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50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皇帝此言一出,滿殿之人屏住呼吸。 交趾一詞,并非憑空捏造。 自漢武滅南越國后,便在當時的南越國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施行漢王朝的直接行政管理。 隨后漢武又在整個天下設立十三刺史部的時候,將交趾在內的七郡之地分設為交趾刺史部。 而這個詞,更是源自于《禮·王制》之中。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是紋臉,交趾注曰“足相向”。 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又曰交阯。 只要征南大軍平定安南境,大明將從十二道變成十三道! 詹徽立馬請旨道:“陛下,若要設交趾道,朝廷當于大軍出征之后,選調朝中官員,前往鎮南關。大軍在前征討占城,交趾道有司官員穩定地方?!?/br> 既然朝廷是要將安南之地納入管轄,那么派遣流官自然也就成了應有之意。 “只是……”新任禮部尚書任亨泰卻是遲疑道:“南征之地,若行道府之制,建三司,所需官吏之數不少。朝中如今可能有余力,遴選老成謀國之人,余交趾牧民治理地方?” 這話自是問作為吏部尚書詹徽的。 詹徽則是很光棍的搖起了頭。 朝廷要是有足數的官員,他也就不會說出先前那番話了。 只不過,詹徽此刻卻是目光弱弱的看向了皇帝身邊的皇太孫。 朱允熥亦是上前,轉身面朝朱元璋躬身作揖。 “爺爺,今科會試雖有舞弊,然國朝取仕之心卻不能就此作罷。孫兒已命禮部擇期重開恩科會試,屆時爺爺仍可遴選天下英才為官?!?/br> 朱元璋點頭道:“天下英才輩出,朝廷取材不絕,此時咱已知曉?!?/br> “只是……”朱允熥這會兒也露出遲疑,轉而說道:“只是孫兒以為,南征之地若要長治久安,當派遣有真才實干之輩。便是交趾道新設,三司地方府縣官吏,亦要會經世之才。如此,才能令新征之地,今早納入中原?!?/br> 朱元璋身子向后靠在了椅背上,目光幽幽的盯著面前的大孫子。 他默默一笑,輕聲道:“太孫有何諫言獻策?!?/br> 朱允熥也不保留,直言道:“孫兒以為,重開會試,當要改一改了?!?/br> “改一改?” 朱元璋腦袋向后一仰,目光變得有些曖昧起來。 殿內,一眾大臣同樣目露疑惑。 詹徽卻好似明了些什么,卻又不是太敢確定,只能是好奇的看向說出要改一改會試的皇太孫。 朱允熥點點頭:“孫兒以為,若設交趾道三司,三司堂官自是由朝廷從朝中或地方選調官員前往。然地方還有無數官缺等待朝廷選調官員。如此,則今科重開便需要能選官上任之時,即可推行牧民之法的人。 在此之下,孫兒認為會試頭三天可不變,然后六天除卻詔誥表判及策論外,當增加算術、農學、律法、工學等科,以此選才,則能取更利交趾道穩定,心歸大明的官吏?!?/br> 現在還沒有到徹底廢除八股文的時候,只能一步一步的推進,先增加而后加重分量。 用真正的技術學科來替代詔誥表判這類固定的考試題目,將公文書寫融入到技術學科考題之中,才是最佳辦法。 不改圣賢文章便好。 在座眾人聽完了朱允熥的諫言之后,心中大定。 旋即,便有人反應了過來,抓住了一個并不顯眼的問題。 戶部右侍郎郁新躬身小聲道:“太孫所言,乃交趾道官吏?” 隨著郁新的開口,眾人亦是反應了過來,紛紛露出疑惑的表情。 要知道,官和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 朱允熥輕聲解釋道:“孤以為,今歲入京應試舉人便有六七千人之多,兩榜進士左右不過四五百人,朝廷要用人、地方有官缺,如今還有交趾道新設,處處缺人。朝廷,或許可以下旨,征辟落榜舉人之中,能力出眾之輩,前往交趾道充任地方道府副二之官或吏?!?/br> 說完之后,朱允熥又轉身朝向朱元璋,拱手抱拳道:“爺爺,孫兒請旨,朝廷可允諸征辟舉人,許他們充任交趾道官吏數載之后,可賜同進士出身,遷回中原或朝中為官?!?/br>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服別當官 征辟舉人為衙門官吏,這并不是什么稀有之事。 本身舉人就可以入朝為官,只不過最多只能在地方府縣兩級打轉,運氣好一點還能在退休前混個京官主事、郎中之類的做一做。 只是賜舉人以同進士出身。 這一點讓包括詹徽在內的眾人心生遲疑。 出身就是出身,若是當真只因為這些舉人為朝廷效力,做出了政績,便要賜予同進士出身,這讓那些真正的兩榜進士又如何想。 往后若是一直執行這樣的政策,朝廷的兩榜進士含金量,豈不就成了爛大街的玩意。 更重要的,若是往后出現個舉人出身被賜下同進士出身的人,在朝中做到了六部尚書的位子,那讓其他人怎么想,怎么去面對。 然而朱允熥卻就是要將已經在中原流行了數百年的兩榜進士給弄得一分不值。 到最后,只是作為一種學歷認證。 他當即又道:“朝廷正值用人之際,萬般謀略,皆為謀國。朝廷取材,便要不拘一格。用人朝前,論功在后。朝廷秉持仁義,則天下人才敬仰?!?/br> 這話是對詹徽等人說的,但卻更是對老爺子說的。 朱允熥說完之后,微微抬頭看向神色不明的朱元璋。 老爺子還未開口,一旁的朱標卻是先開口說道:“兒臣以為,此舉可試行于交趾道。激勵舉人為朝廷效力,更能免去朝廷對新征之地或出現貪官污吏的擔憂。更能效仿商君徙木立信之事,豎立朝廷公允仁義?!?/br> 太子開了口,更是那已經被大秦車裂了千年之久的商鞅來說事,且理由無比的公正。 這讓詹徽等人絕了心中的勸諫之言。 朝廷要在天下人面前,借新征的交趾道來立信,誰這個時候勸諫阻止,大概就要面對太子乃至是皇帝的問責。 你是不是想要阻攔朝廷豎立威信。 這個罪名沒人敢承擔。 朱元璋到此時,方才開口:“既如此,便于今歲殿試之后,朝廷下旨曉諭諸舉人吧?!?/br> “臣等遵旨?!?/br> 詹徽等人盡數起身,看著皇帝已經開始向著殿外走去。 這時,朱元璋又道:“南征之事,諸卿與太孫詳議,朝廷各部司科當以國事為重,務必不得延誤軍機?!?/br> 說完之后,皇帝便將武英殿交給了朱允熥,自己帶著太子爺出了武英殿。 朱允熥站在原地躬身相送,瞧著老爺子那模樣,似乎又是在往大本堂那邊去的。 少頃,武英殿里便只剩下朱允熥和一眾文武。 兩方相互對視一眼,朱允熥默默一笑,而后臉色鄭重起來:“雖此般我朝以交趾論之,然軍機征伐之事,卻不能有絲毫偏差,糧草兵馬未動之前,朝堂自是要有定乾坤之氣魄,全南征萬般事由?!?/br> 不能因為有錢就膨脹了。 不然就是土鱉。 在朝廷現在已經開始直接用交趾來稱呼安南的時候,朱允熥覺得自己很有必要給這些人緊一緊念頭。 詹徽等人躬身附和:“臣等知曉,萬不敢懈怠?!?/br> 朱允熥點點頭,示意眾人落座。 隨后,便指向那張巨大無比的大明堪輿圖。 “大明就在諸卿眼中,然而域外卻是一個比之大明更大的世界。行萬里路皆于足下,此次南征,或可為大明域外開疆拓土頭一遭。不論征南大軍亦或是交趾三司官署,孤萬望諸位當同心勠力,不負朝廷期許,為往后有可鑒之處計?!?/br> 這話氣勢磅礴,有吞并天下的暗示,讓常升等人心中不由一陣熱血。 只要大明有打不完的仗,他們這些人才能建立不世功勛。 軍人,當馬革裹尸還。 可詹徽等人卻又是另一番憂慮。 自古文武敵對。 數遍歷朝歷代,或許只有唐初,在唐太宗治下,才有那么短暫片刻的文武同心的時候。 那時候的官員,即可入朝為相,亦可點將為帥。足可謂上馬殺敵,下馬牧民。 只是隨著科舉制度的建立,世家大族的消亡,文武之分也就變得越來越清晰,且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到了前宋,更是出現了宰相門前,將軍不如狗的事情來。 如今大明還算安穩,文武之爭不算激烈,不過這也和建國不過二十五載,天下仍在征戰有關。 工部尚書秦逵這時開口道:“殿下,臣請朝廷盡快調撥錢糧于龍江船廠,將那三十余條大船建造完畢,用于南征之用?!?/br> 朱允熥看向郁新:“戶部?!?/br> 郁新立馬起身,沉吟片刻后看向秦逵:“不知二十萬兩可否足用?” “夠了!夠了!足以!足以!” 秦逵一聽到二十萬兩的銀子,頓時連連點頭。 已經多長時間了,工部就沒有一次見到這么多的銀子! 朱允熥卻開口道:“雖說征討安南還需籌備時日,但開國公可會同工部、戶部,先行抽調水師運糧船,前往杭州府轉運糧草至瓊州府,以為前哨。分運錢糧至廣西道,交由轉運至云南西平侯?!?/br> 常升、秦逵、郁新三人起身領命。 朱允熥又道:“瓊州府有一露天鐵礦,藏量驚人,冶煉簡易,且伴生金銀銅。工部此番亦要準備匠人隨同前往?!?/br> 瓊州府那座含鐵量高達百分之七十的鐵礦,終于是被朱允熥給抖了出來。 又是礦! 眾人從朱允熥嘴里再一次聽到礦藏,心中倍感意外,卻依然麻木。 秦逵輕聲詢問:“不知此礦位于瓊州府何處,殿下是如何發現?” 朱允熥說道:“此礦位于瓊州府昌化縣境內,沿昌江向上游而巡,便可尋到。乃是暗衛探查得知?!?/br> 一聽太孫提到暗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