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節
立刻雙手結印,很快的空中便浮現了幾行金色的字跡,說:“這是契約,你看一下, 若是沒有問題, 我們就簽約?!闭f著輕輕揮了一下手,把字跡往女子跟前送了送。 貌美女子看了兩遍, 沒有任何問題, 點點頭:“如何簽約?” 阿瑤回答說:“你不要反抗,順心接收就是?!闭f著揮動了一下手,便見本來浮在空中的字跡, 緩緩的朝著貌美女子飛去,最后沒入女子的身體里,消失不見。 而與其同時, 阿瑤也接收到了女子全部的記憶。 …… 曾明瑤出生在一個頗為富庶的小山村,家里雖有良田三十余畝,但日子過得卻依舊清貧,理由就是她有個讀書的父親,曾父才十五歲就中了秀才,曾是出了名的少年英才,但可惜在中了秀才后,他的運氣像是用光了一樣,之后數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 祖父祖母年輕的時候,家里的日子雖然清貧,但還算過得去,后來祖父母因出了意外而過世,家里沒了勞作的人。 曾父是個讀書人,心氣高,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而曾母倒是個勤快人,但架不住曾父不肯放棄他那個科舉夢。 大寧朝對女子較為苛責,講究一個出嫁從夫。 曾母嫁給曾父多年,只生下兩個女兒,并沒有兒子,本就底氣弱,再者她也是十分支持曾父考科舉,在曾明瑤的印象里,她幼時最常聽曾母說的就是等到曾父考上舉人,家里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但一年年過去,曾父為了科舉,已經把祖父母留下來的田產都變賣光,曾母也為此而熬壞了身體,曾父他都沒能中舉。 曾明瑤十三歲的時候,曾母因太過勞累,一病而亡。 看著家徒四壁的房子,一心只讀圣賢書,其他不做他想的父親,還有年幼的meimei,曾明瑤也只能咬牙挑起這個家。 曾明瑤雖然勤快,但耐不住曾父讀書太費錢,家里依舊窮的可以。其實曾明瑤曾經數次的哀求過曾父,想讓他放棄科舉,做為秀才,他或是抄書或是做個私塾老師,家里便能不愁吃喝穿。 卻被曾父訓斥了一頓。 這年頭,天地君親師,做為兒女,曾明瑤無力反駁生身父親的決定,甚至在半年后,曾父還要參加科舉。 彼時,家里是一文錢都拿不出來,親戚也都被曾父借怕,都躲著。 曾父無奈之下,便把主意打到了曾明瑤的身上。 說起來,曾母是十里八村都出了名的美人,不然曾父這個年少秀才也不會看得上,曾家兩姐妹的長相都隨了曾母,打小就是美人胚子,及笄后的曾明瑤更是出落的花朵一般,輕靈動人。。 曾家雖然窮,不過曾父怎么說也是秀才,曾明瑤也是個能干的,長得又漂亮,因而,過來求娶曾明瑤的人不少。 不過都是普通之家,曾父看不上。 他想給女兒找一門富貴的姻親,可以支持自己參加科舉的那種,曾明瑤生的好,倒也有不少富商想要納回去做妾,但曾父又不同意。他是個讀書人,心氣高,又愛面子,若是他中舉的話,怎么能有一個做妾的女兒? 只是和曾明瑤年歲差不多的公子哥兒,又看不上一個窮秀才的女兒。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見鄉試又在眼前,本來堅決不答應女兒做妾的曾父也意動起來。 曾明瑤看的分明,心中痛恨也無可奈何。 說起來也巧,這一年,有宮里的人過來采選宮女,不少窮苦人家都樂意把女兒送進去,畢竟皇宮可是皇帝住的地方,進去其他不說,最起碼能有口飯吃。 恰逢小妹曾明珠得了風寒,需要錢醫治,曾明瑤是最疼這個小了她八歲的meimei,也答應過曾母,一定會好好照顧她。 再加上曾父也蠢蠢欲動。 曾明瑤為了小妹,也為斷了曾父讓她為妾的念想,一咬牙,便也報名了宮中采選,得了賣身的銀子,十兩,這還是負責的內監,見曾明瑤生的漂亮,特意多給的,萬一他日有大造化也未可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不知道該說曾明瑤運氣好還是運氣差,曾明瑤因為貌美,很快就得到了天子的青睞,被封為采女,并且在短短三年內,就晉升為妃。之所以會這樣順利,一則是因為曾明瑤確實生的貌美,二則就是此時建明帝的后宮的妃嬪大都已經無心爭寵。 怎么說呢? 年輕俊美的帝王和一個垂垂老矣的帝王,自然是前者更受到歡迎。 而建明帝已經老了,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在這個年代,是一只腳都已經踏進棺材板里的人,而且建明帝還不是那種注重保養的人,在略上了年紀后,更注重享受一些。 這就導致,五十歲的他,身體嚴重發福,挺著堪比孕婦的肚子,臉上的皺紋也清晰可見。 家世好,長得好的貴女,自然不愿意委身一個都能做自己祖父的老頭子,哪怕他是天下之主也一樣。再者,建明帝已經到了這個的年紀,朝堂上,下一波的站隊早已經開始,而且因建明帝膝下無皇子,使得朝堂上的局面更為復雜混亂一些。 建明帝登基二十余年的時間,仁政愛民,知人善用,更深諳帝王之術,所以他也更愿意寵幸一些家世低微的貌美女子。 沒什么心機手段,也沒太多的企圖。 曾明瑤剛開始進宮的時候,可也沒想過成為妃子,而皇宮又是個名利場,爾虞我詐,你不前進,自然會有人逼著你前進,更不用說曾明瑤生的貌美。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曾明瑤成了皇上的寵妃,自然而然的,曾家也就跟著發達起來,畢竟后妃恩萌親人,這本就是很常見的事情。 曾明瑤出身鄉野之地,就算曾父身上有秀才的功夫,勉強能稱一句耕讀之家,但多年不第,和朝堂上的人沒有牽扯,家里人丁也凋零。曾明瑤本就是個聰慧的,而過往的經歷早就了曾明瑤察言觀色的性情,很能投建明帝的喜好。 不然即便她生的貌美,也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封妃。 因家世低微,與人沒有牽扯,又貌美體貼,建明帝自然愿意多寵曾明瑤一些,也樂意多給她一些臉面,便封了曾父為安樂伯。 雖然只是個虛爵,沒有任何實權,而且還是一代而終的那種,但到底是個伯爵,也算是彌補曾明瑤出身不足。 其實曾明瑤壓根就不在乎什么名聲不名聲,在她看來,實惠才是硬道理。 家里得封伯爵,雖是喜事,只是曾明瑤對曾父有怨氣,本是不愿意給他這么大的臉面,只是曾父到底是她父親,世道講究孝悌,她不好做的太過,更重要的是,她不能駁了建明帝的話。 畢竟君無戲言。 不過轉念想到meimei,曾父成了伯爵,小妹便也是伯爵之女,將來能嫁個好人家,便也歡喜的謝了恩。 曾父之所以不肯放棄科舉,為的是什么?若說年輕的時候可能還真的有那么點雄心壯志,不過如今……呵呵,為的只是榮華富貴而已。 所以, 封他為伯爵的圣旨一下達,曾父就高興壞了,他是怎么也沒想到,自賣入宮的長女,竟然還有這番大造化,當即便歡歡喜喜的跟著前來接他們的侍從,來了京中。 曾明瑤雖然看不上曾父,但卻對小妹百般疼愛,她這輩子已經如此,惟愿小妹平安喜樂,幸福美滿。 可是,她就這么一個愿望,老天爺都不肯讓她實現。 就在曾明珠及笄不久,曾明瑤本來正在滿心歡喜的給meimei挑選夫婿,但卻傳來了一個噩耗。 meimei曾明珠被人劫匪擄走的消息,過了整整一夜才回來,而且是被人直接扔到安樂伯府大門前。 衣衫凌亂,肌膚裸露。 但凡是個上年紀的婦人,一看就知道發生了什么? 曾明珠不堪受辱,當天便自盡身亡。 疼愛的meimei出了這樣的事,曾明瑤悲痛欲絕中也不會忘了弄清楚事情原委。 只是沒想到,事實真相卻是這樣的不堪,更不堪的是,她沒有辦法為meimei報仇雪恨。 曾明珠之所以會被人擄走,起因是一個男子,京中出了名的青年俊才趙奕誠,他是趙家的嫡長孫。 趙家是清流世家,書香門第,現如今的當家人趙閣老,是兩朝元老,朝堂上的實權派人物,低調內斂,長袖善舞。兒子雖然都資質一般,不甚不出彩,但性情忠厚,守成足夠。更不用說第三代孫子輩卻都不錯,其中嫡長孫更是趙閣老自小就帶在身邊,手把手教導出來的,不管人品,才貌還是能力,都沒得挑,是趙家第三代中最出色的。 也是寄予厚望的。 一次宴會上,曾明珠因做不出辭酒令,而被其他貴女嘲諷出身低微,不通詩書,胸無點墨,是趙奕誠開口為她解圍,也因此使得曾明珠對他芳心暗許。 只是曾明珠雖然愛慕趙奕誠,但她也有自知之明,且不說趙家和曾家相差太大,就是她自己,是在九歲的時候才被jiejie來到京城,雖然曾明瑤也派了宮中的嬤嬤去教導meimei,但比起那些底蘊深厚,從出生起就接受教導的貴女,她還差得多。 所以她從來都沒想過要嫁給趙奕誠,畢竟清流世家,書香門第的嫡長媳,不是那么好做的。 但殊不知,就是這一份的暗戀,也要了曾明珠的命。 趙奕誠做為京中出了名的青年俊才,喜歡他的人自然不止曾明珠一個,其中身份最高的當屬瑞王之女,蘭惠郡主。 蘭惠郡主是在益陽公主的賞花宴上對趙奕誠一見鐘情,并且展開熱烈的追求,她是宗室女,本就出身尊貴,又因是家里唯一的嫡女,便養的性情跋扈,驕縱無比,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拿到手,趙奕誠也一樣。 她對趙奕誠是勢在必得,最一開始知道曾明瑤也愛慕趙奕誠的時候,她是沒把曾明珠看在眼里的,畢竟跟曾家根基薄,全靠曾明瑤這個寵妃撐著,趙家也不可能讓曾明珠這樣的女子進門。 但就在一次宴會后, 蘭惠郡主不知道哪里知道了,曾明瑤曾經私下里召見了趙大夫人,也就是趙奕誠的娘親,雖說被趙大夫人拒絕。不過曾明瑤為了讓meimei得償所愿,準備和皇上請旨賜婚。 蘭惠郡主是看不上曾家,更不堪其曾明瑤以色得寵,但不可否認曾明瑤確實正當寵,若是她去求旨的話,保不齊還真的能成。 立刻怒火中燒,在府里好一陣的摔砸。 再然后,沒兩日的時間,曾明珠就出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恩,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知否里的榮妃嗎?雖然只出場了幾分鐘,不過某夏表示被圈粉了,這樣的jiejie真的是太可了。榮妃是某夏看電視的時候,心里的一個意難平,所以就有了這個故事。 希望親們能喜歡。 * 第268章 jian妃 天子腳下, 京畿重地,青天白日就能發生擄劫貴女的事情,簡直是猖狂之極, 在知道消息的建明帝當即大怒, 先是訓斥了一番負責京城治安的京兆府尹, 居然如此失職,后又下旨責令大理寺嚴查此事,務必找到兇手, 嚴懲不貸。 大理寺的動作倒是快, 只三天的時間, 便查出事情的原委。 是一個八品小官的庶女所做的, 根據她自己招供而來,說是因一次宴會中,曾明珠看不起她, 對她進行言語上的羞辱, 她實在氣不過,懷恨在心,最終才做下如此的錯事。 本是想找些人給曾明珠一些教訓,沒想把她如何? 卻沒想到中間除了意外,事情不受控了,才演變成這樣,在知道皇上讓人徹查的時候,惶恐不安,也自知有罪, 愿以死謝罪,只希望皇上和容妃娘娘不要遷怒她的家人。 此女留下了認罪書,便上吊自殺。 這是大理寺給出的結果, 或者說是交待。 建明帝雖然知道這中間是有貓膩,一個區區的八品小官的庶女,哪有這樣的膽量,敢讓人擄劫伯爵之女?能做出這樣事情的,必定是勛貴人家,而且身份最起碼要比安樂伯高。 能讓她無所顧忌的高。 只是建明帝雖然心里清楚,也私下里問了大理寺負責此案的官員,果然,另有乾坤。 真正指使的人是蘭惠郡主。 建明帝雖然也厭惡這個侄女的驕縱任性,居然敢做出這樣的事情,不過建明帝對其胞兄賀衍的印象不錯,賀衍也是他看重的幾個人選中,血脈關系和自己最近的一個。再者蘭惠郡主到底是皇家宗室女,若真的鬧出來,也有失皇家顏面,既然她后續的事情已經安排好。 私下里讓瑞王好好管教,狠罰一回。 自己這邊再多多的給愛妃還有安樂伯補償一下就是。 畢竟事情鬧大了,皇家也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