,破口大罵;哈樂樂怒氣勃發,馬往前沖。 二人交馬只一合,葉經秋就試探出這員敵將并非自己對手,但是葉經秋的圖謀不是斬殺這員敵將。 于是乎,雙方來去不過十合,葉經秋詐敗而逃,哈爾樂率眾包圍而上。 轉眼哈爾樂領兵追趕到了葉經秋伏兵所在!哈爾樂哪里料到自己被敵人來了個反包圍? 此時葉經秋仍不直接擒住哈爾樂,只將一桿大槍使得如出海蛟龍,殺得五百格陵兵死傷累累,哈爾樂血花亂飛。 哈爾樂紅了眼往回殺,卻屢被弓箭逼回! 葉經秋一騎在五百人中東沖西撞,哈爾樂叫苦不迭。 卻說哈爾樂的副手名叫石重貴,初時見敵軍敗逃,就哈哈大笑,后見主將被困,這才覺得不妙。 石重貴當即留下一統五百人馬守寨,自己帶了四個統共二千人馬殺出寨來,要救回哈爾樂。 葉經秋的圖謀本就是圍困敵軍一部,誘使寨中敵兵出寨救援,以達到引蛇出洞的目的。 葉經秋只所以沒生擒哈爾樂,就為著此刻。 眼見寨中人馬出寨救援自己,哈爾樂拼命往回殺。 到了此時,葉經秋哪里肯放哈爾樂逃走?只見葉經秋輕舒猿臂,將哈爾樂活捉過來,擲在地上! 接著,但見葉經秋不顧哈爾樂部下數十殘兵,縱馬直沖石重貴! 石重貴立即指揮人馬包圍葉經秋。 然而不待合圍,葉經秋已經沖到石重貴馬前,一槍搠去,把死尸挑下馬來。 格陵兵頓時大亂! 葉經秋軍中擂鼓,偷襲軍二百人聽得鼓聲,兩路齊出,搶入敵寨!敵寨中守兵此時哪里料到敵人攻來?五百格陵兵擋不住二百先鋒軍人馬,被對方輕松突進寨中! 二百人沖進寨中,只管放火,卻并不交戰;寨中守兵跟在屁股后面,邊追殺邊救火,然而,守寨后士氣已落,兵心已寒,沒殺著敵人,倒弄得一座大寨遍地火起。 卻說哈爾樂被擲于地下,半天才爬起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副將石重貴被葉經秋一槍挑下馬來,只覺得頭皮發麻。他正在招呼殘兵時,就見大寨火起,映紅了半邊天! 哈爾樂心膽俱失,爬起來后還想領殘兵就要逃走,可惜四下喊殺聲起,葉經秋又到身后,只一槍橫掃就把哈爾樂再次放倒。 葉經秋威嚴大喝:“速速投降!” 哈爾樂無奈請降。 于是二千多敗兵在哈爾樂的招呼下,紛紛舉手投降;三千格陵兵,戰死三百多人,逃跑的不過百十來人,兩千多做了葉經秋的俘虜。 此時葉經秋安排打掃戰場,哈爾樂才發現自己三千人馬卻是敗給了葉經秋五百人,丟了當道要塞!哈爾樂心中連呼慚愧,卻又不得不佩服。 葉經秋命令傳訊兵:“速去上報沙將軍,就說我部已經清掃障礙,消滅了敵軍,奪了敵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