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87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解翰林……解翰林……就讓我們歇一歇吧?!?/br> 監生們開始集體呼喊著求放過。 涼棚下,袁素泰望著亂作一團的監生,臉上卻是露出笑容。 而剛剛趕來的鄒學玉眨眨眼,望著這幫整日里只會給應天府招惹麻煩的監生,此刻一個個癱軟在地,心中竟然是生出了一股得意和看戲的喜悅。 解縉終于是抬起頭直起身,向著周圍看了一遍。 “殿下?!?/br> 他呼喊了一聲,見到朱允熥停下手上的動作,抬起頭來。 解縉這才沖著周圍的監生們喊道:“當真都累了?” “當真!” “千真萬確!學生不敢騙解翰林,學生是真的扛不住了?!?/br> “學生要是裝樣子的,便叫學生出門別雷劈死!” “……” “解閣老,學生真的是累得不行了……” 紅薯地里響起一片訴苦聲。 解縉點點頭,望了一眼收獲進度還不到一半的紅薯地:“也到正午了,等下上林苑監就會送來我等的午膳。只是在此之前,我有一個問題,一直不曾能得到答案,想要問一問諸位?!?/br> “解翰林只管問,學生們但凡知曉,定然是知無不言!” 能動嘴就不動手。 只是回答解閣老的一個問題罷了,監生們當即也不曾多想,便滿口答應下來。 解縉開口喊道:“朝廷近來有草原上瓦剌部的使臣到來,要與朝廷結好,內閣的意思是,要送些糧食物資過去,以示我大明的王道仁義?!?/br> 問題忽然轉變到了大明對外政策上。 只是這個問題,顯然是有史可鑒的。 監生們大多只是稍稍一想,便開口附和了起來,不少人甚至開口認為內閣此舉乃是公正思量。 解縉卻是又道:“這其中,便包括爾等今日所挖的紅薯……當然,這一整片紅薯地的產出,都將會被送去瓦剌部?!?/br> 說完之后,解縉目光靜靜地注視著周圍的監生。 這一下,人群開始有了些不一樣的動靜。 朝廷要送些東西給瓦剌部,好穩定邊疆局勢,這一點歷朝歷代都在做,大明自然也能做。 但忽然,要送的東西,變成他們剛剛不斷求饒前才挖出來的紅薯。 監生們心中開始生出不愿意來。 勞資在這里辛辛苦苦挖出來的紅薯,好不容易才能求了歇息片刻。那什么瓦剌部說一句結好,哭窮兩下,就能白的咱們這些人辛辛苦苦挖出來的紅薯? 只是沒人開口大聲反對,但群體的沉默卻是表現的清清楚楚。 解縉又道:“看來都是贊同內閣此議的?!?/br> “學生不贊同!” “瓦剌部要與我大明結好,該是他們送東西過來才是!” “這紅薯,若給我大明百姓,此間紅薯地,能養活多少人,憑什么給那些瓦剌人!” 一時間,紅薯地里掀起莫名的反對。 解縉望了一眼不遠處面帶笑容的皇太孫,他舉起雙臂向下壓了壓。 “看來是本官想錯了?!苯饪N好似是在自嘲的笑了笑,又道:“爾等可否說一說,為何不贊同內閣這個想法?” 為什么? 解縉這話,一下子給監生們問住了。 他們自然不好意思承認,這是因為自己辛辛苦苦挖出來的東西,不愿意給了別人。 解縉笑笑,繼續說道:“農桑啊,本來就是苦事情。爾等今日不過勞作半日,便已經苦不堪言,百姓卻要年年勞作,年年倉無滿時。 農桑之苦,乃天下之苦也。 爾等皆為國子監生,朝廷儲才之人,日后部堂閣員之姿。 爾等這雙肩,能否日日復事農桑?能否扛起天下社稷?” …… 第四百七十九章 誰能喂飽百姓就用誰 紅薯地里頭,話題的高度突然一變。 解縉作為當朝內閣次輔,與其他內閣大臣共同總領朝政大事。 今日此地一問,滿場靜默了下來。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僅僅是挖了半日的紅薯,他們就已經累到崩潰。 若是日日如此,便是這些國之驕子們,也難以保持往日的驕傲,在這個問題下,照樣是底下了高傲的腦袋。 解縉擺擺手,與一旁的老農抬著裝滿紅薯的籮筐,走到了紅薯地旁的田埂上。 隨后解縉拍拍屁股,便席地而坐。 監生們自覺地向著解縉的位置靠攏過來。 當人們聚集的差不多。 解縉看向這些大明朝未來各級政府衙門的官員:“挖紅薯便是今日本官為你們授的課,現在可知本官為何要如此做?” 監生們眼里露出清澈的疑惑。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就能脫口而出,可是到了嘴邊卻又不敢確認。 “先生是覺得農桑之于社稷,重于泰山吧?!?/br> “國朝一應用度,皆在農桑之上,無農桑,百姓饑餓,朝廷難有賦稅。先生,是這個原因吧?!?/br> “先生,學生以為……” “……” 終于,在少頃之后,開始有監生們試探著回答。 從這些建生門的稱呼上可以看得出,基本都是心學子弟。在國子監里,也唯有這些心學監生,才會對解縉以先生相稱。 然而也有些人卻是心中不屑。 天底下億兆百姓,總得有人是要去種田的,終年從事農桑。那自然也有人合該是坐享其成,不事農桑,就能得到常人一輩子都享用不到的事物。 解縉點點頭又搖搖頭,但臉上卻是欣慰的笑容:“雖然未曾足數,但你們也都說了一些。 今日與爾等說農桑一事,倒不如說是在與你們說我大明社稷之事。 農桑究竟是什么?” 解縉停頓了一下,目光在眼前這些年輕人的臉上掃過。 不遠處的朱允熥面帶笑容,今天這一堂課,或許不能在所有人身上起到作用,但他相信至少會讓這些還未曾涉世太深的監生之中部分人清楚其中的關節,在未來某一日為官的時候,還能記起今天的這一堂課。 解縉沒有停多久,便開口說:“農桑便是社稷!農桑便是大明!若無農桑,便無大明!” 大明文淵閣內閣大臣、翰林學士的聲音,在偌大空曠的鐘山下傳遞著,進到每一個人的耳中。 這是大明第一次公開說明,農桑一事就是大明的社稷。 哪怕再次之前,人們心中亦是如此認為,但從當朝內閣大臣嘴里說出來,卻又是另一種態度。 解縉面色鄭重:“吾輩中原先民,自洪荒蒼茫之中而生,立于萬族之間,衣不遮體、食不飽腹、居無定所,借天地之火,而生萬物。 牧蒼野之物,歷三皇五帝,乃至夏禹商湯。 民無食,國不穩,必勝亂,天下蕩。 漢文景,倉稟實,則有漢武之強。 隋人治國,方有大河開鑿之底氣。 盛唐親農,皇帝耕耘,便有武周一朝,亦可再有開元盛世。 民無求,唯有衣穿,腹中飽,居有所。 一村有糧,則一村無亂。一縣有糧,則一縣無賊。一府有糧,則一府之地絕無盜搶。一道有糧,此道則無叛亂生。 今日爾等為國子監生,學于課舍之內,不知農桑,不知何時耕耘,何時收獲。來日為國牧守一方,爾等何以為官?” 解縉的課,還是上了起來。 紅薯地里不單單是監生們附耳傾聽,那些教習以及上林苑監的官員們也在靜靜地聆聽著,不遠處趕來的鄒學玉等應天府官員也沉下心思,回想思考著解縉的話。 人們開始默默的看向不遠處的皇太孫。 解閣老是皇太孫當初選定的人,也是太孫一步步的將其推到了內閣大臣的位置上,這一點朝堂上沒有人不知道。 解縉此刻的言論,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太孫的意志。 人們看到了解縉在授業,卻同樣也看見了,這是皇太孫在轉達大明未來的意志所在。 解縉輕咳一聲,抓了一把腳邊的泥土,緩緩舉起,然后松開手掌,那些泥土便順著他的手指縫飄散下來。 他笑了笑,搖搖頭:“圣賢文章可治國,半部論語治天下。此間之言,世人傳閱多年。本官從未覺得不是道理,但世人如何解讀,卻又是另一回事。 半部論語治天下何解? 本官年長爾等幾年,或可一說。 此言非是直言學通圣人文章便可治理浩瀚天下蒼生,而是以圣賢文章修己身,孔子說仁愛,何以仁愛?對何仁愛? 朝廷以地方有無動亂考評官員,無亂則優評,若再有些許政績,便可為上評。更以平定動亂為上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