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860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隨后直隸總督大臣鄒學玉便表明,直隸道可以先行嘗試。于蘇州府、松江府等地,嘗試建設集合絲、綿種植,紡織,編織,制衣物為一體的集中紡織產業。 在太平府依托工部前期的投入,發展出從開采、冶煉到鍛造、制造為一體的集中鋼鐵產業。 另外如中都亳州、宿州、蒙城等地適宜栽種藥材,便可督促地方官府,試行集中百姓田地,依托太醫院下發的需求,集中種植藥材?!?/br> 朱元璋沉吟思考了片刻,隨后才開口道:“讓百姓富足起來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但也不可魯莽行事,另需保證不會叫百姓紛紛毀田去從事旁的產業。 若是大家伙都去煉鋼、種藥或是做旁的事情,咱們大明百姓的肚子又要用什么去喂飽?” 朱高熾滿是點頭道:“這件事情熥哥兒當時也提了出來,說了一句要因地制宜的發展地方經濟,用不同的法子讓百姓們富足起來。只有百姓們真正富足起來了,我大明才是真正的強盛?!?/br> 聽到朱允熥在這件事情里也有參與。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臉上露出笑容:“那小子倒是明白其中道理,等回頭鐵山鎮這件事情,俺得夸夸他?!?/br> 朱高熾在一旁笑著附和了起來。 …… 而已經從武昌府南下趕到岳州府的朱允熥卻笑不出來。 此時的岳州府,已不是當年的巴陵郡,更無滕子京、范仲淹等人。 倒是洞庭湖邊的那座岳陽樓,是毀了又修,修了又毀,一直到了如今。 已知的,從禮拜賦詩定名岳陽樓之后,到如今的大明洪武三十年。 岳陽樓便被毀重修一十三次! 而和黃鶴樓同為江南三大名樓的岳陽樓,卻并沒有黃鶴樓那般巍峨高聳。 洪武年重修的岳陽樓,不過是一座兩層挑高的木制樓宇。 基臺以石條鋪砌,岳陽樓穩穩的落在石臺地基上。 岳陽樓就坐落在洞庭湖和長江連接處,東南側是南湖,西南側便是一望無際的洞庭湖。 古有云夢澤之稱的洞庭湖,很早便有著八百里洞庭的美譽。 只是從先秦開始,云夢澤便開始不斷接替,上游的河道不斷帶來沙石將湖面面積持續不斷地擠壓。 因洞庭湖面積減少,湖床抬高,從宋朝開始,洞庭湖和長江的關系便愈發復雜激烈起來。 魏晉時的弧高江低、湖水入江,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 只不過這時候的洞庭湖,還是稱得上八百里洞庭的美譽。 而這個八百里也是實打實的。 但率軍到來的朱允熥卻并沒有因為眼前的洞庭湖景,而有所高興。 因為從武昌府進入岳州府,便表明他已經要開始直接接觸西南土司,接手西南的局面了。 也是從洞庭湖開始,官兵們就要從大船上下來,改為步行或是小船,沿著澧水河一路走進西南土司領地的大山里頭。 但是現在朱允熥不但要思考如何徹底平定西南土司之亂,徹底改土歸流,還要將至今都沒有找到的老爺子給找出來。 因為這件事情,本不應該離開武昌府的楚王朱楨,也隨著朱允熥到了岳州府。 臨湖的岳陽樓。 樓下只有幾名親兵伺機周遭。 從應天府開出來的船隊,正從長江駛入洞庭湖,尋找合適的位置放下船錨,在江面結營。 官兵們則要換乘小船,從水上轉到陸地上來。 這一切,自然由副將普定侯陳桓cao辦。 朱楨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湖面上大軍的動靜之后,便放下望遠鏡,轉頭側目看向樓里正在忙碌著的朱允熥。 “你且放心,若老爺子當真是奔著你來的,按照老爺子的路程來算,最多也就是這兩日就能有消息了?!?/br> 朱允熥這時候正在處理一條剛剛從湖里弄上來的大魚。 魚鱗刮走,開膛破腹,鋒利的刀口貼著魚身切下一片片的魚rou。 在桌子上,一只銅鍋盛放著湯水,已經裝滿腌酸菜和老豆腐。 聽到朱楨的聲音后,朱允熥低著頭開口道:“老爺子定然是要來這里的,侄兒眼下憂思的是平定西南土司,為我朝徹底改土歸流之后,西南的百姓該如何富足起來?!?/br> 朱楨轉過身,走到桌前,伸手在銅鍋上招了招手,抽動鼻子嗅了嗅,不禁眼前一亮夸贊道:“六叔倒是不曾知曉,你竟然對此道也有研究,這滋味可是足足的?!?/br> 朱允熥淡淡一笑,將片好的魚rou送入guntang的銅鍋里,很自然的說了一句:“小道爾?!?/br> “哎呀,你也莫要擔憂了,說來現在百姓的日子,難道比之三十年前差?”朱楨問了一句,便自顧自的答道:“那可是好上無數倍了!當年別說是西南大山里的百姓了,就是你六叔封地上的莊戶們,也時常有吃不飽肚子的時候。 這幾年朝廷推行攤丁入畝,各種新政制度施行,百姓們個個都能吃飽肚子,這可是三十年前不敢想的事情啊?!?/br> 這話倒是真的,朱楨也沒有說假。 三十年前,乃至于是大明已經立國,那時候百姓們想著的也就是天下太平,不再有年年的戰爭。 再等過了些年頭,百姓們至多也就是想著,不再被餓醒或者被餓死,也就是好事了。 誰會去想能天天吃飽肚子的事情啊。 除了逢年過節以及cao持農活的事情,就沒有人會不顧一家老小和往后的日子,給自己吃的飽飽的。 朱允熥對朱楨的安撫,沒有在意,而是說著自己的想法:“其實從接到旨意離京以來,侄兒一直在想,大山里頭終究是道阻且長。那般崇山峻嶺,百姓們只能是在山腰種茶,山谷種地。 可這樣能耕種的地,又能有多少。 倒不如將大多數的百姓都給搬遷出來,在這岳州府、武昌府、長沙府等平地上生活?!?/br> 這時候搬遷百姓,可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只要朝廷下一道旨意,就能將一個地方的百姓遷徙到另一個遙遠的地方去。 除了這幾年,大明在遷移百姓的時候,會提供路上所需的糧草物資和到達地方之后的生活物資,以及定居的簡易屋舍。 過往的歷朝歷代,幾乎除了一道遷移的旨意,便再無任何的補償。 往往,一場遷移就代表著會有無數人,死在遷移的路上。 這一點,從不會被記錄在正史上。 朱楨自然知道朝廷現在對百姓遷移,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皺眉說道:“西南大山十萬,你總不能將所有人都給遷移出來吧?!?/br> 朱允熥點點頭:“也不是全部,只要能將半數的人遷徙出來,西南的很多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至于侄兒現在就有遷移百姓的想法,除了是為了往后讓西南的百姓富足起來之外。眼下最重要的是,只要將這些人搬出來,那么西南土司的勢力就會大大削弱,在朝廷徹底革除土司制度之后,也不用擔心有人能再掀起什么大的亂子?!?/br> 西南土司內部很多的矛盾,都是圍繞著土地產生的。 人們常常會因為一條河或是一塊地,就讓兩個土司領地大打出手,造成無數的流血事件,產生無數的人命官司。 人少了,在朝廷推行攤丁入畝和重新均田的前提下,到時候平均到每個人手上的田地自然就會增多。 至于說西南的那些土司。 即便現在朱允熥什么都還沒有做,但他也清楚。 就算到時候自己徹底革除了西南土司制度,也會有很多的土司官員,因為無法再享受過往的待遇和特權而懷恨在心。 朝廷的兵馬前腳走掉,這些人后面說不得就會暗中制造亂子。 將西南的人口遷移走,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削弱這些人的力量。 朱楨這時才點點頭:“將百姓從大山里遷移出來安置,倒也不是不行。光是湖廣道,圍著洞庭湖一圈,也可以叫官府圍湖造田,安置這些遷移出來的百姓。 但這一次西南的事情,我也有所耳聞。所以也可以知道,最要緊的還是民心。若是這一次沒有發生那般事情,想來你也不可能親自過來的?!?/br> 說到這里,朱楨默默一笑。 西南的百姓認為是土司在欺騙他們,沒有按照朝廷的要求推行新政,這件事情當真是充滿了戲劇性,讓人詫異。 朱楨再一次低頭。 只見銅鍋里,片片魚rou翻滾。 朱楨眼前一亮,拿起筷子:“魚rou熟了,可以吃了!” 說罷,他便開始舉起手臂,往鍋里撈魚rou。 朱允熥則是坐在對面,拿著勺子先往自己的碗里盛魚湯。 魚rou反倒是成了佐味的存在。 “其實原本在我看來,西南土司想要改土歸流,徹底移風易俗,須得要數十上百年的時間?!?/br> 朱允熥喝了一口魚湯,悶聲說道:“只是父親卻覺得,這次剛好是個機會,便想著一舉辦成這樁事情?!?/br> 朱楨嘴里吃著魚rou,眼睛卻是抬了起來:“這次是大哥的意思?我原以為是你的意思呢……” 他這話一點都沒有假。 在知道朝廷要派出大軍,朱允熥親自領軍,前來解決西南土司之事的時候,朱楨就覺得這件事情必然是眼前這位年輕的侄兒提出的。 他哪里能想到。 這件事情,竟然是自己那位向來穩重的大哥提出來的。 朱楨悄悄低下頭:“我還以為……” 朱楨以為什么? 他還沒有說出口,樓下便傳來了腳步聲。 蹬蹬蹬。 隨之,便是一道爽朗而讓朱楨和朱允熥兩人熟悉的聲音響起。 “可算是讓俺趕上時間,能吃口熱乎飯了!” …… 第六百六十五章 俺,朱大將軍是也! 朱元璋出現的很是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