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戚將軍是誰? 抗北戎的大英雄,在邊關保家衛國,在汴京打敗特木扎為國爭光。在外敵入侵時,戚將軍毫不猶豫地領兵前往燕云關支援。然后,二皇子居然刁難他?! 是個人都干不出這種事! 能干出這種事的,只能是北戎的jian細!賣國賊! 百姓們憂心忡忡,憤怒不堪,一開始只是在地下小聲議論,后來議論聲越演越烈。 關鍵到了后面,神機營里傳出消息,證實了所謂的謠言確有其事,一下子激怒了汴京的愛國文人。 文人們抬著北戎天狼神的塑像放在二皇子府前,動靜極大,驚動了皇帝。 皇帝本在為北戎入侵的事焦頭爛額,聽到二皇子拖后腿的事大怒,立即讓張聰查詢此事。 當日戚司到神機營借兵,除了龍密借兵外沒有任何人愿意借,事后二皇子一系知曉龍密是太子的人,一直給他小鞋穿,故意找了個借口把他停職。 現在皇帝一查,二皇子做的那些事便暴露出來。 太子離開汴京,二皇子和皇貴妃失去戒心,行事沒有以前那么謹慎,很快被張聰查到了。 “孽子!孽子!”皇帝看了張聰的奏報,氣得拍桌子,“國家危難之際,不想著為國分憂,盡想著爭權奪利,結黨營私!” 張聰知道太子離京是為了讓二皇子放松警惕,露出馬腳,皇帝又派他調查,自然勤勤懇懇,查得清清楚楚。 皇帝一氣之下,擼了兵部大半官員的職,把龍密叫回來走馬上任,以前是暫代兵部侍郎,現在直接把“暫代”二字去掉了。 皇帝以前對皇貴妃和二皇子心存愛惜,就算知道母子二人做小動作,只要不是大問題,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這次的事情關乎國運,皇帝忍無可忍。 二皇子一系山雨欲來風滿樓。 朝廷里百官嗅到氣味,不久,便有人彈劾二皇子的親信貪贓枉法,由此牽扯出一堆骯臟東西。 皇帝怒上加怒。 太子如今離京抗敵,生死不知,朝堂上的攻訐自然與他無關,一切都是二皇子咎由自取。由于太子離京,二皇子甚至都無法說是太子在幕后指使,越是抹黑太子,皇帝越是生氣。 皇帝想到愛子在邊關抗敵,二皇子卻縮在后面搞窩里斗,便對二皇子十分失望,在朝堂上罵二皇子鼠目寸光,難堪大任,并直接封他為靖王,發到滄州,非召不得回京。 二皇子趴在朝堂里哭出聲。 皇帝卻沒有一絲回心轉意。 皇貴妃聽到消息,直接暈了過去。 此事不過幾天,邊關傳來大捷的消息。 燕云關大禹大敗北戎,殺敵三萬。 朝廷和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歡天喜地。有些百姓直接放起了鞭炮,百官們更是拼命地拍太子馬屁。 在所有人心中,太子不止文治武功,還有為國捐軀的勇氣,這樣的儲君千年一遇! 太子的儲君地位,堅不可摧。 伴隨著太子的名聲大噪,戚司的名聲也跟著鵲起。 他帶五百人沖到萬軍中搶奪西洋炮的事跡,被百姓們津津樂道。汴京的百姓們已經做好了各種吃食,準備等戚將軍回京,便送他好吃的。大戶人家已經想著如何把女兒嫁給他,后來聽說戚司好男人,便又覺得,把兒子嫁過去也不是不可以…… 在人人盼望太子和戚將軍回京之時,遠在邊關的戚司發現,自己的肚子又大了一圈。 第69章 從汴京到燕云關, 戚司已經察覺自己的肚子開始慢慢變大,不過因為軍情緊急,他便沒有對任何人說。 快速的生長速度, 正應了宋太醫的話——長得快的便是惡瘤。 宋太醫還說過, 曾經有個得惡瘤的病人,幾個月便腹大如鼓。 戚司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自己的肚子和宋太醫所說的惡瘤癥狀一模一樣。 或許早有心理準備,戚司并沒有特別難過, 反而生出“果然如此”的感慨來。 白撿的人生哪有那么容易,還好戰爭已經結束,就算自己掛了,也不會影響大局。 想起剛穿越來時害怕打戰, 到如今主動請纓, 上過幾次戰場,戚司回首往事,臉上浮現一抹淡笑。 人啊, 都會變的。 能來此世一遭,也不枉此生。 戚司站在城樓上望著下方。 士兵們三三兩兩地打掃戰場, 將北戎士兵的尸體堆積起來燒掉,又重新布置陷阱和絆馬索。 原本大勝后應該慶祝, 顧成武卻并沒有放松警惕, 燕云關依舊是戰備狀態。 北戎如果卷土重來,勢必又是一場大戰。 戚司在城樓逡巡,發現烏先生被人從城門帶進來。蕭珉在燕云關不遠處設置了情報點, 烏先生等人在那里幫他收集信息,來過很多趟。這事兒并沒有避諱戚司,戚司不想摻和朝堂爭斗,懶得去看。 見到熟人,戚司上前打招呼,“烏先生?!?/br> 烏先生朝他拱拱手,“戚將軍?!?/br> 戚司好奇,“烏先生又有消息?” 烏先生點頭道:”在下前來,有兩件事向殿下說明?!?/br> 戚司隨口問了一句,“什么事?” 烏先生已經將戚司劃拉到太子心腹那一撥里,絲毫不隱瞞,邊走邊高興地說:“前段時間殿下讓在下四處尋找醫術高超,能治惡瘤的神醫,這不終于找到了,特地前來通知殿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