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尤其是在得知高邑王游歷江湖去了,宋琰就按捺不住自己這顆躁動的心。 刺客進不來皇宮, 但是宋琰可以把自己送出宮去,讓刺客刺殺啊, 然后他在臨危立下傳位的遺囑,不就萬事大吉了。 萬一死不了, 也總比在皇宮這個四方天地里度過余生的要好。 于是, 宋琰打定主意出宮去! 借口肯定是要微服私訪, 體察民情了,但是要如何往丞相他們也能同意,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所以時至第二年的三月份時, 宋琰都在為了出宮做準備—— 兢兢業業的處理政務, 不想其他的事, 贏得丞相與御史大夫他們的一致夸贊,覺得皇帝雖然登基不過兩年, 這處理朝務的手法是又成熟又老練, 比起先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琰內心格外的驕傲, 這是他當皇帝六十年的積累,能不成熟老練嘛—— 所以在上巳節后,宋琰更丞相透露了自己想微服私訪,考察各州府的政績,但是丞相拒絕了。 文德殿上,氣氛格外的緊張,御史大夫左右看看,丞相吹胡子瞪眼,宋琰也是臉色陰郁,非常不高興,太尉就跟沒自己事兒似的站在一邊,一早上一句話都沒說。 御史大夫抿唇,總覺得自己的確應該說點什么才對。 “陛……” 然而御史大夫剛剛張嘴,就被丞相打斷了:“陛下這個想法實在荒唐,自古以來,有那個君王不在宮中坐鎮,朝務如此繁忙,陛下不思國政,卻想著要出宮微服出巡,至國政于不顧,實在是有違為君之道?!?/br> 宋琰起身直面丞相道:“朕卻是覺得,天下乃是朕的天下,天下的百姓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朕一概不知,各州府的政績雖有吏部考核,可那又如何,郴州知州,青州知州之流不一樣存在于朝中?!?/br> 丞相:“天下之大,吏部的官員考試失誤是有的,可即便如此,陛下也不該拋下國政去微服私訪?!?/br> 宋琰據理力爭:“可若是朕連百姓過著怎樣的日子都不知道,又要如何推行新的政策,如此一來,國運停滯無法前進,朕還如何做這個皇帝,不如,丞相找人來替朕吧,朕不做這個皇帝就是?!?/br> 丞相直勾勾的看著宋琰,一時竟說不出任何話來,只是捂著胸口,臉色也逐漸變得難受。 宋琰雖然是當著丞相的面第二次說這句話了,可這一次宋琰覺得自己是把丞相氣到了,頓時有點不知道該說什么來緩解文德殿中片刻的尷尬。 丞相隨后揖禮一拜道:“是臣逾越了,還請陛下恕罪?!?/br> 宋琰掩唇輕咳,道:“丞相沒錯,是朕脾氣大了些?!?/br> 丞相臉色逐漸沉下來:“陛下,臣年邁體衰,身體不適,還請陛下恩準臣退下?!?/br> 宋琰有些擔憂的看著丞相,關切道:“丞相哪兒不舒服???朕請太醫來給你看看?!?/br> 丞相冷聲道:“陛下不必憂心,臣是老毛病了,臣告退?!?/br> 宋琰抿唇,只好由著丞相離開文德殿,隨后宋琰又讓御史大夫和太尉也一道退下了,把自己一個人留在文德殿中,好好地謀劃著要如何讓丞相開口。 離宮后的丞相就上了馬車,當日就請了大夫進府,就連宋琰也差御醫前去丞相府為丞相診病。 然而當宋琰問起丞相的身體時,就連御醫也說丞相是老毛病,只需要靜養即可。 為此,向來勤勉的丞相竟然缺席了小朝會和大朝會。 終于,在大朝會結束的第二日,宋琰決定出宮探病,順便再跟丞相說說出宮微服私訪的事兒。 畢竟這丞相可不能出事兒,他得安撫好丞相,讓他們替自己處理政務,宋琰才好出宮去找刺客—— 不對,是去微服私訪,然后借機退位嘛。 丞相府中,這御史大夫與太尉都坐在臥房的圓桌前,喝著熱茶看著床上的丞相,格外愜意。 太尉道:“這都十來天了,丞相你的病也該好了吧?!?/br> 御史大夫也道:“陛下這段日子可勤勉了?!?/br> 太尉見著丞相無動于衷,不由有些急:“你就不怕你再這樣下去,陛下就讓你長久的休息下去?!?/br> 御史大夫驚訝的側首看著太尉:“你這話……說的很有道理啊?!?/br> 丞相卻不以為然,嘆了口氣從床上坐起來,完全不像個病人,他朝著太尉招招手,讓他給自己遞了杯水后,這才道: “要是陛下能讓我長久的休息下去,就好了,我那兒子前不久又做父親了,三個小孫子,整日看著他們我都心滿意足了,可是我身負皇命,輔佐陛下,眼見著陛下朝政處理的格外順手,自然也有點想放手的打算,讓人頂替我?!?/br> 御史大夫驚訝:“你這就想抽身辭官了?” 太尉忙道:“那可不行,你若是辭官,那我們兩個怎么辦,學識不如你,威風不如你,還容易跟著陛下走,不如你清醒?!?/br> 丞相看了他們兩個人一眼:“我都五十了,能不能讓我歇歇?” 太尉跟御史大夫齊齊搖頭:“你都歇十來天了,該去朝堂了?!?/br> 丞相無奈:“你們就真不明白,我裝病的原由?” 兩人搖頭,御史大夫道:“我覺得陛下說的有理,他常年待在宮中,百姓是怎樣的生活他不知道,他如此體恤黎民,是好事啊?!?/br> 丞相直勾勾的看著御史大夫道:“你我三人是奉先帝旨意,輔佐陛下穩定江山,可陛下登基這兩年多來,政績出色不說,就連野心勃勃的高昌王與清河王都解決了,陛下做事如此老練,實乃我東晉之福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