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303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這時候,躺在軟榻上的朱元璋,不由側目看了過來。 朱標則是搖搖頭:“諸礦倭工還需三月一調。北方長城、戍堡常年皆需修繕,每歲到期,命山西道諸礦不得延誤調運到期倭工前往長城?!?/br> 解縉點頭,表明將此事記下。 這一條政策,總結而言,就是凡從倭國被運來大明,送往山西道等地煤礦上的倭人礦工,沒三個月就要換一個礦區挖礦。 每年,還活著的礦工,就要被送往北方長城去負責修繕長城的工作。 至于修繕長城之后的倭人礦工…… 大明每年總是在不斷的進攻草原。 這是一項極為隱蔽不可明言的國策,應天朝堂上從來不會有哪個不開眼的,拿這件事情來說事。 在每年數百萬兩金銀的刺激在,在已經擴充到兩萬兵馬的鎮倭大軍的不斷傳來新探金銀礦藏的刺激下,應天朝堂上君臣一直默契的認為,一座獨屬于大明的倭國,才是一座世間最美好的國度。 至于倭國何時會反應過來,何時會忍受不住大明的平衡。 揚州府、淮安府每日都在cao練的數萬善水官兵,足以隨時填充進鎮倭大軍的序列之中。 后世史書上不會記載,洪武年間每歲會有多少倭人被運到山西道,也不會記錄有多少倭人再也沒有回到倭國,更不會記錄每年在大明會死去多少倭人。 史書上,只會記下應天朝堂,一次次的賑濟北方的災情,一次次的不斷修繕壯大九邊的防線,戶部大倉一年年的加修。 史書上,只會歌功頌德大明皇帝的仁慈、臣子的才干。 而這一切,又將會圍繞著另一個人。 大明第一位監國皇太孫朱允熥。 “太孫今日在做何事?” 朱標輕聲詢問兒子的動向。 解縉微微一頓,而后開口:“先前臣去通政使司,聞聽太孫今日出宮,往西城外龍灣碼頭登佛郎機商賈之船,后又往上林苑監去了?!?/br> “解大紳,你覺得那小子說的畝產十石的糧食,這世間當真能有嗎?” 一道最顯渾厚威嚴的聲音,在解縉和朱標的身后發出。 兩人齊齊回頭。 只見原本還躺在軟榻上享受撂挑子的朱元璋,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是背著雙手,如同村中偷聽院墻的老農,面帶笑容的好奇詢問著。 解縉很老實。 他老老實實的搖頭回答:“陛下,臣不知道?!?/br> 朱元璋微笑著伸手拍拍解縉的肩膀:“那你覺得,允熥今日是在夷商的船上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了嗎?” 解縉沉吟片刻:“殿下從夷商的船上下來,就去了上林苑監,臣以為,大概是殿下找到了某幾樣東西?!?/br> 朱元璋輕嘆一聲,而后目光感慨的看向朱標和解縉兩人。 “若我大明真有畝產十石,足可功蓋三皇,德過五帝!” “我大明也將受萬世供奉!” 皇帝的雙眼閃爍,神色激昂。 只是動容之后,卻又很快的平復下來。 世間當真有畝產十石的作物嗎? 朱標在一旁善意的笑道:“父皇可要出宮,去上林苑監看看?” 太子爺這句話剛剛說完。 奉天殿外便已經是傳來了一陣密集躁動的腳步聲。 內官總管孫狗兒臉色一變,連忙從偏殿沖了出去。 少頃之后,只見孫狗兒臉色古怪的又走了進來。 不等他開口稟報外頭的動靜。 朱元璋、朱標等人,便見六部五寺的官員們,盡數都好似忘了規矩般,直接沖進了奉天殿偏殿里。 還不等皇帝開口。 以吏部尚書詹徽為首,入殿百官齊齊躬身:“臣等參見陛下,參見太子?!?/br> 幾人齊聲作揖之后,詹徽輕揮衣袍,滿臉紅光的高聲道:“臣啟奏陛下,太孫今日于龍灣碼頭夷商船舶??刻帉さ美苯芳凹t薯,此時已于上林苑監栽種,太孫言紅薯可畝產二十石。上林苑監無人不哭,祈禱上蒼足愿。臣等聞之,喜不自勝,情不自禁,入宮請奏陛下,往上林苑監,觀此上蒼所賜護國社稷祥瑞之物!” 二十石。 這個能夠掠動整座中原的數目,在奉天殿內回蕩著。 戎馬一生,殺伐決斷的朱元璋,眉角也不由一顫,而后抓住身邊太子的手腕:“二十石!” 朱標苦笑點頭:“您沒聽錯,詹尚書確實是說了二十石?!?/br> 而后,太子眉頭微微一皺,旋即快速平復。 他明顯的感覺到了老爺子手臂猛地一抖。 這是老爺子自從入主應天城,登基稱帝之后,從未有過的反應。 哪怕是在株連李善長等淮右開國功臣的時候,哪怕是在……母后和雄英薨逝的時候。 功德蓋過三皇五帝! 朱標和老爺子默契的對視了一眼,兩人心中之意不言自明。 “去上林苑監!” 朱元璋沉聲提氣。 此刻的上林苑監內。 前湖和琵琶湖之間的紅薯地,此刻之間一頂頂的屁股,兩瓣朝天,在一條條筆直的地壟旁移動著。 一片片的葉片被壓在地壟上,周遭壓出一個凹坑,稀釋后的農肥浸泡濕潤到泥土之中。 只需要一個夜晚的時間,這些現在還軟塌塌的紅薯枝葉,就會逐漸的盛滿活力,然后生根發芽,根系扎進泥土伸出,枝葉不斷的擴張,將整個地壟覆蓋。 一個橡木桶中的紅薯藤并不足以鋪滿整片紅薯地。 當橡木桶被撬開的時候,朱允熥從泥土中挖出了五塊紅薯,不是發芽長出紅薯藤的原種,而是長出紅薯藤后根系發展出來的紅薯。 這里面有個先后的關系。 卻也說明了這五塊紅薯是可以食用的。 只是,這也讓朱允熥不太確定,這樣的紅薯藤到底能不能繼續生根發芽。 如果不能的話…… 或許自己還要叮囑即將返回西班牙的范蟲,帶著大明的寶船走一遭他找到紅薯的那個海島。 當朱元璋帶著烏泱泱一幫官員,在上林苑監的官員指引下,來到紅薯地的時候。 正看到自家的大孫子,帶著一幫官員和農戶在一個個農肥坑里扦插紅薯藤。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就能瞧出,已經扦插了紅薯藤的地壟大約有三分地左右。 “臣去叫殿下?!?/br> 解縉上前,看了一眼因為忙于勞作而沒有發現皇帝到來的朱允熥等人,拱手對皇帝說道。 朱元璋卻是一揮手:“都噤聲,咱過去看看這小子農活如何?!?/br> 第二百九十五章 功可封禪 皇帝發話,所有人立馬噤聲壓住腳步,默默的跟在皇帝陛下的身后。 只是,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 官員們總是有著一股莫名的驕傲。 他們總認為,只要天下按照他們的設想去發展,就會天下太平。 當君主喜好武事,乃至于親征疆場,他們就會認為這是天下即將不穩定的開始。 而一個合格的君主,則應該賢明內斂,信任他們,并且要親農桑之事。 哪怕在絕大多數的時候,農桑上的收益大多進入到這些人的口袋里。 所以,當他們看到大明的監國皇太孫,撅著屁股,挽著褲腳衣袖,帶著一樣撅著屁股朝天的上林苑監官員,在紅薯地一絲不茍的扦插紅薯的時候。 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對大明最有意義性的表現,其重要程度甚至遠超那尚不曾被證實的二十石畝產。 而在紅薯地里。 彎下腰的朱允熥,鼻子里聞到的是泥土,混合著以農家肥稀釋之后的那股刺鼻的氣味,白皙干凈的雙手沾滿泥土,手指縫里已經黑了。 因為彎腰的久了,動的多了,臉上的汗水一滴滴的滴落在地壟上。 然而這卻給了朱允熥極大的踏實感。 只需要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這一片沒有扦插滿的紅薯地,就將新來第一次收獲。 下一年,朱允熥希望能將整個神烈山腳都種滿紅薯。等再下一年,大抵就能種滿整個應天城周邊的土地。 三五年的時間,以紅薯藤扦插的方式種植紅薯,就能鋪滿大半個直隸。 在對面地壟上扦插紅薯的袁素泰干的比朱允熥更細致,更用心。 身邊竹籃子里的紅薯藤枝葉已經快要用光了。 袁素泰朗聲道:“不曾想,幾株紅薯藤就能種下這么多的地。臣在想,能否等如今這些紅薯枝葉再長成紅薯藤,上林苑監可以取枝葉,再行扦插。如此,臣有信心能在今歲就將這片紅薯地種滿紅薯?!?/br> 這是發揮了主動積極性的事情。 朱允熥不曾想到,袁素泰竟然已經這么快就想到了加速擴大紅薯種植規模,擴大明年的紅薯種的計劃。 他微微沉吟,稍作思量。 這些扦插的紅薯枝葉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生根發芽張開,最多兩個月的時間就能爬滿地壟。 若是以此來算,這一片紅薯地很有希望能在今年就給種滿,并且保證都能長出紅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