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書迷正在閱讀:嬌妻難哄、[快穿]女配的完美人生、反派黑蓮花攻略手冊、嫁給病弱夫君后、萬人迷的我究竟懷了誰的崽、快穿之為了目標人物、總被表叔欺負哭、千萬不要惹炮灰[快穿]、一覺醒來本倉鼠變成了鎮派神獸、晚洲(1v1)
想想剛剛的事董小猛就生氣,段詠舟大概是猜測到黛姐跟幼兒園老師說了只準他接的事,等到他帶著小熊回車里,段詠舟卻突然出現了,問小熊要不要跟他走,小熊一開始有些猶豫,結果段詠舟直接說“我跟你mama說好了,不信你問你mama”,小熊便撥了黛姐的電話。 那段詠舟還真是心機,明明是他的主意卻要小熊給黛姐打電話,他心里清楚得很,對小熊百依百順的黛姐根本不會拒絕小熊這么小的要求。 郁黛也不好說什么,只是感謝了董小猛,“今天你先回去吧,明天還是麻煩你過來接小熊了?!?/br> 董小猛說了句“好”,掛斷電話時,心里打定主意明天一定不能再讓段詠舟jian計得逞。 第二天,段詠舟沒有出現,董小猛直接把小熊帶回了自己家,第三天,段詠舟再次帶走小熊,兩人就這么維持著每天帶一天的節奏,而郁黛每次給小熊打電話聽出他的心情不錯,也沒再強求,默認了這樣的相處模式。 小熊那邊暫時安了心,郁黛全心投入到了電影拍攝之中。 陶桃被丈夫送到醫院后,還是跟平日里一樣打卡上班,但在例行會議上,院長卻意外出現了,面色凝重地告訴大家之前收治的病人被懷疑患上了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從今天開始,整個醫院進入一級響應狀態,傳染科全體醫生護士24小時待命。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整個城市被封鎖,所有交通工具關閉,所有人不得外出,街道上沒有人,也沒有聲音,整個城市仿佛一夜之間進入休眠模式——只有醫院每天人滿為患。 不眠不休地工作一周后,這天陶桃的手機剛開就接到了丈夫的電話,“陶桃,爸爸高燒不退,你看能不能想想辦法?” 陶桃一聽就有些懵,發熱作為傳染病病癥中最先出現的臨床表現,沒有人比陶桃更明白可能會發生什么了,但此時的醫院處于半癱瘓邊緣,每天接收的病人數不勝數,根本沒有多余的床位供給,而且醫院人太多,很容易交叉感染,陶桃穩穩心神,跟丈夫說了幾個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讓他好好照顧全家人,就心神不寧地掛斷了電話。 但情況還是一步步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了,第三天陶桃再打電話時,丈夫沉痛地告訴她,現在全家人都生病了,尤其是爸爸,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了,他帶著爸爸去醫院,醫院只說需要等床位,讓回家隔離。 陶桃心急如焚,趁著晚上休息的時間,請假回了家,但走到小區門口卻被社區的人攔下不讓進。 “我是5棟的住戶,家里人生病了,求你們讓我回家見他們一面?!?/br> 工作人員離她遠遠的,“可你不是醫生嗎?你在醫院上班,誰知道你身上是不是帶了病毒,你這樣回來見家人會讓整個小區都感染的,你還是不要進來了?!?/br> 陶桃被噎,不明白平時受人尊敬的職業此時怎么就成了洪水猛獸,但為了不影響別人,她還是妥協道:“那行,我不進去,我就站在樓下看看我的家人,成嗎?” 那工作人員本來不愿意,最后被陶桃說動,幫她消過毒后,這才離她遠遠地,跟著她往樓棟下走。 此時陶桃的丈夫抱著女兒站在九樓的窗口正等著她,見她過來,小小的孩子帶著哭腔喊她,“mama!” 陶桃聽到孩子的聲音,忍不住落淚,在樓下連聲囑咐孩子乖乖聽爸爸的話,乖乖吃藥等mama回來,又把從醫院帶回來的藥交給工作人員,讓她幫忙送上去后戀戀不舍地走了。 接下來半個月,陶桃一邊沒日沒夜的工作,一邊就仿佛掉進了地獄,生病十天后,公公死在了家里,又兩天婆婆也去世了,而等床位空出來,丈夫和女兒送進醫院時,兩歲的女兒熬了一夜,陶桃只來得及見上一面,夭折了,丈夫在ICU撐了三天也去世了,原本幸福的一家五口,只剩下陶桃一個人。 在大多數人看來,“死亡人數”,只是新聞里每天不斷攀升的冰冷數字,你甚至還會抱怨怎么又有這么多人死了?zf怎么做事的?醫院肯定延誤病情了?確診人數還不清零,疫情還不結束,我什么時候才能出去逛街?卻很少有人會體會到數字代表的是多少個破碎的家庭,多少個沒了媽的孩子,多少個失去子女的父母,多少個失去了所有家人卻連好好哭一回的機會都沒有的傷心人? ...... 郁黛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下來時,艾妙妙正在抹眼淚,她一點都不喜歡郁黛跟張導兩次合作的角色,前一個是自己病死前還不忘別人,這一個是自己沒死全家卻死了依然還在為別人著想,兩個角色都太心酸了。 艾妙妙幫著郁黛脫掉防護服,毫不意外,郁黛里面的衣服又全部濕透了。 “黛姐,你以后還是不要跟張導合作了吧,張導的角色太沉重了?!?/br> 不可否認,張導的電影是好電影,角色也深入人心,但太悲涼了,這要心態不好的人,指不定會抑郁。 郁黛卻笑道:“沒事,我倒很喜歡張導的電影,刻畫細膩,很有人情味?!?/br> 張導的作品中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又是值得被人銘記的小人物,有血有rou有情意,郁黛演的時候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艾妙妙沒注意郁黛說了什么,倒是郁黛的鼻音讓艾妙妙蹙眉,“黛姐,你的鼻音越來越重了,是不是感冒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