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書迷正在閱讀:永無鄉、死對頭他披著馬甲[無限流]、我憑運氣在修真界當咸魚、高冷人設今天又崩了[無限]、A變O怎么了 完結+番外、朕每天都想退位[重生]、我被騙婚了!!!、階下臣、前任和情敵為我大打出手、我的高冷女總裁
“能為少爺效力是奴才的福分?!便y翹紅了臉。 聞公子笑起來是頂好看的,怪不得廣陽許多女子為他沉醉。公子此人像是天上明月,凡俗之人觸碰不得,仿佛一沾上囂囂紅塵,便會被打碎。 月亮掛上樹梢,聞瀾帶人將車馬停在了聞府側門前。銀翹上了馬車,見聞瀾遞進來了一個鼓囊囊的包袱:“這是公子讓我給你的盤纏,里面金條銀條都不缺。他讓你們到廬州后盤個小院子,過自己的日子?!?/br> 銀翹接過包袱,用手緊緊捂住嘴,忍著不讓淚落下來。車馬在夜色中啟程,悄然無息地朝城外駛去。 車馬緩緩駛出了廣陽都,銀翹探出頭望向身后雄偉的城門。這是她第一次離開都城。 廣陽都前有城門以南而立,后有琊山以北而居,東西城墻與外相隔,這一道道屏障如同聞府高大的院墻,將公子困在里頭。 次日,聞仕珍聽說聞雪朝將那婢女放跑了,便派人將廣陽都搜了個底朝天,卻沒有找到婢女和她那相好的下落。 往后兩日,聞雪朝仍被那魂寤香折磨得神智不清。聽府中下人說,少爺將那婢女放跑后,獨自坐在院內黯然神傷,說什么愛她就要成全她,放歸于天地勝過囚禁在這方寸之地。 至第三日過了藥效,聞雪朝便恢復如常,再也不記得前日之事了。聞仕珍見兒子一問三不知,也只能暫時將此事壓下,不再繼續追究。 坊間皆傳聞府公子中意的女子趁夜里和老相好跑了,聞少爺不吃不喝把自己關在府中,發了幾日癔癥才恢復如常。 世人嗟嘆,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聞少爺如此深情,怎叫人不可悲可嘆。 五殿下守孝月余,剛出宮不久,便聽到大街小巷人人都在感慨,聞公子受了情傷。 第13章 憶帝京【十二】 五殿下守孝月余,剛出宮不久,便聽到大街小巷人人都在感慨,聞公子受了情傷。 聞公子失魂落魄,聞公子得了癔癥,聞公子求死不能,趙鳳辭一路走過東坊,街坊口中的聞雪朝已自刎未果十余回了。 趙鳳辭身著常服,行色匆匆地穿過大街小巷。阿申緊緊跟著主子的步伐,險些沒能跟上。若不是日日為昭儀守夜膝蓋有損,恐怕主子早已運起輕功飛上屋宇,避開街上那些說長道短的人群了。 尋?;首映浅赡攴飧?,否則都是養在深宮之中,極少獲準出宮,趙鳳辭卻有些不同。他身負涇陽氏絕倫武學,又無母妃嚴加看管,避開羽林衛耳目溜出宮對他而言并不算難。 今日從悅妃處得知了消息,他便私下帶著阿申出宮,前往城東去尋人。 趙鳳辭早已聽說悅妃之父是祖父當年的副將,卻未料到悅妃在還是貴人時便已是母妃的人了。母妃將幼弟交予悅妃撫養,說明對此人極為信任,且悅妃在母妃薨逝后,便對自己和幼弟百般照顧。趙鳳辭對這個女人印象不壞。 今日是趙鳳辭為涇陽昭儀守孝滿一月的日子,悅妃早早便候在了仁明宮門口,為他備了鮮魚湯補身子。他接過魚湯正欲道謝,發現盞底藏著一張折起的字帖。 悅妃升位后,身邊便多了許多皇上派來伺候的下人。想必悅妃有要事要告知自己,卻礙于隔墻有耳,只能想到此法。 趙鳳辭接過湯盞,悄無聲息地將字帖藏進了袖子里。悅妃溫煦地笑了笑,便上轎施施然地離開了。 他回到自己寢殿,趁四下無人時將字帖展開,只見上用小楷寫著一行小字:“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吾兒切記?!边@分明是母妃的筆跡。 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此詩可來頭不小。趙鳳辭想起這是在鎮北府時先生所授蘇東坡《醫人》中的一句。先生說,上醫醫國,其次醫人。醫國之道便是“凍餒均”,即世人貧富不能過于懸殊。若是百姓凍餒均,從今往后貧病之人便少了。 母妃為何以此詩告誡自己?趙鳳辭心有不解。他低下頭細細端詳字帖,才發現字帖背后還有一行字。 這行字倒是十分簡單:“彥若運針如運斤?!?/br> 彥若運針如運斤,母妃這是在說百年前的眼醫彥若施針之方精妙。趙鳳辭跪在母妃的棺槨前陷入沉思,前句言醫國,后句講醫人,欲醫人,需先醫國,欲醫國,需……他明白母妃所言何意了。 興許是為了保密,這兩句詩描述的頗為隱晦。若不是趙鳳辭從小在鎮北將軍身邊長大,還真不知其中典故。 涇陽氏自開國以來便為大芙鎮守北境,然而極少有人還記得,涇陽氏先祖曾是前朝名醫。涇陽氏先祖醫術精湛,入仕后曾任地方太守。在任時治理有方,州郡內百姓安居樂業,鮮少有饑荒凍死之人。 先祖后為精研醫術辭官退隱。辭官不到一年,州郡便爆發了瘟疫。瘟疫乃天災,短短數月便害得數千人家破人亡。未料到城內富商大賈坐地起價,將所屯米糧掛出天價,朝廷賑災糧又被沿路的起義軍搶了個精光,州郡數萬人活活餓死在城中,此乃人禍。 瘟疫爆發后,涇陽先祖帶領家中小輩沒日沒夜地治病救人。然救一人已死十人,救十人已死百人,終究仍是杯水車薪。涇陽先祖在此事沒多久后便郁郁而終,死前仍在悔恨自己當初不該辭官退隱,天災易消,人禍難防。 此后數百年,涇陽男子紛紛棄醫從戎,涇陽氏從此名震天下。如今已無人記得,涇陽氏有一位先祖,曾是個心懷憐憫的文弱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