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781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李景隆則是高聲說道:“想來這位應天知府,是個有本事的?!?/br> 人群中,被一幫上官擠到后面的應天知府鄒學玉,聞聲之后立馬咧著嘴,滿臉的笑容。 自己干的事情,總算是有人明白的了。 朱樉這時看了一眼當下禮部和太常寺正在準備的人。 他又說道:“剛說了規矩,接下來是要為你們卸甲,按照他們說的話,這是不讓你們身上的血氣沖撞了京師。 等你們卸了甲,換了衣裳,還要在這里祭拜天地,以示你們凱旋有天地庇佑。 而后就是受洗,飲了御酒,就可以進城了?!?/br> “皇恩浩蕩,臣等無有不從?!?/br> 常升和李景隆兩人這時候便默契一致,口徑統一。 朱樉又想到另一樁事情,開口道:“對了,原本是說你們可以各回府中歇息。 不過朝廷這兩年多了些別的規矩,所以今晚你們得去太社稷壇那邊住一晚。 等明天朝會,給你們兩人晉封郡王爵的事情定下來,便可以回家,等著欽天監選的吉日,將最后那點事情辦完就成了?!?/br> 常升對此并無異議,點著頭便算著應了下來。 李景隆則是有些好奇:“今夜住在社稷壇?” 按照過往的規矩,回京述職的官員們,若是在京中沒有府邸,便是住在各道的會同館,亦或是城中各處寺廟道觀里。 像他們這些本就住在京中的人,出去辦完了差事,回京后都是回家沐浴更衣,等待朝中召見。 朱樉則是點頭道:“高仰止和鐵鉉是知道的吧?!?/br> 說著話,他臉上不由露出一絲意外,看了看常升和李景隆兩人。 他這時候才反應過來。 高仰止就是從交趾道回京之后,一路走進內閣的。 而那鐵鉉的人屠之名,也是在瀛洲闖出來的。 如今常升和李景隆這兩位,亦是從那兩個地方回來的。 想一想,倒是讓朱樉一時間覺得分外神奇。 見兩人點頭,朱樉便笑著說道:“他們兩個啊,當初回京的時候,就是先住進社稷壇,而后次日朝會面圣的。再往后的事情,想必你們也都知曉?!?/br> 這是自然知曉的。 一個是帝國最年輕的內閣大臣,一個是要做孤臣不入內閣的大學士。 如今帝國的政壇上,高仰止和鐵鉉二人是最富盛名的政治人物。 而朱樉的解釋也讓常升和李景隆兩人反應了過來。 國家重臣回京,入住社稷壇,次日朝會面圣,幾乎就等同于是走在了進入帝國真正的權力中心的路上了。 常升臉上露出一抹恭順和惶恐。 李景隆亦是默默頷首低頭:“似乎宮里頭對我二人這次回京之后的安排,已經有了些定論?” 朱樉瞅了一眼已經被禮部和太常寺的人抬過來的桌案,立馬松開常升和李景隆二人,拍手將兩人向前推了一把。 “都好生仔細的為兩位公爺卸甲!” 為國公卸甲,自然輪不到禮部和太常寺的人去做。 自然是宮里頭派出來的太監和內侍做這事。 這亦是另一種殊榮。 而為了大明朝即將出現的兩位活著的郡王洗塵,這一次宮里甚至是派了女官出宮,為常升、李景隆兩人卸甲。 任亨泰和翟善兩人,簇擁在常升身邊,指點著太監和女官們,為其卸甲。而解縉則是和徐允恭兩人,為李景隆主持卸甲。 龍灣碼頭上,漸漸只有甲胄離身的聲音響起。 等到一切完畢,已經褪下戰甲,換上緋紅常服的常升、李景隆兩人。 又開始在一眾禮官的指引下,開始祭拜天地。 繁瑣的禮儀,一直持續到了正午方才結束。 好似是禮官們掐著點的一樣。 在正午陽氣最重的時候,無數的官員簇擁著常升和李景隆二人,由外金川門入城。 這一次,應天府破天荒的心甘心愿的,將外金川門直至洪武門的街道封鎖起來,禁止城中一切軍民穿搜于沿途街道。 然而盡管有府衙差役和兵馬司的人把控街道。 但滿城百姓可是早早的聞訊而至。 在封鎖的街道兩側,無數百姓夾道歡迎。 應天城里火辣的小女娘們,更是將手中的手絹扔出去一塊又一塊,期望著能從東征大軍亦或是南征大軍里頭,挑選出一位好郎君。 至正午三刻。 烈日當空。 洪武門前,一片肅穆。 大明皇家內宮總管孫狗兒,領著內宮二十四司衙門的大太監,齊聚洪武門下。 孫狗兒沖著常升和李景隆兩人使了個眼色,動了動手中的那道明黃圣旨。 趕至此處的常升和李景隆二人,立馬躬身跪下。 隨著兩人跪下,余下的官員們,這才一一跪地。 “陛下有旨意?!?/br> …… 第六百一十一章 九江,你讓我揍一頓 洪武門前。 百官跪地,一片靜默。 孫狗兒的臉上不顯山不露水,瞧著這般多的文武跪在自己面前,亦未有任何的反應。 反倒是跟在他身后的幾名小內侍,臉上露出幾分激動。 這可是大明朝的肱骨柱石們啊。 孫狗兒抖了抖肩,緩緩張開雙臂,將那道圣旨橫在自己的眼前。 “俺聽說升哥兒和九江回來了,皇天庇佑,家里的兒郎辦完了差事,都全須全影的回來了,俺這顆心也就落下來了?!?/br> 皇帝的旨意,好像永遠都是這般沒有固定格式,卻又有著極為鮮明的個人色彩。 常升和李景隆兩人,則是微微抬頭,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洪武門。 兩人的眼里已然是多了幾分動容。 他們的父輩都是追隨著皇帝,打下如今這座江山的。 又都早早的,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大明的皇帝是重情義的,遠不是過往的那些君王們能夠比的。 雖然那時候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但皇帝對他們還是親如子侄般的關愛。 朝廷里不是沒有旁的能征善戰的將領,也不是國家到了需要他們這些晚輩們沖上前去的時候。 但朝廷還是給了他們天大的差事,干系涉及的事情,讓他們去做。 這是在關愛之外的信任。 孫狗兒看了常升、李景隆一眼,給了一個眼神,以示寬慰,他則是繼續念著圣旨。 “你們父輩追隨俺,一同趕走了元賊,收拾山河,重整中原,沒享過福。該是父輩的遺澤,叫你們這些后輩承受的。 只是這些年國家用人,你們穿了父輩的甲胄,握著父輩的刀,和以前一樣領著大明的好兒郎們上陣殺敵。 功勞甚大! 俺不會忘,朝廷不會忘,百姓不會忘,國家更不會忘。 此誠諸般禮節,乃為洗去爾等二人一身塵土。今日入宮歇息,待明日朝會,俺是要好生賞你們的。家中諸事皆安,爾等二人無需擔憂。 俺想著,你們這一趟很是辛苦,今日入宮暫歇,一時暫別軍陣,恐有不適,便去甲佩刀,稍慰爾等二人?!?/br> 作為追隨皇帝數十年的內宮大總管,孫狗兒很熟悉如何清楚明白的表達皇帝的旨意。 一番言辭之下,幾如皇帝本人當面之金口玉言。 常升和李景隆兩人,則是已經五體投地,匍匐在了地上,兩肩顫顫。 隱隱有抽噎聲發出。 而在洪武門前的百官也聽明白了皇帝這大篇幅的情感抒發。 總結到最后,便是皇帝明白常升和李景隆兩人的不容易,也知曉兩人的功勞。 而為了照顧兩人,顯示兩人那開疆拓土于千里之外的功勞,更是格外開恩,準允了兩人在卸甲之后,佩刀入宮。 佩刀入宮啊。 這是何等的榮耀。 古往今來,大約也只有那些個jian佞權臣,能在掌控朝堂、挾持君王之后,干的出這樣的事情了。 而今。 大明的開國洪武皇帝,則是以皇恩旨意,準允了常升和李景隆兩人,今朝佩刀入宮。 眾人不由看向在洪武門前的常升和李景隆二人。 眼神更多的,則是盯著兩人腰間,那本是要在入洪武門之前,完成卸刀這道禮儀的兩把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