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91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而遷都,則以為著大明的政治、軍事、經濟要進行一次巨大的變動。并非是皇帝從這里到那里,朝廷從這里去那里,如此簡單就能了事了的。 這其中,淡淡是人丁,就要涉及到高達百萬人丁的遷移。 百萬人丁的遷移,首先延伸出來的就是這百萬人的衣食住行問題。 去關中? 如今的關中已經不能再如盛唐時,承擔起一座擁有著百萬人口的城池。 便是在前唐之時,就已經開始支撐不住。 拋開政治因素,當初武周一朝為何要長居東都洛陽?便是因為關中長安之地,真的是已經沒辦法承擔起作為一個國家京師所在的能力了。 朱元璋擺擺手:“九邊那頭,你且走一走各處關隘,國家要打出去,打進草原,但長城卻是國家的底線,你要好生看看,莫要被蒙蔽了。 底下的人只能看到一處,但你要看見全局。那里有錯漏的地方,只管拿了人押回應天。 俺還聽說,這幾年邊軍那邊和山西道的商賈往來很是頻繁,雖然不敢做出賣國的事情,但進出長城卻是常有的事情。 今天能賣些茶葉、食鹽,來日他們又會賣什么東西? 和你那幾位守邊的王叔好生的說一說,他們要是管不住封地上的事情,管不住那些人,爺爺就親自過去替他們管!爺爺要是不在了,就讓太子爺去看看他那幫兄弟們是怎么看護家門的!” 九邊長城有情蔽發生?邊地的商賈已經在干違法的事情了? 朱允熥敏銳的捕捉到了老爺子話里的重點,雙眼不禁微微瞇起。 他在想,大明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施行鹽引制度的,那富可敵國的晉商們又是在什么時候真正起家的。 只是不等他想清楚這些事情。 老爺子已經再次開口:“你且下去吧,該交代的也都交代了,余下的你自己去和高春風他們商議。走之前,這幾天將宮里宮外的事情都安頓好,別想讓爺爺給你擦屁股?!?/br> 說著話,朱元璋就已經舉手拍在了朱允熥的腦門上。 華蓋殿里發出清脆的響聲。 朱允熥雙手捂著額頭,躬身從偏殿里退出。 華蓋殿外。 自朱允熥進了殿內,高仰止四人便老老實實的候在了殿門外。 只不過或許是因為四個人不同的出身,并沒有發生什么交談。 倒是白玉秀,時不時的會側目看一看心中的偶像,幻想著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成為人人尊敬的心學大師兄。 高仰止則是沉默著,目光有些渙散的望著前方的宮墻。 朝廷如今的事情越來越多,朝堂之上的紛爭雖然暫時被壓下去了,但是地方上卻是千絲萬縷。 他如今執掌三法司,新政推行過程中,和地方上要打的交道數不勝數。 地方上有像河南道那些新上來的如裴本之等官員,朝堂有關新政的事情交代下去,自己就能辦好。但也有些地方官,卻是推脫懈怠,便是一畝地的官司都能打到三法司來。 國之蠹蟲! 高仰止已經不止一次在三法司對那些地方官員表達不滿。 朝政多如牛毛,高仰止恨不得自己能分成十個人待在文淵閣里。 “陛下要行禪讓之事?!?/br> 突然一聲傳入高仰止的耳中,聲音不大,卻是震得他頭皮發麻。 高仰止抬起頭,便看到太孫已經是從華蓋殿里走出,說完話之后便面色平靜的望著自己。 他張張嘴,側目余光掃了一眼邊上三人,連連搖頭道:“殿下方才說什么?恕臣走神,不曾聽清?!?/br> “狡猾!” 朱允熥低罵了一聲,雙手背到了身后:“一同往前走走吧?!?/br> 高仰止雙手肅立,低頭頷首,領著三人輕抬腿腳。 朱允熥輕聲表達著心中的遲疑:“孤不日就要離京,這幾日似是有諸多事要安頓好,一時卻又不知該從何下手?!?/br> 對于高仰止三人的裝聾作啞,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作為內閣大臣,高仰止的態度很重要。 在朱允熥的心中,大明不需要禪讓,也不能有禪讓。 高仰止笑了笑:“殿下這個時候最該做的就是與太孫妃她們好好的團圓在一起,與世子、世女多在一起幾日。余下的事情,都算不上事?!?/br> 說完之后,高仰止便停下了腳步,雙手揣在一起望著走在前面的皇太孫。 而跟在他身邊的白玉秀三人,也連帶著停了下來。 聽不見身后的腳步聲,朱允熥不由轉過身看向高仰止四人。 他瞪了一眼高仰止,而后掃向白玉秀三人。 “都回家收拾行囊吧!” “咱們過幾日出京走四方!” …… 第四百八十二章 抵中都,將見炆廢人 洪武二十八年秋。 當朝監國皇太孫,領旨出京。 皇帝的旨意下的很清楚,皇太孫奉旨代表朝廷前往中都,參加已故信國公湯和的喪禮。隨后皇太孫繼續奉旨北巡,察河道總督府,結瓦剌部之好。 當旨意從宮中發出,應天城里的人們可謂是人生百態。 有人暗自松了一口氣。 也有人擔心新政接下來是否能繼續。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皇太孫乃是國家儲君,不該如此輕易離京,更要去九邊關外那等兇險之地,若是出了什么差錯,皇太孫殿下有個三長兩短,那可就是國家的不幸了。 只是在這一片各懷心思下,朱允熥終究還是帶著高仰止、白玉秀、馬洪慶、牛大富這四個由老爺子親自指定的隨行之人上了路。 同行的,另有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孫成,暗衛田麥,并錦衣衛緹騎、上直親軍羽林衛千余兵馬。 自龍灣碼頭登船渡江,于應天府江浦縣浦子口登岸。 趁著官兵們運送戰馬上岸的空隙,朱允熥舉目望向浦子口周圍。 浦子口是離應天城龍灣碼頭最近的一個北岸渡口,大多數要往北方去的人和貨物都會云集于此。 而如今的浦子口也如龍灣碼頭一般,遠超過往的熱鬧。 整個浦子口上,好似是每時每刻都有數不盡的人,擁擠不堪。 而在遠處,一根根黑漆漆的煙囪,不論是白天黑夜,無時無刻不在噴涂著濃煙。 巨大的倉房,時刻都有成堆的貨物被拉出或是送入。 高仰止看向皇太孫正在注意著那些工坊和倉房,不由一笑,上前輕聲解釋道:“原本這些工坊和倉房都應該是放在應天往太平府那一片地方上的。后來還是應天府的知府上了奏章,說有些東西放在北岸更加方便,所以才都挪到了這邊?!?/br> “應天知府不是你的師弟鄒學玉?” 朱允熥淡淡的提了一句,目光幽幽的從高仰止臉上掃過。 知道太孫什么都明白,高仰止臉上也不尷尬,依舊是笑著道:“自回京,臣倒是一直不曾再見過這位同門師弟了?!?/br> 我們是清白的,你就算是皇太孫,也莫要搞事! 朱允熥呵呵的笑著,轉口道:“鄒學玉是不是等上元門碼頭建好,連通玄武湖的新水道挖好,就要在江浦縣這邊新建碼頭了?” 說完之后,朱允熥便目光平靜的注視著高仰止,看著對方臉上的表情微微的有了些變化。 高仰止終于是露出了尷尬的笑容,小聲道:“臣似是瞧見過這道奏章,內閣倒是也批紅同意了?!?/br> “你們都是在交趾道積攢了無數經驗的人,為官之道自是熟稔。如今多少人回應天了,既然回來,就將當初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施政于京師之地?!?/br> 朱允熥說著話,瞧著高仰止欲言又止的模樣,便舉手繼續道:“雖然如今只是開始,但應天周遭若是太多工坊冒著濃煙,也不好看,遷來江北,讓京師遠離濃煙,又可方便江北貨物發送,鄒學玉想的很好?!?/br> 高仰止頷首拱手:“倒也是存了私心,這些工坊和倉房留在應天府,則稅賦自然也留在應天府的?!?/br> 朱允熥撇撇嘴:“這是他們應天府的本事,別人看上了這些工坊,只管自己去建?!?/br> 從應天城外皇莊里頭的女子集中紡紗織布開始,再到太平府礦那邊因地制宜建起來的一座座工坊。 如今整個應天府周邊,已經有無數的集中人力工坊建成。 有那些絡繹不絕的外商前來,至少當下朝廷是不用擔心做出來的東西無人問津,最后只能盡數收進倉房里面吃灰。 這話高仰止選擇沉默。 按著殿下的意思,這是要地方上的官府打起來才成。 朱允熥有些索然無味,望著人頭攢動的浦子口,轉口說道:“應天府要建上元門碼頭的事情很不錯。凡是此類涉及軍國之事的東西,朝廷往后還是要一步步的有官民之分?!?/br> 高仰止立馬回道:“內閣已經在安排應天周邊有關事宜,爭取往后不會誤了百姓商賈行運,也不能耽擱了朝廷的軍國大事?!?/br> 這時,碼頭棧橋上,京軍千戶牛大富已經是抵著刀,威風赫赫的走了過來。 牛大富到了近前,立馬是抱拳低頭,砰砰作響。 “末將參見太孫殿下,見過高閣老?!?/br> 朱允熥側目看向牛大富:“可是戰馬都已上岸?” 牛大富點頭:“回殿下,現在便可繼續啟程前往中都鳳陽?!?/br> “那就出發!” 朱允熥低喝一聲,在田麥帶上來的官兵簇擁下,穿過人群擁擠的浦子口。 等出了浦子口的范圍,又有一片另一種熱鬧的場面出現在朱允熥的視線里。 已經騎在馬背上的朱允熥,揮著手中的馬鞭指向前方:“這是通往鳳陽城的水泥路吧?!?/br> 高仰止望了一眼,便側目看向一旁騎在馬背上的白玉秀。 “這事情,微臣倒是知之甚少,還是有勞白主事與殿下奏對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