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不是這種秘書、打造文娛之星[星際]、權臣的哭包嬌妻[穿書]、南柯(SC,1V1)、快穿:小透明變身萬人迷(np)、荒誕黑夜(NPH偽骨)、若草物語、江家共妻(NPH 黑暗 強制)、我的淘寶成精了、不是謀殺的謀殺
		
		    她剛生下來的孩子,她卻連抱都沒有力氣抱一下。    氣虛如絲,喘急不上,忽然失重。    倒在了厚枕上。    滿屋跪著的宮人早已淚面模糊,高成低著頭,泣聲不斷。    白問月將孩子交給了他,忙去扶魏冉。    魏冉靠在她的肩上,意識游離。    面上有溫熱滑過,白問月沉了沉聲,輕問:    “你可還有什么心愿?”    我都能替你完成。    魏冉微弱的呼吸聲穿過耳畔:    “我很累,    我想回家?!?/br>    她想回到那個親人俱在,宗族平盛,每一個魏家人都不用再為了戰爭與權勢,賠上性命的魏府去。    可是如何能回呢,    魏家已經沒人了。    白問月一下一下拍著她,鄭重點了點頭。    “好,帶你回家?!?/br>    魏冉似是又想起了什么,掙扎著移動自己的手臂,她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扯著白問月的衣角,喘著微氣,聲如細蠅,    她說:    “月兒,倘若日后我的兒子,不想一生困于謝魏?!?/br>    “想個辦法,讓他走吧?!?/br>    江山也好,權勢也罷,都不要了;謝家高位,魏氏忠名,什么別再讓他背負了。    她只希望自己的兒子,    平安簡單,順遂一生。    聲止,手落,    氣息頓住,萬物戛然。    “娘娘!”高成帶頭開始哀嚎,連綿不斷的哭聲忽起,聲音高低起伏。    白問月抱著魏冉的手緊緊不放。    她緊閉著雙眼,吸氣沉重。    過了許久,睜開。    “好,我一定都答應你?!?/br>    ——    天和十九年,十二月十號,    北紹天皇后魏冉產子身竭氣衰,崩逝于殿,享年二十一歲。    謚號孝惠賢。    皇后過逝不久,宮中忽起傳聞,    說是皇后彌留之際,太后與皇帝皆未在場,當夜長樂宮上下說得上身份的,只有一個將軍夫人,陪伴在床。    太后病重不起,魏府畏縮不前,皇后至死不得半分重視。    看來魏家大勢已去,    吾皇掌權,指日可待。    魏冉一死,白問月心里日益沉重,她不愿同謝歡在這種輿論口舌上費功夫。    便任由他們去了。    正值寒冬臘月,新年臨近,皇宮內外掛起了喪幡。    國母薨逝,天下皆悲。    喪葬吊唁持續了七日,在這期間,段聽竹在碧福宮悄悄誕下了一名男嬰,    母子平安。    聽聞謝歡為那個孩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    叫及舟。    不知在這場欲來的風暴里,他會不會成為謝歡的及時舟,    渡他安然。    她又想起魏冉的孩子。    太后自始至終雖未出面,卻清晰地知曉這個孩子的重要性。    若是她不帶回太宜宮養在身邊,只怕這個孩子也活不過三五日。    到時,魏冉所“不惜的”性命與珍愛,也皆都成了一場笑話。    所以,    十號那日,天一破曉,方圭便攜旨自太宜宮而來,帶走了嬰兒。    那個與謝歡長得極像的孩子,    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名字。    孝惠賢皇后出靈那日,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幡旗紙扎無數,數百名和尚與道士,一路誦經吹奏。    禮數還算風光。    按照皇家先禮,帝后賓天,皆都要葬在景昭宗陵。    這座陵墓建于北紹立國初年,歷代皇帝都可加修,但不得另建。    那里既是一座皇陵,也是一座祖墓。    景昭陵里葬著北紹數百年來,所有的皇帝與原配皇后。    魏冉身為國母和謝歡的原配皇后,她的棺槨自然也要被送去那里;    日后太后與謝歡若是亡故,葬的也會是那個地方。    下葬的事還算順遂,    只是立牌請位時,白問月私自做主,將魏冉的牌位,從皇家宗廟,請回了魏家宗祠。    她答應了魏冉,    要讓她回家。    白問月同魏夫人說:“回魏家宗祠,是皇后的遺愿,將軍同魏大人皆不在京中,    我擅自做主,答應了下來?!?/br>    彼時的魏夫人還處在喪女之痛中,日日以淚洗面,傷心欲絕,自然不會與她為難。    只怕謝歡,輕易不會同意。    畢竟魏冉的牌位回了魏家供奉,日后謝歡百年,他就得孤零一人進皇家宗廟。    顏面全無。    原以為謝歡會借機大作文章,她心底甚至籌算好了應對之策,    結果,    皇后禮葬一事,全權由段升代掌禮司cao持,長華殿那里從始至終沒有過多干預。    謝歡只說了一句,    “既是皇后所愿,便如她所愿?!?/br>    這倒是出乎白問月的預料。    這可是難得給魏家潑水的好機會,他不可能不知道。    先前連散步謠傳這樣的事都不放過,怎么可能會愿意錯失這個良機,借機造勢,為他接下來奪權籌謀。    過于蹊蹺。    盡管總覺得有些違和,可她卻來不及仔細琢磨。    因為皇后的葬事一畢,長樂宮鎖宮遣散,    太宜宮那邊又緊接著出了亂子,說是太后傷心過度,加重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