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書迷正在閱讀:歌手不務正業、【BL】斯德哥爾摩戀人(SM、囚禁、凌虐)、和糙漢少將閃婚以后(1v1 sc 軍婚甜寵)、迪士尼在逃公主假冒安徒生寫書詐騙純情讀者、玫瑰是我偷、小姐和長工(1V1,H)、殘疾皇子的沖喜妻(1v1)、穿進霸總世界的抖M 【NPH SM】、春宮舊事、穿書后每天都要睡男人(NPH)
在容臻再三保證下次絕對不會累著他的手之后,楚恒才紆尊降貴讓容臻給他按摩好了。 張九筠那邊進度順利,先組建三組,正可趁著收稅期試用,以觀成效。 楚恒立刻便定下三個州,且精準點出了幾個縣,甚至連知縣姓名都叫得出,命他們著重查一查這些人。 張九筠聞言愣了一下,萬萬沒想到,楚恒竟對朝中官員如此了解,大楚官員何止萬數,楚恒這勤勉程度,令張九筠欽佩不已。 “陛下勤勉開明,是我大楚之福?!?/br> “張相過譽了?!背憬z毫不見當初背人名時的痛苦,一派從容,“我見張相將張靈均也加上,但此番不知是否兇險,張相可安排府軍保護,若是人手不足,朕也可命御林軍隨行?!?/br> 張九筠跪地道:“臣多謝陛下體恤?!?/br> 張靈均自楚恒宣布選擇了容臻之后便一直心傷,頹靡不振,只強撐著去點卯,所以張九筠說要他跟著監察組外出歷練,他也答應下來,能夠遠離京城這傷心之地也好。 只是聽到楚恒擔憂他安危,特意派了御林軍隨護之后,又生起一陣希冀,小皇帝心里是不是對他也有一絲的在意? 張靈均想入宮謝恩,卻被張九筠按住,不讓他出門。 監察組臨出發前,楚恒將他們俱都叫了過來,視線一一掃過,監察組一組為二十人,這二十人中有五名年長者,其余皆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這些人,是張九筠層層挑選過的,為人清正且能力卓絕,但人數還是太少了些,否則也不至于只湊了三組出來。 所以楚恒已經打算,安排趙飛翎等人從這一屆的舉子中考察發掘人才。 楚恒身量仍舊纖弱,眉眼過分俊秀昳麗,但如今卻不會被人小瞧,人人都知道,楚恒有攝政王,又收服張九筠,甚至擁有最重要的民心,已經坐穩了皇位。 這樣的帝王,遲早要做出一番大事。 監察組,僅僅是開始。 “朕年少時問過父皇,為何人都愿意做官,削尖了腦袋往上爬,父皇告訴朕,因為人都渴慕權勢,有了權勢,就可以翻云覆雨,執掌天下,你動一動手指頭,就有無數人為此奔波,他們奉承你,討好你,賄賂你,投你所好,確實是人間美事?!背阈π?,“細說起來,連朕都不一定擋得住誘惑?!?/br> 底下眾人俱都望著他,神情肅穆。 楚恒絲毫不怯,眼神晴明堅定,聲音雖嫩卻字字鏗鏘:“但,有多大權勢,便有多大責任,只享受而不擔責,朕絕不容忍!朕可以給你權勢,讓你享受榮光,享受眾人敬仰,但必須給朕承擔責任!且朕敢說,你們想要的,只有朕能給! 愛卿們此去,朕也無法完全預料你們會遇到什么,或誘惑,或危險,但朕希望,你們能守住本心,克服艱險,好好地給朕回來。你們切記,你們所做之事,是利國利民之事,將為百姓擁戴,將記于史冊,流芳千古! 朕以此酒,盼愛卿們凱旋?!?/br> 說罷,楚恒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一番話說的眾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紛紛跪地,大聲道:“臣愿身死,以報皇恩!” 張靈均也跪在地上,仰望著楚恒,如此耀眼,他先前的愛慕,太過淺薄,他忽然萌生信念,此番定會做出一番成績! 楚恒送走他們之后,還未來得及喘口氣,就忙碌于其他事情,一道道政令下達,努力將大楚變得更好。 就在這個時候,甄珩的教輔書開始售賣。 百姓們自得知甄珩要改為出教輔書籍之后,紛紛翹首以盼,等的焦灼,如今總算刊印完成,尤其還得了皇帝的題字,因而開售當日,書肆里就排起了購書長龍。 楚恒這日也出宮了,不過沒有露面,在書肆對面的酒樓,臨窗往外看。 購書的大多是書生打扮,雖焦急,卻極有秩序,沒有插隊現象。 買到書籍的,不等走出多遠,就立刻翻看起來,一看,就拍案叫絕:“這書真乃奇書,這甄珩也真是神人也!” 眾人一聽,愈發期待起來。 容臻給他添茶,笑道:“說了不會有意外,你偏要出來看?!?/br> “這些人中,許多人都會成為大楚棟梁之才?!背戕D頭看容臻,伸手握住他的,認真道,“皇叔,幸好有你?!?/br> 容臻笑道:“臣愿身死,以報皇恩?!?/br> “皇叔不要說這話?!背沲久?,“你是不同的?!?/br> “好好,那我換種說法?!比菡樾σ庥?,反握住楚恒的手,壓低了聲音道,“臣愿死在陛下身上?!?/br> 楚恒:“……” 作者有話要說: 楚恒:請問怎么才能把皇叔腦中的廢料洗干凈,在線等,特別急! —————— 感謝在20200720 21:22:34~20200722 17:27:3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布林的星星 20瓶;五行缺錢好多年 12瓶;Poris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9章 楚恒聰明的選擇放棄與容臻對話, 畢竟他知道,他即便再修煉一百年,他臉皮厚度也絕對不及皇叔。 所以他轉頭, 專心致志看著外頭購書的場景。 大楚在此之前,學子們學習一般都是孩童時期先上蒙學, 而后上私塾,考中秀才后, 便要上府學,有門路的便送去國子監,即便不上學, 也要拜有名望的先生為師,聽先生講解, 大多都是讀四書五經,也學君子六藝, 各大學院有教材, 基本上是前朝義疏及名人注解,兼之老師的講義, 還從未有過一本專為應試出的教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