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書迷正在閱讀:永無鄉、死對頭他披著馬甲[無限流]、我憑運氣在修真界當咸魚、高冷人設今天又崩了[無限]、A變O怎么了 完結+番外、朕每天都想退位[重生]、我被騙婚了!!!、階下臣、前任和情敵為我大打出手、我的高冷女總裁
趙鳳徽踮腳站在木梯上, 想把紅燈籠掛到檐上去。他比劃了幾下,發現還是夠不著,嘟囔著朝聞雪朝伸出小手:“仙子, 幫幫我?!?/br> 聞雪朝見趙鳳徽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 無奈直起身:“殿下先下來,臣替你掛上?!?/br> 趙鳳徽敏捷地從木梯上一躍而下, 將燈籠塞進聞雪朝懷里。阿申忙為九殿下披上斗篷,一大一小站在王府的長廊上, 看著聞雪朝掛燈。 除夕將近, 院中積雪漸消, 臘梅迎風飄香, 又是一年辭舊歲。 王府里無人知曉五殿下是否回府過節,但仍在聞大人的張羅下, 將府內布置得紅燈懸彩, 處處洋溢著新年的喜氣。 聞大人說,萬象更新便會生祥瑞之氣,保佑五殿下得勝歸朝。 趙鳳辭離京后, 聞雪朝一有空便上王府陪趙鳳徽玩鬧,兩人的關系反倒比從前拉近許多。趙鳳徽仰首看著掛滿整條長廊的紅燈籠,扯了扯聞雪朝的袖口, 小聲道:“仙子,五哥要回來了嗎?” 聞雪朝掐了一把小孩綿軟的臉蛋:“再等等,等雪停,五殿下就回來了?!?/br> 待趙鳳徽在房中酣然入夢,聞雪朝方才熄了燈燭,離開了舊王府。他乘上側門一頂不起眼的馬車,揉了揉眉心,對侍衛道:“回中書省?!?/br> 中書院值夜的大臣已歇下,聞雪朝徑直走入內院,翻開了散落在案上的幾本折子。 鎮北軍上月已與關隘守軍在雁蕩關會合。昨日,又一封軍報從雁蕩關送抵樞密院,信中稱鎮北五萬兵馬已對延曲部發起反攻,要將胡人殘部圍剿殆盡。 全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皆是在細細闡明行軍謀略,唯獨末尾添了一行小字。 待君團圓,勿念,辭留。 聞雪朝搖頭苦笑,指尖撫上“留”字潦草的最后一筆。五殿下平日方正持重,從不敢在軍報中言他。最后這寥寥幾個字,想必經過幾番躊躇才落筆。 若如軍報所述,雁蕩關大捷指日可待,北境十六州已無外患之憂,為何這幾日涌入京畿眾鎮的流民數量仍只增不減? 聞雪朝趁深夜無人,又回到中書省,將各地上報的奏疏復審了一遍。 據京畿各地來奏,云州流民南下一萬二千人,有籍貫者七千余人,散居各州者二千人,還有千余人自證身份的牙牌在逃難中丟失,無法確認籍貫。除去流民最多的云州,北境十六州均有百姓南下逃難,各郡縣人數參差不齊,統共加起來已近三萬人。 然而,還未算上城外聚集的流民,僅是南北直隸便已接納二萬人入城。興隴太守前幾日又奏請擴充興隴守備軍,稱各地流民接踵而至,聚集在城外山野。唯恐忍饑日久,發生嘩變。 各郡奏報經過戶部勘對,理應無誤,細看又覺得有些許不對勁之處。聞雪朝放下手中折子,沉思半晌,依舊不得其解。 次日晌午,他便坐著車馬出了城。 因流民成災,北城門駐守著許多羽林衛,逐一檢查每輛出入的車馬。聞雪朝剛至城門口便被攔下了。 羽林衛上前掀開了垂簾:“請閣下出示牙牌,核對無誤后方可出城?!?/br> 見車輿中坐著的是聞雪朝,羽林衛面上露出敬重神色:“下官不知是大人的轎?!?/br> 聞雪朝面色和善:“吾有要事離京,還請諸位行個方便了?!?/br> 聞右丞出城,自然無人敢隨意阻攔。羽林衛列隊放行,車架載著聞雪朝,直奔興隴而去。 車馬剛駛出琊山,聞雪朝便看到許多衣衫襤褸的流民坐在官道兩側。一路向北,沿途流民的隊伍也越來越多,望不到盡頭。 興隴府乃北直隸轄地,從京城快馬加鞭,兩個時辰便能到。聞雪朝剛下馬車,便向城門守軍出示了官牒,叫興隴太守來見。 被擋在城門外的流民見車輿上下來一位衣錦華貴之人,又見興隴守軍無一不對他畢恭畢敬,以為這就是興隴城的父母官。他們源源不斷地圍聚到城門前,迎著聞雪朝便跪了下來。 “大人,您就行行好,放我們入城吧!” “大老爺,我們已斷水斷糧數日,實在是沒有活路了!” 人群中爬出一名瘦骨嶙峋的幼童,朝聞雪朝伸出了沾滿泥濘的手。 一旁的軍士見狀,忙上前欲將幼童拉開。聞雪朝擺了擺手,低頭看著腳邊干枯瘦小的身影。 或許只是一壺濁水,一碗糙米,他就能再活一日。 興隴太守匆匆趕來,便聽到城門外哀嚎哭喊聲鋪天蓋地,不絕于耳。 他不知中書大人為何突然來了北直隸,心中頗有些忐忑不安。他讓守軍揮退了城門口聚集的流民,迎貴客入府。 “興隴府附近涌入多少流民,大人心中可有數?”聞雪朝問。 “下官曾派人逐個清點,城內收納了三千,城外還有四千余人?!迸d隴太守面露傀怍,“大人,并非是下官不愿收治,而是山上這幾日又來了不少人,城中存糧實在是緊缺?!?/br> “近幾日逃來興隴的難民,如今還在山中?”聞雪朝接著問。 “是是是?!?/br> “可知數目多少?” “這……”興隴太守面帶猶豫,“下官并未細查,不過少說也有萬余人?!?/br> 聞雪朝沉聲:“帶我去看?!?/br> 興隴太守漸漸變了神色,他躊躇半晌,踉蹌向后退了幾步,跪倒在了聞雪朝面前。 “聞大人,”太守顫聲,“下官膽大妄為,犯了欺瞞之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