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上將突變成O[穿書]、豪門小后爸[重生]、[綜]混亂中立迦勒底、我用醫術拯救星際、重生后被死對頭標記了、被迫種田后我震驚世界、穿書后我直播改劇情、快穿回來后,老攻崩壞了、無限險境 完結+番外、大佬的家養小王子
在得知程榮這個身體的真實身份之后,楚玉軒就把程榮定位為了“不幸占據了胡王的身體一心只想變美的小可憐”。 所以在知道程榮心里還有著“自己占據了胡王這個身份,就至少得做出點貢獻”這樣的想法之后,楚玉軒這個曾經的虎威軍軍師之一,就開始為他出謀劃策起來。 有時候邵清儀得了閑,也會加入到兩人的討論中。 在兩位“大師”的熏陶下,小白花程榮,也成長為了如今的霸王花。 通過各種手段,程榮一方面瓦解了哈達爾對部下的掌控力,一方面穩固自己的地位。即使身在涪城,他也能運籌帷幄,像個真正的王者一樣把握全局。 可以說,哈達爾的失敗,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成了定勢。 也因此,他與邵清儀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商量哈達爾兵敗之后,胡人與梁國該如何共處。 說到底,胡人之所以會入侵梁國,就是因為他們原本生活的地界氣候嚴寒,物資稀少。 本來胡人數量少,倒也能在此安居樂業。但隨著胡人人口的增加,生存環境就顯得更為惡劣了。 窮則思變,而他們選擇的方式,就是掠奪梁國的財富。 結果,財富是掠奪來了,自家也損失了諸多兵力。他們灰溜溜地被虎威軍打回了族地,蓄謀著下一次的入侵。 只是第二次入侵還沒開始,他們的胡王成了程榮這個小白花,反倒是原本被迫參與第二次入侵的哈達爾主動發起了進攻。 哈達爾顯然也是吸取了第一次的失敗經驗,他認為胡人的第一次入侵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光想著劫掠而沒想著把這片土地占為己有。 他認為梁國境內本身就存在世族與百姓之間的天然矛盾,只要他把世族打倒了,他們就能得到梁國百姓的愛戴,就能替代梁國的皇族和世族,成為新的統治者。 初期,他的想法的確是實現了。 但,連胡王都未曾真正做過的哈達爾,又怎么當得了梁國人的統治者呢? 雖然哈達爾意識到了不能像第一次入侵時那樣對待梁國百姓,但他也不可能真正地去關心梁國的百姓。 梁國百姓們想要什么、怎么樣才能讓梁國百姓真正地擁護他們,哈達爾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 他把用武力鎮壓換來的短暫溫馴當作了認可和順從,覺得占據了梁國北地就足以讓所有胡人都過上好日子,也因此輕而易舉地就被賀長季偷家了。 這兩次嘗試的失敗,也足以讓胡人認識到,光靠武力入侵是無法讓族群享受到肥沃土地帶來的好處的。 他們胡人說到底還是游牧民族,即使占據了良田也不會種地。 而在程榮這個有著現代化知識又被兩位閨密灌輸了很多知識的半吊子農學專業學生看來,胡人也完全沒必要舍近求遠,放棄自己的種族優勢,非要拿自己的劣勢去和人家比。 胡人不會種地,但是會放牧??! 梁國人養的牛羊,遠遠沒有他們養得肥美! 對梁國人而言是奢侈品的駿馬,他們胡人家家都有好幾匹! 而且,其實胡人也不完全是不會種地。只是因為需要放牧沒法長時間在一塊地區停留所以無法像梁國人那樣祖祖輩輩守著幾畝地過一輩子。 像之前邵清儀買來的那些種子,正是他們當地的特產。 只要好好發展基礎建設,他們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向外出售牛羊、駿馬以及各種副產品。 經過幾個月的商討之后,程榮與邵清儀敲定了相關協議。 雙方正式談和,作為入侵梁國兩次的代價,胡人這邊需賠償梁國一千頭牛羊和五百匹駿馬或同價值的銀兩。 這些賠償無需立刻交付,可在十年間分批交付。 這十年間,梁國愿意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胡人發展基礎經濟,直至梁國能夠正常貿易為止。 至于十年后具體要如何進行貿易,就等十年后再商量唄! 這份協議,明面上來看是胡人占了大便宜,但實際上,邵清儀愿意簽這種協議,自然也是有所倚仗。 一方面,涪城乃至整個南境在這兩年的發展中實力已經空前強大,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遠不是十幾萬人體量的胡人可以比的。 另一方面,雙方的貿易合作,對梁國的發展也十分有利。除了胡人之外,梁國周邊還有不少對梁國虎視眈眈的小國,與胡人的建交,可以為之后的周邊大融合建立良好的基礎,爭取讓梁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心大國。 程榮把這份協議的副本給了哈達爾之后,就知道以哈達爾的聰明,是不可能看不出這份協議對族群的好處。 即使身在北地,哈達爾也多多少少聽說過南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但以哈達爾的多疑性格,要讓他完全相信,估計還需要一些時間。 如今,程榮只能希望哈達爾能早點想明白了。 不然,他的那些手下,估計就會成為雙方談和大趨勢下的炮灰了。 從牢房出來之后,程榮對賀長季道了聲謝,然后就回了自己的住宅。 身為研發部頂尖的技術人才,他被分配了一套獨門獨戶的傳統小院。 “王,王子他答應了嗎?”雖然學會了梁國語但在家中依舊習慣用胡語與程榮交流的小仆阿薩緊張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