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17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解縉跟在后面,沖著孫狗兒頷首致謝。 徐允恭則是開了口:“有勞孫大伴了?!?/br> 三人入殿,自不能去偏宮里。 就在前殿,朱元璋已經是雙手叉腰,望著走進來的三位內閣大臣。 國家設立內閣也已經有一段時日了。 內閣的初衷就是能夠更有效率的初步處理國家政務,幫助皇帝將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先行票擬處理。 從皇帝的角度來說,內閣的設立自然是要分走一部分專屬于皇帝的權柄。但是朱元璋不能保證,自己可以勤勉國事,自己的后世子孫也能如自己一般。 而朱元璋的另一層思量,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打下了大明的江山,辛苦一輩子將天下建設起來。 自己的子孫也可以更輕松的坐在自己的這個位置上。 而這些內閣大臣也確實做的很不錯。 “皇家需要這些內閣大臣,于此同時,皇家還要謹防這些大臣獲得權柄之后拉幫結派,無視皇權。因此,皇家子嗣日后的課業,應當更注重如何用人之法的教育?!?/br> 看著任亨泰三人走在了自己的眼前,朱元璋的腦海中回想起當初太孫在自己耳邊說的這番話。 皇家的教育必須要再加強一些。 他的目光看向了寢宮里,偏門后的那張小床。 “臣等參見陛下?!?/br> 任亨泰與解縉、徐允恭二人到了皇帝近前,躬身抱拳作揖。 “何事,能叫我大明的三位內閣大臣聯袂而來?” 朱元璋隨口一句,輕輕招手,孫狗兒便搬了一把椅子送到皇帝身后。 任亨泰看了看皇帝的臉色,近來皇帝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錯,只是接下來皇帝的心情大概要糟糕很長一段時間了。 可是國家便是如此,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自己身為內閣首輔,稟報急奏的內容首當其沖,職責所在。 任亨泰輕咳一聲:“陛下,廢廣陵郡王于中都失蹤,官府找尋多日,仍是不見蹤影?!?/br> 原本剛要準備坐下的朱元璋,聽到此言,立馬一愣,抬起頭,目光如炬的盯著首輔。 僅僅是這么一眼,任亨泰便覺得自己如墮冰窖之中。 “發生什么事了?太孫可在中都?” 朱元璋的聲音已經低了好幾個度,讓人不敢動彈。 問完之后,朱元璋這才緩緩的坐下,雙眼瞇起等待著內閣首輔大臣的回答。 任亨泰吞咽了一口唾沫,沉聲道:“太孫殿下臨中都,奉旨代朝廷祭奠已故信國公。事必,殿下居中都皇城,有查中都及皇城為白蓮教滲透。 殿下令中都封城,城中大索jian佞歹人,晝夜之后方才開城門。 廢廣陵郡王翌日攜妻出城游玩,隨后不見蹤跡。 此時,殿下已出城渡淮水而過,北上河南道。聞得中都之事,未曾停留,繼續北上?!?/br> “他繼續北上了?”朱元璋的眉頭皺起,卻將心中的疑惑按下,詢問道:“你們和中都都是什么意思?” 皇帝這是在問,對朱允炆消失不見這樁事,又什么看法,他又是為何會失蹤了的。 任亨泰遲疑了一下,不由看向身邊的解縉。 這廝早些年就受陛下看重,當初更是說出來不少不合規矩的話來,有他頂上暫時大家都不會有事。 解縉有些無奈,卻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前解釋道:“回陛下,中都那邊自不敢有什么揣測,一切都是照實稟奏。不過臣瞧著,中都那邊的意思,大抵是覺得廢廣陵郡王潛逃的可能遠大于他是出了意外?!?/br> 朱元璋點點頭,中都那邊大致也只會這么想。 他抬頭看向解縉:“那你解大紳是怎么看的?” “臣以為,廢廣陵郡王定然是出了意外!” 解縉不假思索的開口回答。 朱元璋的眼底露出一絲欣賞,繼續問道:“那你覺得,那孩子可能會是什么意外?” 解縉深吸一口氣,沉聲開口:“微臣大膽,揣測廢廣陵郡王定然是被白蓮教擄走!若是一切當真如此,想來要不了多久,這些人定然會拿廢廣陵郡王的身份做文章,禍亂地方,意圖攻訐朝廷!” 當他這話說完,朱元璋的臉上有那么一抹笑容一閃而過。 他拍著椅子上的扶手,輕聲開口:“俺當了快三十年的皇帝,這些年屢屢頒布旨意,勸說那些被白蓮教等朝廷禁絕的教社蒙蔽的百姓從善。只是奈何,如白蓮教之流貫會蠱惑人心,為禍地方。 今日如此之流能潛入中都皇城,做出劫持宗親的事情,想來也是敢的?!?/br> 說到此處,皇帝的臉上露出了殺氣。 “他們這些年不是一直在說朕忘恩負義嗎!如今讓他們有了機會,能有個欺負朕之子孫的機會,他們怕是死也不會放棄!宵小之徒,無膽刺帝,欺凌小兒,當真無恥!” 先前愣住的任亨泰,這時候默默的看了一眼皇帝。 陛下這是將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提前做了鋪墊。 一旦日后有人借著廢廣陵郡王的身份來做文章,朝廷便可說這是被歹人強逼所致,無關廢廣陵郡王本意。 如此,那些人也就不能再用廢廣陵郡王的身份了。 皇帝更是給了天下百姓一個無比正確的答案,就是那幫歹人沒法子對皇帝做什么,這才尋找機會從皇帝的孫子身上找回場子來。 這般之后,便是當真有天大的亂子生出,朝廷也能占據大義。 解縉此刻則是已經察言觀色好一陣,忽的低聲開口道:“河南道也出了事,今日是兩道急奏入京的。微臣以為,太孫殿下定是憂慮河南道的事情,方才未曾折返鳳陽,而是選擇繼續北上的?!?/br> 說完之后,解縉目光正直的看向迎面注視著自己的皇帝。 朱元璋心中不由多了幾分心安。 當初被自己評為浮躁的解大紳,如今也終于是慢慢的穩重了起來,更會揣測他人心思,說該說的話。 朱元璋轉頭看向任亨泰:“河南道生了什么亂子?” “河道總督大臣潘德善弄出的那個攔水壩和減水壩,旬前盡數崩潰被毀,河道上傷亡不小。就連潘德善本人也被大水沖了一遍,幸虧離著上游頗有一段距離,水頭不算太大,他這才逃過一劫,卻仍是狼狽不堪?!?/br> 任亨泰開口稟奏著河南道的事情,最后終究還是小小的拉了潘德善一把。 那就是個只會治河的官員,便是出了些岔子,朝廷也該多幾分寬容。 只是接下來河道總督衙門和潘德善這位總督大臣本人,到底會迎來怎樣的局面,那就不是他任亨泰能夠掌控的了。 朱元璋雙眼一瞪。 隨后長嘆一聲。 “又是黃河……” 皇帝這一聲嘆息,飽含了無數的情緒。 治河,讓黃河安瀾,這是無數皇帝希望達成的事情。 只是歷朝歷代,數不盡的錢糧砸下去,卻沒有哪個人能真的讓黃河安瀾。 任亨泰三人亦是神色凝重。 廢廣陵郡王失蹤的事情其實算不得大事,只要他露面,朝廷就能將他給弄回來。若是一直不露面,對朝廷而言便只當是出了意外身故罷了。 可是黃河不出事還好,一出事不論大小,那都是要當做頭等大事去處置的。 任亨泰低聲道:“河南道三司衙門以及河道總督衙門如今皆以罪臣自稱,言稱正在查清緣由,留待朝廷審查。為了平定事故,穩定民心,他們現在盡都是戴罪當差,等陛下圣裁?!?/br> 朱元璋冷哼一聲,臉上卻是露出笑容。 “若是天災,那便是天降之罪,與他們何干?便是有干系,那也是俺這個皇帝招致的?!?/br> 任亨泰三人立馬跪下:“陛下仁德,受命于天,豈會招來天災?!?/br> 朱元璋擺擺手,繼續道:“河南道三司衙門的主官,還有那個潘德善,都是做事情的人。若非天災,便是人禍,而這人禍也非是他們做的。 如今河道上數十萬人,他們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管得住看得見每個人。失察或有,卻也當不上罪臣之稱?!?/br> 原本還憂心忡忡的任亨泰,不由松了一口氣,默默的側目看向解縉。 在解縉的臉上,也露出了松緩的神色。 他輕聲開口:“如今,臣等最擔心的就是今日這兩樁事情,或有可能會是出自一人之手。若是如此,對方必然所圖甚大。 而且……” 朱元璋眉頭一挑,輕揮衣袍,凌空作響。 皇帝橫眉冷對,冷聲道:“還有何顧慮?這大明能被弄出多大的亂子來,朕拭目以待!” …… 第五百章 錦衣衛擴充,反對派集會 皇帝永遠都是皇帝。 即便是說出過禪讓的皇帝,他依舊是一個帝國掌握最高權柄的主宰者。 朱元璋僅僅只是坐在那張毫無雕鏤的紫木椅上,周身卻已經是散逸著淡淡的殺氣。 “那人些,是要借機攻訐新政吧?!?/br> 哼。 朱元璋目光鄙夷的說了一句,隨即冷哼一聲,充斥著不屑和輕蔑。 解縉點點頭,卻沒有立馬開口。 皇帝的威壓實在太重,而內閣并不希望在朝野上下制造大范圍的殺戮??蓪τ诨实蹃碚f,殺戮永遠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選項。 尤其是一位開國的皇帝。 尤其這位皇帝的擁護者,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功勛將領們。 大明朝堂已經在皇帝的龍威下,臣服了整整二十八年,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皇帝不死,這樣的局面便永遠都不會改變。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