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書迷正在閱讀:萬人迷的我究竟懷了誰的崽、快穿之為了目標人物、總被表叔欺負哭、千萬不要惹炮灰[快穿]、一覺醒來本倉鼠變成了鎮派神獸、晚洲(1v1)、騷貨大嫂◆愛上我、吞武里、獨我以魔(劇情H 1v1)、[犬夜叉]在奈落手下討生活
“臣惶恐?!标愄祻氐椎淖聊ミ^來,立刻跪下磕頭:“小女性子剛烈,臣也是沒辦法啊。這些年臣對皇上和太子盡忠職守,忽略了家中子女的教導,這一切都是臣的錯,請皇上責罰?!?/br> 皇上氣笑:“你的意思是,你教女無方還是朕和太子的錯?抗旨不遵也是朕授意你去做的?” 陳太傅不敢回答這話,這話怎么回答都是錯的。 他心中早就將葉輝罵了上百遍,一封簡單的奏折,一副為他們陳家考慮的樣子,最后卻將陳家推到了皇上面前。 他知道,不僅思雨不想嫁給葉輝,葉輝更不想娶思雨!葉輝這人,把自己的親事當成一場交易! “當年朕覺得你為人正直,所以才讓你成為太子太傅。幸好啊,這些年太子沒被你帶成不遵皇命的樣子,要不然朕的皇位還坐的穩嗎?朕身邊的兒子對朕下手,實在是太容易了!” 陳太傅聽得心驚rou跳,立刻磕頭:“臣不敢,太子更不敢啊?!?/br> 他總覺得皇上話里有話,可能說的并不是太子,反而更像是二皇子。不過無論哪一個,都不是他能承擔的。 “你年紀大了?!?/br> 陳太傅絕望,跪在地上再一次磕頭:“臣年紀大了,不適合再教太子。如今太子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臣請辭官歸鄉?!?/br> 皇上笑的意味深長,看著陳太傅顫抖的背,沉默良久后才道:“既然陳太傅這么認為,那朕也不能強人所難。朕允了你辭官歸鄉,和廬陽侯的親事就此作罷。等回去了之后,給你女兒好好地尋一門親事?!?/br> 陳太傅出宮的時候,手腳冰涼。 到如今,他自然知道這是一場局,一場專門為他而設置的局。不管思雨嫁不嫁,結局都是如此。 *—— 松景院里,葉陌夫妻倆,太子和林姝娥坐著乘涼。 林姝娥指著葉陌大喊:“陰險,太陰險了!靠一個陳思雨和一封奏折就將陳太傅逼得辭官歸鄉,只有你這種黑心肝的人才能做到?!?/br> “我能把他弄走,也能將他弄回來?!比~陌睨她一眼,“太子和公主一樣的想法?” 秦好捂著帕子輕笑,秋高氣爽,她的頭發朝前撥著,將脖子遮的很嚴實。 一開始林姝娥瞧見的時候,曖昧的打量她,還想將那頭發撥開。 “那陳太傅是不是已經知道這是一場針對他的局?”秦好靠著葉陌的肩膀,望著天上的圓盤。 第47章 小妾 “他知道了也沒辦法。認清楚這是一場局, 就也能看清楚他已經沒辦法在朝堂上立足?!比~陌指著盤子上的小金桔, 秦好捏了一顆塞進他嘴里。 這么大的人了, 身子好了, 腿也好了, 就是這手時不時地要斷一下。 林姝娥好奇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陳思雨:“陳太傅辭官歸鄉, 得了個好名聲。等他回到老家,陳思雨依舊能尋一門好親事。你這是手下留情了吧?要不然就算是不弄死陳思雨, 也得讓她遠離故土才是?!?/br> “這么耐不住性子?這件事還沒完呢?!比~陌往后一倒, 半躺在軟塌上。 晚上涼風吹來, 還是有一點冷意,秦好進屋拿了一塊毯子蓋在他的身上。 “陳太傅就要回老家了, 你怎么還沒完?”太子橫掃了桌上的小金桔,含糊不清的問道。 葉陌掛上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示意朝外看。 其他三人動作一致的看向院門口, 只看到跑回來的竹懷。 而竹懷被三人一起盯著,心中跳個不停,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事情…… “陳太傅和陳思雨來了?” 竹懷立刻精神抖擻,激靈的回答:“少爺您猜的可真準。陳太傅真的帶著陳姑娘來嘞, 而且是直接去找的侯爺?!?/br> “他怎么還會來侯府見廬陽侯?”太子和林姝娥不解的看向葉陌。 陳太傅此事, 最后一手就是廬陽侯推得。按理,陳太傅要恨,肯定會同時恨上廬陽侯。 秦好半咬著唇,猜測道:“是不是因為陳家其他人?陳太傅可以辭官歸鄉, 但陳家還有男丁在,他們不能一輩子都不做官。我雖然來得不久,但也知道京城里關系復雜,得罪了一人很可能就得罪了一大片?!?/br> 林姝娥恍然大悟,朝著秦好豎起了大拇指:“你果然是跟著這個黑心肝的太久,都能明白他做事的目的了?!?/br> 竹懷素來很愛八卦,此事上他就是個傳遞消息的小八卦。 葉陌幾人沒出松景院,但卻知道了正院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必須要歸功于竹懷。 “陳太傅是為了陳姑娘的親事來的。他說陳姑娘之前太任性,如今想通了,還想嫁給侯爺呢?!?/br> 林姝娥驚訝后搖頭,現在還真是有點同情陳思雨了:“不過她是官家女的時候,侯爺都不想娶她,更何況是現在?陳太傅吃了閉門羹了吧? 竹懷立刻點頭:“公主您說的沒錯,侯爺拒絕了,還以陳姑娘身份不足以成為廬陽侯夫人為由拒絕?!?/br> 正院里,形勢足以讓陳太傅認清現實。 陳思雨還是太傅之女的時候,葉輝都覺得娶她沒有任何好處。更何況是如今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葉輝肯定不會同意她作續弦。 但陳太傅卻不能直接走。 因為沒進廬陽侯府之前,他們已經為陳思雨的親事急上了火。挑挑選選一大圈,能有用的都是不樂意娶。所以,他才會帶著陳思雨親自上門來求廬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