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56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這大概是為了給整條戰船平均配重,在后艙增加了兩臺蒸汽機之后,更換船頭的撞角,用以確保戰船不會后重前輕。 望著因為密封性而不得不斜插入水的傳動桿,朱允熥倒是也很想登船,親自體會一下。 朱允熥看了張二工一眼:“勞煩張侍郎安排船只讓我等登船?!?/br> 張二工心中無奈的長嘆著,拱手領命。 隨后他便轉身與麾下官員安排皇帝、太孫等人的登船事宜。 “讓人先回船上,叫蒸汽機熄火。再多叫走江船游曳于蒸汽戰船周圍,以備不時之需?!?/br> 張二工臉色凝重,隨著在朝中為官日久,他終還是體會到官場上的規矩和皇權的森嚴。 麾下領了命,當即便去江邊的碼頭棧橋上安排事情。 這一頭朱元璋已經帶著兩個大孫子,沿著最外側的造船平臺往江邊碼頭而去。 即便是已經看了許久,朱元璋對身邊造船平臺上的在建船只,也是感覺好奇和興奮。 他揮手指向平臺上最大的一艘在建戰船:“這是水師五千料的寶船吧,這一條船需要多久才能完工?” “回陛下,若在過往,這一條五千料的寶船,拋開備料備工諸事,僅在這造船臺上,就需要龍江造船廠一整年的光景才能打造出來?!?/br> 朱元璋抖起衣角,雙手背后,側目望向張二工:“如此說來,現在更快了?” 張二工朝著朱允熥拱了拱手:“臣等時前與殿下商榷,得流水同工作業之法。如今,便是這五千料的寶船,龍江造船廠也能在十月之內完工下水?!?/br> 朱元璋頓感好奇:“你與太孫商榷而得之法?” 張二工連連點頭,稱贊道:“太孫殿下天資穎慧,實在是微臣所不能及的。微臣能有今日的這些功勞,全是太孫殿下所賜。殿下時常有奇思妙想,讓微臣等人茅塞頓開,事情也就辦的更順了?!?/br> 朱允熥有些無奈,整個朝廷,這話也就張二工能說。而他更無奈的是,就連張二工現在也變得有些‘巧舌雌黃’了起來。 一旁的朱高熾則是開口道:“有載,秦有同工同做之法,秦之強弩軍械,專人責成一處。想來,熥哥兒便有從此處借鑒之意?!?/br> 這話就聽的朱元璋愈發滿意。 老爺子連連欣慰點頭:“還是讀書的好,要多讀書,更要給書上的東西都用上才最好?!?/br> 說著,老爺子眼神激勵的望向朱允熥。 “近來做的不錯?!?/br> 朱允熥連忙躬身頷首,只是心里卻是嘀咕了兩句。 這些日子,因為自家兩個崽崽被養在乾清宮,自己在老爺子那里的地位可謂是江河日落,與過往那是大相徑庭。 朱元璋今天顯得很興奮,雙眼不停的在造船平臺上巡視著。 每見一樣新奇事物,便要拉著他的工部左侍郎張二工詢問細節。 只是張二工每每都是各種造船上的生僻工藝名稱脫口而出,朱元璋也不尋思去理解,就是拉著要張二工說道清楚。 便好似是隨著張二工的敘述,老爺子自己就已經親臨了造船的全過程。 二百多丈的路,很快便在朱元璋那濃郁的求知欲中走完。 江邊碼頭棧橋上,早就已經停泊了幾艘調過來的走江船。 在江心洲和岸邊中間的夾江里,下了船錨的蒸汽戰船上,最高的那根桅桿頂部,一名望手正手抱桅桿,不時的眺望向岸邊,時而又低頭,似是在與穿上的人通報皇帝的位置。 “爺爺小心?!?/br> 眼瞅著老爺子興致沖沖的就要直接跨上走江船,朱允熥輕喊一聲,疾步上前,輕飄飄越過棧橋和船舷,停在甲板上,探手伸向身形有些不穩的老爺子。 朱元璋手掌緊握朱允熥的手臂,這才止住因為準備不足便要跨上走江船,而有些晃蕩的身子。 待爺孫站穩腳跟,朱高熾、張二工等人也都一一登上船艙甲板。 望著前方的江心洲,因為腳下隨波逐流的走江船,而不斷起伏的畫面。 朱元璋微微一探。 朱允熥悄然看了有過:“爺爺有何心事?” “俺只是在想,這千里大江,中原百姓橫渡者至今夕又有幾何?南北往來,唯有渡船而過?!敝煸芭呐纳砬暗拇蠙跅U,輕聲道:“不知何時,我中原百姓才能平步越過這道天塹?!?/br> “天塹終有坦途日?!敝煸薀啄樕珗孕?,笑道:“潘德善在黃河河道上,以水泥筑造減水壩,抵御上游洪水,減輕下游沖擊。 此法若是成功,則中原這兩條大江大河,以及那無數的河道,再不需舟船便可橫渡?!?/br> 朱元璋頓時心中一顫。 他本只是一句暢想而已,卻不想竟然會從大孫子嘴里,聽到確鑿的可行性來。 朱元璋當即轉身,伸手抓住朱允熥的手腕:“熥哥兒!你將方才的話再說一遍!” 老爺子的聲音有些大,甚至是變得顫抖起來。 引得一旁的朱高熾和張二工側目看了過來。 朱允熥輕笑一聲:“中原橋梁歷來皆為石、木為主,因其質地,跨度至多不過數十百來米。而如長江黃河,河深水急,橋梁橫跨,不提建橋材料質地,單單是這水流流速,就能沖垮所有的橋梁?!?/br> “那水泥又如何確保所造橋梁不被沖垮?”朱元璋急聲詢問,雙眼滿是期待。 “孫兒與潘德善就黃河河道減水壩施工,做過推演。上游筑壩攔截分流河水,減水壩位置清理河床淤泥,深挖至底,澆筑水泥墩,層層累上。待水泥墩凝固,再清開上游攔水壩,則減水壩成?!?/br> 朱允熥徐徐道來,神色平靜。 他與潘德善,亦如他與張二工,往往都是就一個問題,提出一個可行性的解決辦法。 而至于究竟該如何解決,還是得要潘德善、張二工他們去具體探究。 自己擁有的只是這個時代所不具備的知識點而已,到底該如何實施,還得將就術業有專攻。 朱元璋皺眉細想,倒是也想起來河道總督前些日子,上過一道奏章,上面便有提及減水壩。 老爺子啊了一聲,臉色鄭重了起來,語氣也變得深沉:“減水壩又與跨越這大江大河有何干系?熥哥兒,若是我朝能將這大江大河之天塹,順服為坦途,你可知是多大的影響?” 朱允熥點點頭。 他想了一下那一句今日天塹變坦途。 臉上微微一笑。 “孫兒自是清楚?!敝煸薀纵p言細語,解釋道:“若是天塹變坦途,我朝百姓南北往來便再不需借舟船之力。而商賈行商亦可節省舟船之費,貨物再至售賣之地,百姓購進之價亦可節省?!?/br> 說到這里,朱允熥停頓了一些,看向老爺子。 最后,他才繼續道:“而最重要的是,若天下江河皆可變為坦途,我朝大軍南征北戰,將神速也,戰馬不停,大軍一往無前,朝夕而至。 應天出兵,無須舟船耗時,鐵蹄陣陣跨越江河,直往九邊塞外,暢通無阻,行軍之速倍增之?!?/br> 一支萬人的京軍,從應天城出發,前往宣府鎮需要多久的時間? 且不說往后的路程如何。 僅僅是從應天城跨過城外的長江,踏足江北之地,就需要一整日的時間。 水師戰船需要??吭邶垶炒a頭,將這萬余將士送往江北,且還要拉送戰馬、軍械、糧草等等軍用之物。 若有橋梁橫跨江面,一萬人的兵馬北上,只需個把時辰足以。 老爺子的眼睛已經開始放光了。 朱允熥輕咳一聲:“只要潘德善的水泥減水壩筑成,便說明朝廷可以借助水泥減水壩之法,在這江面之下打下一個個的樁子,高出水面,再于其上建造橋梁橋面,那時候則無需擔憂江河之水的沖刷,可保百年無憂,到那時天塹亦可便坦途?!?/br>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他不懂建橋一事,卻知道只要這些水泥減水壩的樁子若是當真能抗住江河之水的沖刷,那在這些樁子上橫跨建造橋面,絕對是可行的法子。 哐哐。 不遠處的朱高熾用手肘撞了撞身邊的張二工。 他轉頭看向這位質樸的新晉工部左侍郎,低聲道:“我記得沒錯的話,水泥一事,侍郎也是有經手的。今日熥哥兒所言,可否當真?” 張二工微微皺眉。 他燒水泥、造蒸汽機、造火車、蒸汽戰船,從事的事情到底還是和治河、建橋有所不同。 只是稍稍細想,估摸著水泥的可塑性和堅固性。 張二工沉吟良久之后,還是開口道:“只要潘總督的水泥減水壩真的能立在黃河河道之中,那殿下所言便絕對可行!” 僅僅是這么一會會兒的功夫,張二工已經想到了施工的辦法。 就算水泥減水壩存在不可靠,但只要它能立在江河中抵御水流的沖刷,到時候大不了將那些個水泥墩子建造的間距拉近一些便是。 水泥墩子建造的高一些,也可防備將來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只要橋面足夠的高,就不用擔心會被水流沖垮。 想著想著,張二工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著應天城外,長江上下游哪些地方是可以讓朝廷用來建造跨江橋梁的。 朱元璋這時候已經深陷天塹變坦途的暢想之中,以至于他自己都不曾發覺,自己抓著大孫子的那只手一直是緊緊的攥著。 “爺爺,到地方了,該上船了?!?/br> 朱允熥忍著手腕處的脹痛,望著走江船已經是靠在了蒸汽戰船旁接駁,立馬輕聲呼喚著。 “嗯???!” 朱元璋目光一閃,抬頭看向遮蔽住自己眼前整片視野的龐大戰船,連忙低頭皺眉,松開大孫子那條一直被自己抓在手心的手臂。 因為試驗,目下這艘大明第一條蒸汽戰船上,并沒有官兵,只有少數復雜戰船正常航行的水師水手和炮手,和數量眾多的匠人,在幾名自龍江造船廠獲封朝廷官職的匠官在。 自從張二工以匠籍成為大明朝的官員之后,朝廷亦是有過數次考功,從朝廷治下的匠籍里面遴選功績或是才能足夠的匠人,晉升成為匠官。 雖然只是末流,但影響卻是非凡的。 通過那條搖搖晃晃,掛靠在船舷外側的樓梯,朱元璋滿懷期待的踏上蒸汽戰船。 皇帝今天備受震驚和沖擊。 便是站在隨波顛簸的戰船上,臉上卻透著激動的光彩。 朱元璋舉目望去,巨大的桅桿,高高豎立在甲板上。因為是要停泊,對裝配的新式火炮進行設計試驗,以檢驗新式火炮在蒸汽戰船上的合配度。 甲板上飄散著的硝煙味,表明火炮的射擊試驗已經持續了很多次。 朱元璋在甲板上走到面朝江心洲的一側,望向岸邊一片被火炮狂轟濫炸后的場地,隨口道:“那些都是今日試驗所造成的?火炮在船上的準頭如何?威力又有幾何?若是戰船開動起來,又能否保證準頭依舊?”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深諳兵事,幾句話便將這蒸汽戰船最重要的問題指出。 張二工看向一直站在甲板上的一名綠袍匠官。 對方立刻會意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