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47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雖然他知道浙江道改制會成果斐然,卻不曾想竟然會有如此大的收益。 就如那夏秋兩稅,這些年浙江道因為七分山三分地,每歲兩稅至多不過征收二百七十余萬擔。 可今歲,竟然足足征收了近四百萬擔。 增加了一百三十萬擔左右! 而那商稅更是過分,近八十萬兩的征稅! 太他媽有錢了! 即便是朱允熥,這一刻也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惡狠狠的感嘆了一聲。 如殿內所有人一樣,太子朱標這一刻也是滿臉驚訝的表情,只是很快便反應過來,隨后看向夏原吉,沉聲道:“夏維喆,浙江道所奏之事可否屬實?” 夏秋兩稅多了一百三十萬擔,商稅直接平白多了近八十萬兩。 便不說其他如鹽課、茶課等征繳。 只是這兩樣,便足以稱之為大功。 夏原吉鄭重點頭:“回稟太子,浙江道所奏句句屬實?,F今,杭州府太倉有浙江道夏秋兩稅解押三百萬擔,稅銀六十萬兩,另有各課征繳無數。朝廷可隨時派遣官員,前往杭州府清點核算?!?/br> 這便是朝廷中樞直接掌握賦稅的好處,征繳的賦稅可以直接清晰明了的收取并解押到州府太倉之中,容不得作假。 太子露出了笑聲,很喜悅。 朱允熥回頭看向老爺子,直接這位此刻已經雙眼不斷的露出亮光。 隨后,他便看向朝堂上的百官,這些人個個神色震驚。 朱允熥當即沉聲詢問:“維喆,浙江道今歲兩稅、商稅、各課征繳,可否有盤剝之舉,百姓可否足衣足食,地方可否安居樂意?!?/br> 這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盤剝,不給百姓一點余糧,抄沒一個個商賈,多少錢糧都能弄來。 而國富民強才是朝廷最看重的事情。 夏原吉將本就高昂的頭顱抬得更高,將挺拔的腰板豎立的更加板正挺直。 “回稟太孫,浙江道百姓安居,家有余糧滿倉,衣食足。商賈經營順暢,經濟流通。浙江道今歲絕無盤剝強征之舉。朝廷可以此舉,命三司、錦衣衛去人核查,浙江道絕無遮掩欺瞞!” 一整年,夏原吉是走遍了浙江道十一座府縣,帶著人一筆一筆的核實夏秋兩稅、商稅、各課征收。 “浙江道成果璀璨,朕心甚悅!” 終于,在漫長的震驚之后,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親口肯定了夏原吉的公務匯報。 皇帝言畢。 文官班列無數人邁出了腳步。 吏部尚書詹徽搶到了最先的序列,衣袖揮舞,滿臉紅潤的站到了朝堂前。 “臣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請奏陛下,下旨恩準大明京師及余下十一道推行浙江道今歲改制事,為國增稅,為百姓增衣增食,開大明萬世太平盛世!” 還在惦記著戶部尚書的郁新,終究是慢了半步。 只得是依附在詹徽之后,躬身請命道:“臣附議,請陛下推行浙江道改制事?!?/br> 在后面,是更多的朝堂各部司科衙門的官員出班奏請。 “臣等附議,請陛下準改制事?!?/br> 這些人或是忠心朝堂,或是勵精圖治,又或是為國為民的忠良之輩。 目的不同,目標卻是一致。 而那些地方士族出身,家中良田無數,商賈依附的官員,卻如同坐蠟。 眼看著一位位同僚徹底拋棄了對浙江道改制之事的中立或徘徊態度,全面倒向了推進改制,心中已然惶惶不安。 風向已經變了。 誰都知道天下有很多錢,但誰也沒有真正想到,朝廷能有這么多錢,且不影響百姓安居。 要知曉,浙江道那可是七分山三分地的地方。便是這樣的地方都能有近四百萬擔的兩稅征繳數額。 若是將其換到直隸、湖廣、江西、河南、山東這些產糧要地,又會讓朝廷增加多少的兩稅收繳? 若是將商稅改制事推行到直隸,僅僅是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揚州府這幾個商賈發達的地方,又能為朝廷征收多少的稅銀。 不敢想! 不敢想! 誰也不敢想,那會是何等的光景。 戶部大倉,朝廷各地太倉,能不能裝得下? 這一刻,幾乎是大多數的官員,已經在琢磨著朝廷官倉能不能裝下征繳的兩稅、稅銀。 就連朱允熥也沒有想到,改變會來的如此之快。 可是他不知道,那些出班請奏的官員,有一多半除了看到朝廷能歲入大增的現實,也看出了這樁事情皇帝那里算是徹底定下,何不如這個時候自己做的爽快一點。 而朱元璋則是淡淡的掃過面前請奏的官員,看向了站在一旁的鎮倭大軍副將、會寧侯張溫。 “會寧侯,倭國事如何?” 皇帝并沒有因為浙江道的成果,急于對改制事下定論,而是問起了倭國的事情。 會寧侯張溫身軀一震。 在聽到夏原吉說及浙江道的事情之后,張溫已經在想他們這些人在倭國干的事情,還不能入了陛下和朝廷百官的眼了。 張溫輕咳一聲,緩緩開口:“回稟陛下,我朝鎮倭大軍去歲季秋出征,初冬抵達倭國石見地,聚工匠,集李氏朝鮮、倭國民夫,至今歲夏初臣出?;鼐r,共開采冶煉白銀五十萬兩整,此番正停泊于東水關外。另有銅鐵等產出今次未能轉運回京,存于鎮倭大軍大營之中。 另解押倭人三千運往山西等煤礦處。又有兩千余倭寇現今關押于蘇州府,由鎮海衛看守?!?/br> 張溫說的很清楚。 這次帶回了五十萬兩白銀就在東水關外頭,另有三千名倭人被送到山西挖煤礦去了,還有兩千多倭寇被關在蘇州府那邊。 五十萬兩對比浙江道近八十萬兩的稅銀,初一聽并不算讓人驚訝。 然而,只是訊息之間,便有人計算了出來,也醒悟了過來。 這他娘,鎮倭大軍去年冬天才到的倭國,要尋礦、開礦、挖掘、冶煉,今年初夏就裝船回京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足足帶回來五十萬兩白銀。 這往后少了前期的建造礦場的時間,再增加礦工,已經有人斷定倭國那邊朝廷每歲最低也能拿到兩百萬兩的白銀收入(史料石見銀礦于倭國每歲最高百萬兩白銀產出)! 一名戶部主事猛的伸長了脖子,重重的打了一個嗝,然后雙眼眼珠向上一番,人也就直挺挺的向后砸在了地上。 整個中極殿已經瘋了,這一刻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開始毫不顧忌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斷的議論著朝廷多出來的這些錢糧。 沒有當成戶部尚書的郁新,亦是癡癡的張嘴嘀咕著:“從來沒有當過這么富裕的戶部官……” “好!” 這一次,朱允熥率先開口,目光爍爍的盯著張溫:“鎮倭大軍為國創立大功,朝廷必當厚賞,前線將士皆有考功!” 大孫子的一聲呼喊,將已經不自覺陷入到夢幻之中的朱元璋給喊醒。 望著眼前已經徹底沒了早朝模樣的中極殿,朱元璋沒有任何生怒的意思。 他低頭看向坐在圈椅上的大孫子。 再看看這熱鬧如同市口的朝堂,一股子暢快到幾乎要大吼才能發泄出來的豪情,不斷的在朱元璋的心中滋生著。 “咱大明有錢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金錢的力量 中極殿內,進入到了一種神奇的狀態之中。 文武百官在經歷癲狂之后,卻是漸漸的冷靜了下來,整個大殿內只剩下一道道沉重的呼吸聲。 鎮倭大軍副將、鶴慶侯張溫,轉著腦袋左右張望了一圈,深吸了一口氣后,再一次躬身道:“啟稟陛下,鎮倭大軍數月前探的倭國本島西北海域,有一座名為佐渡島的海島,島上探得有金銀礦……” 大明還能更加有錢? 隨著張溫將被稱之為金銀島的佐渡島說出之后,中極殿內的文武百官已經自動忽略,這座佐渡島的歸屬問題。 郁新替在場所有人,問出了心中的期待:“鶴慶侯可知此島又能產出幾何?” “根據我軍營中匠人核算,此島可年出黃金不下萬兩,白銀與石見銀礦產出可不相上下?!?/br> 張溫輕聲回答,隨后目光緊張的看向文官們,生怕這些人再一次的瘋狂起來。 只是,這一次在聽到有如此豐饒礦產之后,朝堂上的官員們卻并沒有再一次癲狂。 實在是已經麻木了。 甚至,百官已經產生了一種,每年多出來這么多錢該如何用掉的想法。 朱元璋同樣是不知如何開口,壓在大孫子肩膀上的手重重的捏了兩下。 朱允熥抬頭看向老爺子。 “鎮倭大軍的奏報如何?” “有東水關外那五十萬兩銀子,奏報自是屬實的?!敝煸薀鬃聊チ艘幌?,悄聲回答。 佐渡島這件事,當初還是他在某個地方沖浪的時候,被一位朋友告知的。 這座島很大,整個島上好幾十處金銀礦脈,巔峰時期一年可產黃金一千五百公斤,白銀四十噸。 而整體礦藏量可達八十多噸黃金,兩千多噸白銀。 而那位朋友,還告訴了他在瓊州府的那座含鐵量高達百分之七十的露天石綠鐵礦。 朱元璋感嘆了一聲:“怎的倭國竟有這般多的金銀礦?” 怎么不會多呢。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著,在美洲大陸沒有被發現之前,倭國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產出地,整個倭國直接被西方稱之為金銀島。 “孫兒聽聞,倭國其實還有不少地方富有金銀礦藏,只是產量及開采冶煉,大多不如石見銀礦方便而已?!?/br> 默默的,朱允熥又為倭國的覆滅,在老爺子心中做起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