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節
一個婦人便面帶喜色的跑了進來,說是少爺回來了,人已經到門口了。 先是愣了一下,孟奶奶才反應過來,立刻就站起來,“真的?” “自然?!?/br> 孟奶奶和孟盼立刻就抱著孩子走了出去,果然在院子里見到了一年多未見的孫子/小弟。 阿瑤回來,家里自是好一番的熱鬧,親人相見,也是說不完的敘舊交談。 “這是六姐的孩子?”阿瑤抬頭就對上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笑著問道。他啟程去京城的時候,孟盼已經有了七個月的身孕。 孟盼笑著點點頭:“恩,叫珣哥兒,馬上就要一歲了?!闭f著就把孩子遞給了阿瑤,“你這個做舅舅的怕是第一次見到外甥,來,你們舅甥倆,也好好相親一番?!?/br> 阿瑤抱著孩子也逗弄了好一會兒。 這孩子倒是乖覺的很,不吵不鬧的,只是一個勁的盯著阿瑤在看。 因阿瑤的回來,家里很是熱鬧了幾日,尤其是在知道阿瑤已經考中進士,馬上就要到陵水縣任縣令的,更是讓孟家人喜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精神都有些小恍惚,他家也成了官家。 接下來很是忙碌了幾日,知道阿瑤回來,親戚們也都紛紛的登門拜訪,出嫁的jiejie也要回來,再然后也要到夫子那邊拜會一回。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要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 阿瑤太了解孟家人的性情,知道自己想要不娶妻,是不可能的事,但真的讓他娶個女人回來,阿瑤是沒辦法接受的,畢竟她如今雖然是男子,但本質上還是個女的??! 喜歡的是唇紅齒白的美少年,不是美少女。 如今他也十九,科舉也中了,親事怕拖不下去了。 好在他早有打算。 他這次回來帶回來一個未婚妻,并且回來就開始安排成親的事情,至于他這個未婚妻的身份,一個被嫡母不容隨意就打發出門的庶女。 貌美溫柔,他很是中意。 其實阿瑤這番話雖然是合情合理,但卻經不起推敲,都是漏洞,不過孟家人對阿瑤卻有種盲目的信任,對他這番話,卻沒有任何的懷疑,甚至很是憐惜同情他未婚妻的遭遇。 不過也有精明的察覺出不同,像是孟盼,只是她向來聰明會來事,又會看眼色,眼看著自家小弟對這個未婚妻態度不同,很是看重,自是不會把心中的疑惑說出來。 半個月后, 阿瑤便成了親,并且帶著新婚妻子,赴任了。 孟家人自然沒有不愿意的,相反,他們很是支持,尤其是孟奶奶,孫媳婦自然要和孫子一起赴任才行,若是分隔兩地的她,她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抱上重孫子。 而王氏,張氏和田氏也都是這個意思。 她們可還等著抱孫子呢。 作者有話要說: 恩,這個故事到這里就算是完結了。 明天還有一章,算是番外的一個小交待吧。 第245章 獨苗 阿瑤在陵水縣一呆就是六年的時間。 雖然比他預計中要長一些, 但同樣的,他的政績也頗為的不俗,任職期間沒有一件冤案錯案,也無積累的案件,更是積極的發展經濟,解決一些遺留的問題。 像是修路鋪路,陵水縣的地址位置不算偏僻, 但因多雨的緣故,路途泥濘難行, 外出很是不方便。 這也是導致陵水縣經濟并不發達的一大原因。 在大寧朝,其實已經有了水泥的出現,只是比起后世的水泥, 如今的水泥只能算是粗糙簡陋版,凝結后的堅固性沒那么好, 而且一旦遭到重物碾壓, 會出現裂痕。 不過這對阿瑤來說也已經足夠了。 既是有現成的, 也省的他再去折騰了,陵水縣之所以沒有,并不是因為其他,純粹是因為縣衙內的庫銀不足。 陵水縣衙的庫銀, 除了要上繳給國庫的之外, 剩余的,縣令會酌情的往自己口袋里塞一些,而上任縣令雖然不是個貪的, 但也清廉不到什么地方去,因此阿瑤到的時候。 縣衙庫房,不說窮的一清二白,也沒剩多少。 若是集資也不現實,陵水縣的經濟一般,百姓雖然不至于餓肚子,但手里也沒多少的余錢。不過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例如,讓商戶主動的捐錢。 其實這很好cao作的,商戶們不缺錢,他們要的是好名聲,阿瑤就給他們這個名聲,像是什么德善之家,還大方的允諾,貢獻最大的三家人,他還可以往上請封。 到時候給他們討個科舉的名額,也是有可能的。 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法律規定,商戶三代內,是不許科舉的。 商戶不缺吃喝,日子過得自是比一般百姓要富足的多,人是都有特性的,解決了吃喝住行后,便會想起其他的。就像是商戶一樣,不缺錢,就很注重自己的名聲和權勢。 而對一些白手起家的商戶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 阿瑤給出的這個獎勵,不得不說是個極大的誘惑,尤其是對家里有讀書天賦,但礙于身份,卻不能參加科舉的商戶。 所以阿瑤幾乎沒費太大的功夫,便把修路的錢給湊齊了。 歷時半年的時間,陵水縣第一條官路便出現了。 阿瑤自是要兌現自己的承諾,貢獻最大的三家人,每家都有一個可以參加科舉的名額,除此之外,阿瑤還在官路門,設立了功德碑,把這三家的名字刻上去。 算是皆大歡喜,雙方都滿意。 路修好之后,接下來經濟的發展就比較容易了,阿瑤也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官,對一個縣城的發展,他也是很有心得。 …… 六年的時間過去。 在阿瑤的治理下,陵水縣由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發展成一個富庶的縣。 阿瑤也因為有了實干的政績,而受到嘉獎,官職調任,升了一級,成了從六品的布政司經歷。 調任的時候,阿瑤也特意的回了一趟青山縣的家里。 這六年里,他遠在陵水縣,除了大力發展陵水縣的經濟之外,還有也解決了孟家人一直都cao心的子嗣問題。 到陵水縣任職的半年后,他便給家里寫了信,說是妻子懷孕了,又兩個月的時間,又去了一封信,告訴他們妻子肚子大的不尋常,大夫說很有可能是雙胎。 次年的四月份。 便告訴他們,妻子順利的生下三個兒子,不過妻子卻傷了身體,纏綿病榻,大夫說熬不過多長時間。 并且特意把他們接過來,說是幫他照顧,未等孟奶奶他們趕過來,他的妻子便已經病逝了。 對孟奶奶和王氏來說。 孫媳婦/兒媳婦的病逝,雖然悲痛,畢竟這個媳婦可是他們孟家的功臣,一下給家里添了三個孫子,卻不想這樣的福薄。不過到底沒怎么相處過,感情也不深厚,傷心了一陣,在看到孩子后,便也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阿瑤便以自己公務繁忙,妻子也已經過世,讓孟奶奶她們把孩子帶回去暫時的撫養,并且按照先前已經說好的,把次子和三子,分別的過繼給二叔和三叔做孫子,繼承他們這一房。 二叔三叔他們自是歡喜的,要知道他們可早就盼著這一天呢,尤其是二嬸和三嬸,真的是抱著孩子不撒手,怎么看怎么喜歡。 王氏是有些不愿意的,自己的孫子,居然要過繼出去,也別提什么約定,當初說的時候,她可沒答應。 不過她再不情愿,胳膊扭不過大腿,阿瑤發話了,她再不情愿,也只能忍著。 這三個孩子,阿瑤給他們起名,孟淮,孟潮和孟洋。 如今已經五歲了。 阿瑤之所以特意饒了一圈,趕回來,也是想把孩子一起帶走,五歲了,要開蒙了。 而且他不在。 孟奶奶他們幾個養孩子的方式,也讓阿瑤很是不放心,還是早點接到自己身邊,省的日后養成紈绔子弟。 知道阿瑤要把孩子帶走。 不止是孟奶奶不舍,王氏,張氏和田氏就更不舍了,孩子可是她們手把手撫養長大,現下正是最招人疼的年紀,她們哪里舍得? 但再不舍, 她們也知道,孩子跟在阿瑤的身邊,來日才更有前途,尤其是張氏和田氏,想的就更多一些。 雖然三個孩子都是阿瑤的,但潮哥兒和洋哥兒已經過繼給他們,名義上已經不是阿瑤的兒子,比起淮哥兒倒是有些底氣弱。 因此,心里縱然不舍,還是答應了。 這一走又是三年的時間。 不過三年一次的任期到了。 這次阿瑤雖然是平調,但卻被調回了豐州青陽府,距離青山縣不算遠,坐馬車只需要一日的路程。 孟家人很是高興。 這樣不管是阿瑤回來還是她們過去,都方便許多。 其實王氏她們也不是沒有提出,要跟著阿瑤一起外任,只是阿瑤沒答應,而且理由尋的很好,孟奶奶年邁經不起顛簸,而且她們都已經在青山縣生活習慣,咋然搬到陌生的地方,也會不自在。 他平日里又忙的很,也照顧不到她們,倒不如留在青山縣,而且過上幾年的時間,他也是要調任回來的。 因知道這次調任到青陽府,可能要呆上好一段時間,所以阿瑤便打算把家人都帶過去,青陽府那邊也已經讓人安置好了。 對此, 孟奶奶她們雖然舍不得這里的一切,但也沒有拒絕。 …… 十年后,青山縣。 孟大牛又一次被妻子趙嬌嬌拉著來到了孟府,看著剛刷過的大門,還泛著一股桐油味,他的臉上帶著怨懟和不甘。 都是孟家的子孫,為什么差距就這么大呢? 他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辛勤勞作,但卻將將的養活妻兒。 “還愣在這里做什么?還不快點敲門?”趙嬌嬌看著發愣的孟大牛,推了他一把,厲聲說道。 她怎么就嫁給這么一個窩囊的男子,連妻兒都養不活,真是沒用,自己沒本事也就算了,連討好人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