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
清安帝的妃嬪雖然不算多,但亦不少,但高位份的妃嬪,今日有資格過來的,就只有賢妃和淑妃兩名,她們是清安帝還是王爺的時的側妃。 至于其他低位妃嬪,是不夠資格過來的。 眼下昭陽宮里就只有她們幾個,其他皇室宗親,眼下是看不到,只有等晚上的宴會,她們才會來。 “瑤瑤,我的瑤瑤,你終于回來了?!眲⑻笠灰姷桨?,就有些控制不住,眼眶一酸,淚水便滾落下來。 說著就直接從座椅上站起來,朝著阿瑤走去,或許是因身上的東西所累又或者是其他,以至于她的腳步似有些踉蹌。 “定國見過母后,福壽康安!”阿瑤對劉太后雖然沒什么感情,不過一應的禮數卻是一絲不差,按照上下備份給她行了禮。 劉太后:“好孩子,你我母女二人,何須這樣的虛禮,快點起來,讓母后好好看看。你我母女,已經二十年沒見了?!闭f著又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然后拉住阿瑤的手。 對此, 阿瑤是頗為的不適應,不過倒也沒抽出自己的手,任憑劉太后打量她。 劉太后沉浸在終于看到女兒的喜悅里,沒有注意到阿瑤的疏離,不過旁觀者清,其他人卻可看的清清楚楚。比起劉太后的激動,阿瑤可是冷靜的多,別說是久別重逢的激動,她臉上的表情,連一絲的波動都沒有,對待劉太后的態度,似乎和她們沒什么不同的。 不過此時她們倒也太多想。 畢竟雖說太后和定國長公主是母女,骨rou至親,但到底已經有二十年沒見,感情疏離也是很正常的。 但, 定國長公主也太冷靜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日更 第195章 和親公主 今日雖說召見, 也商談了一會兒政事, 但是才是第一日, 說的基本上都是客套話, 真正有用的東西是一點都沒有的。 不過這也算是慣例, 眾人倒也沒覺得奇怪。 因此,今天的重頭戲, 其實是晚上的宮宴,阿瑤婉拒了劉太后要她留在宮里小憩的意見,在她不舍的神情中, 坐上了回行宮的馬車。 劉太后對于阿瑤不肯留在宮里, 敘說母女之情, 很是傷懷,等到清安帝和皇后等一眾人起身告辭后,她便忍不住對崔嬤嬤低聲哭訴道:“嬤嬤,你說,瑤瑤她是不是還在怪我?怪我當初沒能保護好她, 讓她遠嫁異國他鄉?” “怎么會呢?”崔嬤嬤忙開口說道。 “那她為什么不肯留下來?”劉太后是真的不能理解?況且剛才見面, 皇帝和皇后都在,好些親密的話, 她都沒來得及訴說呢。 崔嬤嬤神情愣了一下,才道:“長公主如今的身份到底有些不同, 她是咱們大寧的長公主不錯,但她也是南境的王太后,是不便留在宮里?!?/br> 聽到這話, 劉太后這才反應過來,阿瑤可不單單是王太后這么簡單,她是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攝政王太后,就是清安帝見了她,也要客客氣氣的,依著宮規的話,她留在宮里,確實是有不便之處。 低喃說:“再如何,她也還是我的女兒?!?/br> 崔嬤嬤聽著這話有些默然,其實宮規什么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長公主她并不想留下。 不然依照她如今的身份,想要留在宮里,其實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就是皇上那邊也不會反對的,說的還會樂見其成。 只是這話,崔嬤嬤斷然是不敢說出來的。 自六皇子和先皇相繼的離開,太后娘娘心如死灰的同時,便也把所有的念想都放到了長公主的身上,如果讓她知道長公主對她早已母女情分生疏的話,指不定該如何傷心呢? 想到這里,崔嬤嬤的心里也有兩分責怪阿瑤。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做子女該多體諒才是,況且當年太后娘娘也是有自己的難處的。 …… “陛下,臣妾瞧著,這長公主對太后似乎…似乎…”沒多少情意??! 皇后這話說的很是猶豫,到了最后話都沒能說出口,不過她的意思卻已經很明顯。 清安帝顯然也知道,輕嘆一口氣,說:“都已經二十年沒見,能有多少情意在?況且當初定國長公主遠嫁,還是太后親自求來的,想必定國長公主的心里也有幾分怨言的?!?/br> 雖說如今她已經貴為一國太后,手握生死大權,但其間的艱辛兇險,豈能為外人所道。 想到自己登基的過程,一時間,清安帝的心里對阿瑤生出幾分認同。 皇后并不是很清楚這些事,聽到這話,倒是覺得奇怪:“真的?” “嗯?!鼻灏驳埸c點頭,“朕也是聽母妃說的,當初南境前來求娶,定國長公主還未曾及笄,并不是最適合的人選,最適合的事永樂大長公主,只是當時的高太后,愛女情深,舍不得膝下唯一的女兒遠嫁,自然要籌謀再三,后來,發生了一些事,太后便主動和父皇提起,讓定國長公主出嫁。聽聞,知道消息后的定國長公主曾鬧過絕食,不過沒成。想來,到底是傷了母女情分吧?!?/br> 雖說當初阿瑤出嫁的時候,清安帝年紀還小,不過他如今已經是天子,想要知道一些事,哪怕是陳年舊事,也并不難的。 況且當初阿瑤和親遠嫁,也不算是什么皇家私密。 當然,這件事雖不算私密,不過說起來也是上輩的事,其實是不易拿來說嘴的。 他之所以會把這事告訴皇后,可不是說什么家常,而是讓皇后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這樣她在對待太后和阿瑤的態度上,才能更好的拿捏,可不要一時昏頭,幫著太后勸說什么的。 這就不妥了。 “原是這樣??!”皇后也是一個聰慧的女子,很快便也明白清安帝和她說這番話的態度,當即又說,“陛下放心,臣妾明白?!?/br> “嗯?!痹谶@一點上,清安帝還是很相信皇后的。 …… 很快,就到了晚上的宮宴。 不比上午相見時,只有零星的幾個人,宮宴就熱鬧了許多,不說有皇室宗親,為了表達對南境的重視,更還把正四品以上官員的妻女也都叫了過來陪同。 一時間。 慣常用作宴會的翠微宮,似乎都有些過于狹小,這讓清安帝有些不滿,覺得有些失了大國風儀。但整個皇宮里,翠微宮的占地面積最為廣闊,若是這里都裝不下,那么其宮室就更不行了。 既是如此,那就在其他地方描補回來。 從裝扮到各色菜式,再到歌舞,再到最后的煙火,那可都是用了最好的,就連負責伺候的宮女太監,也都是精心挑選,容貌清秀的。 宮宴進行的還是相當順利的,最起碼明面上是如此。 至于私下里,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有一條卻是已經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阿瑤對待劉太后的態度,是疏離的,心下便各自有了思量。 若說其他人是有思量的話,那么劉家就是戰戰兢兢了。 “太后和外甥女怎么這般疏離?這下可如何是好?”劉太后的大哥,已經是正二品工部尚書的劉大人,想著阿瑤對劉太后的態度,就有些著急。 劉大夫人寬慰道:“到底是二十年沒見,免不了生疏,但母女親情是斷不了的,等過些日子,就好了?!?/br> “婦人之見?!眲⒋笕寺牭竭@話,當即甩了一下袖子,如是的開口說道。 若只是態度疏離,他還不至于如此。 況且他是擔心太后嗎?他是在擔心劉家。 別人不知道,做為主謀者和參與者,他還能不清楚嗎?當初meimei是舍不得外甥女嫁去南境的,南境荒蠻,當時外甥女做為嫡長公主,性情被養的嬌,又尚未及笄,若是嫁過去,指不定要受多少磋磨。 但他和爹實在舍不得遠嫁和親給劉家帶來的巨大好處,以六皇子為由,逼迫meimei,點了頭。 卻沒想到,一朝突變。 本來嬌軟的外甥女,在到了南境王死后,竟然展現出了驚人的殺伐果決,心狠手辣的性情,一躍成為攝政王太后,執掌南境朝政二十余年,更是把南境發展的實力雄厚,讓人忌憚不已。 先前也就罷了,畢竟在南境,劉家在大寧,影響倒是不深。 如今她卻來了大寧,先前還想著有meimei在,看在meimei的份上,她即便是怨恨劉家,也不敢做什么?但今日宮宴,看著外甥女對meimei的態度,雖沒任何失禮的地方,卻也客氣又疏離。。 劉大人是官場打轉的人,素來也是精明有度,看到這情況,哪還能不明白阿瑤的態度。 心一下就涼了半截。 況且現在的劉家可不比當初了,六皇子沒了,雖然meimei成了太后,小弟還尚了公主,但太后不過是皇上彰顯孝道的一個吉祥物罷了,不然的話,太后的娘家,怎么也該封個承恩侯的爵位吧。 至于永樂大長公主,更不用提,先皇過世后,皇上對這個姑母可沒什么感情。 他雖然還是工部尚書,但已經年紀大,撐不了幾年,兒子卻中庸,孫子還未長成,可以說現在的劉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本來想著外甥女回來,讓meimei多勸說一二,他也不貪多,只要護著劉家一二分就行了。 但, 眼下看來,別說是護著了,她不對劉家下黑手,自己就該阿彌陀佛謝佛祖了。 劉大人思緒流轉,想了良多,決定還是要進宮一趟,去做做劉太后的思想工作,還有也要到小弟那邊走一趟,商議商議…… …… 生怕阿瑤報復的劉家,可以說是忙碌的不行,但事實上卻是,阿瑤壓根就沒把劉家給看到眼里去。 雖說趙婧瑤和親一事,是劉家促成的。 但卻也不是他一方的責任,若是劉太后能堅定點,或者說寧帝沒點頭,都是成不了的。 所以,原主對劉家雖然有怨氣,但還遠遠達不到怨恨的地步。 宮宴過后, 又過去了半個月有余,這半個月的時間里,阿瑤基本上都是在陪劉太后,不管如何,劉太后到底是她這具身體的親生母親,等到這次再回南境,她們估計至死都再也見不到了。 多陪陪,也算是盡了母女情。 不過陪著歸陪著,對劉太后暗示的想要為劉家謀福利,還說什么六皇子是被人害死,要阿瑤幫忙報仇等等一系列的訴求,阿瑤是一個沒答應。 這讓劉太后心里還怨上阿瑤了,六皇子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劉家是她外祖之家,她怎么能這般不近人情呢? 為此,好幾日都沒派人請阿瑤進宮。 阿瑤是一點都不care的,該做什么就做什么? 這一日, 阿瑤閑著無事,便由趙恒陪著,外出逛街,清安帝便也詢問,需不需要安排人陪同?雖說是多此一舉,畢竟阿瑤也是在這里出生長大到十四歲的,不過她也知道清安帝的意思。 因此,也沒有拒絕,并且點了景王世子趙恒陪同。 外人見此,便以為阿瑤恩怨分明,這是惦記著當初景王護送她出嫁到南境的情意呢。 但事實上,純粹是因為趙恒長得好看,符合她的審美標準,至于情意神馬? 阿瑤表示,純屬他們腦補過度。 當然,她也不會多解釋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