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御駕親征!
書迷正在閱讀:偏執受重生后想開了、影帝有了超能力、大明嫡子、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
乾清宮,崇禎皇帝說了什么呢?還沒等楊山蘆開口呢,他已經說道:“愛卿你什么都不用說了,因為我要告訴你的是……這次朕要御駕親征!” “什么?御駕親征?”楊山蘆果然就被嚇了一跳……這和歷史上的完全不一樣了呀!而且這位好端端的,怎么就想到了要御駕親征呢?這要是萬一有什么三長兩短…… 可是看到楊山蘆很是驚訝,并且明顯想要勸阻的樣子,崇禎皇帝卻是擺擺手道:“愛卿你且慢開口,你先聽朕說……按照你的判斷,這次出關援救錦州的戰役,最終會演變成明清兩國之間的大決戰,是不是這樣?” “這是肯定的——”楊山蘆就是點點頭道,根據他收集到的情報來看,皇太極一開始就做好了準備,派出4萬兵馬圍困錦州的(錦州城內有2萬明軍),而一旦等到我軍大規模增兵之后,皇太極就會立即傾巢而來的。 既然確定了這一點,崇禎皇帝就是接著說道:“愛卿,你可知道當初太祖皇帝打下江山后,定都南京,可為什么成祖皇帝又要遷都于此呢?” “因為天子守國門——”楊山蘆就是喃喃的道。 “沒錯!”崇禎就是陡然提高了一個音量道:“正是因為天子守國門!這是朕的責任!所以朕作為太祖血脈,成祖后人,值此國戰的關鍵時刻,又怎么能夠因為自身的安危,而畏縮不前呢?” “所以值此時刻,朕不僅要天子守國門!朕還要御駕親征,重現當年成祖之風采——犯我中華者,雖然必誅!” 我去,楊山蘆聽的都是熱血沸騰了!然后他也就明白了,這位不愧是崇禎皇帝?。。ó斎辉谠镜臍v史上,就算大明終于沒能回天,他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br> 換句話說他也是個有血性的皇帝!你想想看,在他登基之前,狗韃子不過是疥癩之患,只是在關外鬧騰而已。 可是在他登基之后呢,十幾年里就已經有四次入寇之患!并且每次都是掠我財貨,殺我百萬百姓就不用說了,甚至有一次都直接打到了京師城下,動搖國本了!這樣的屈辱,豈是他所能容忍的! 更不要說這一次,得益于楊山蘆的分析,他已經知道這是明清兩國之間的大決戰,不出意外的也是最后一戰了(也就是說正常情況的話,這一戰過后,就把我大清重新打回原始社會了) 所以他再不御駕親征的話,以后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而且崇禎皇帝也對楊山蘆有著絕對的信心(四萬玄甲軍呢),所以他必須抓住這次的機會,狗韃子你犯我京城?那么這次我就御駕親征! “皇上……”雖然楊山蘆還是很佩服的,可是他還想勸說一下,畢竟御駕親征確實很好,可是太危險了! 遠的不說,就像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那會還是明成祖朱棣之后沒幾年呢,明軍還很有戰斗力,國力也處在上升期,可是最后怎么樣?明英宗興沖沖的御駕親征,可是土木堡一戰,五十萬大軍盡墨!連明英宗本人都被韃子俘虜了?。ㄍ叽倘耍?/br> 所謂前車之鑒,后者之師,雖然楊山蘆相信,這次有他在,是絕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可怎么說,都沒有呆在京城來的安全??! 不過這一次,崇禎卻是罕見的沒有聽從楊山蘆的勸告,他就是決絕的道:“愛卿你不必再勸朕!我意已決!” 甚至崇禎皇帝都說了掏心窩子的話:“朕也知道自己才識學淺,身為太祖的不肖子孫,卻沒有學到太祖成祖那般的文成武德于萬一!可問題是,朕也想做一個好皇帝!想做一個能叱咤江山,平定天下的好皇帝??!所以這一次,朕是一定要出關的!” “所以還請愛卿,助朕一臂之力!” 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楊山蘆也就知道,再勸也沒有用了,他也只能跪下磕頭道:“既然皇上有此宏愿,微臣敢不從命!” 當然這樣一來,楊山蘆也就明白了,老爹楊嗣昌為什么不能當上這次的督師了……看他的樣子估計前幾天就知道了。 果然,接著崇禎皇帝就是對他說道:“所以愛卿你要知道,朕在御駕親征之后,京城里必須留下可靠人手,所以楊老愛卿就必須坐鎮京城,輔佐朝政的,所以這次的薊遼督師只能用洪承疇。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放心,先不說以你如今鎮國伯的身份,完全可以在大軍中擁有相當的話語權,就算是洪承疇和你有什么爭議的話,朕既然也出關了,還是可以給你做主的嘛?!?/br> “微臣遵旨——”既然崇禎都這么說了,楊山蘆還能說什么呢,也就只能遵命了,而且不得不說,崇禎對他還是很不錯的,就好像他之前治理山西的時候,崇禎一共給過他二樣東西……尚方寶劍,還有‘如朕親臨’的御賜金牌。 而現在治理山西結束了,可是崇禎收回的也只有一枚御賜金牌,尚方寶劍還是留在他手里(正四品以下都可以先斬后奏,含正四品,此外還有之前賜下的御賜蟒袍)。 所以有了這些東西,楊山蘆覺得說話還是有相當的底氣的,而且就像崇禎說的那樣,既然他都御駕親征了,到時候有什么不能決斷的事情,完全可以讓他來做主嘛。 既然這樣的話,楊山蘆也就默認了,不過他覺得有一點還是需要提醒崇禎的……那就是御駕親征既是好事,也是壞事,特別是在大戰爆發之前,需要絕對封鎖消息! 不然的話,如果被心懷敵意的人知道了,皇帝御駕親征了,京城空虛,說不定會出什么幺蛾子,包括出征的將士們,如果被他們知道皇帝都和他們一起出征,也容易太早點燃興奮點,所以還不如保密的好。 對于這個建議,崇禎還是欣然采納的……包括他之前,此事也只告訴了他老爹楊嗣昌一人而已,包括接下來三人商量之后,就是決定照此辦理,對外則是宣稱皇帝偶染小恙,所以不能上朝的,這樣來避開百官耳目。 至于對內,同樣需要保密,另外還要做到絕對的安全,所以三人商量下來后,就是決定再調集一萬神機營將士,隨同出征。 至于什么是神機營,也就是成立于明成祖期間,所謂的京營三大營,專門用于保衛皇帝的(五軍營,神機營,神樞營),并且這三大營,還大多都由勛貴子弟組成,忠誠度有保證,所以到時候崇禎就藏在這支軍隊中,平時不露面,這樣來封鎖消息。 并且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例如等到出關之后,雙方打到難解難分,在最最關鍵的時刻,忽然代表崇禎親臨的天子龍旗出現在戰場上,那種對于士氣的激勵…… 這樣籌劃一番后,也就差不多了,不過因為崇禎都御駕親征了,楊山蘆的某些計劃也需要調整一下。 例如之前他手下的一支尖刀部隊——特種營,只準備帶出來四百人,剩下四百人看家,不過現在嘛,楊山蘆就決定全部調出來(讓監察司什么的加強戒備),這樣到時候就有充足的人手,散布在神機營周邊,進行暗中保衛了。 于是這一夜,乾清宮的燭火,到了很晚才熄滅。 而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崇禎十四年八月十六日,出征大軍,也就是宣府、大同兩軍,和神機營將士,一共七萬一千人,在京師百姓的歡送下,浩浩蕩蕩的出了京師,往遼東方向開拔而去。 大軍出了京城之后,走的是通州、于田方向,直到山海關。 按照兵部給出的限期,是在九月到達山海關,九月十日之前到達寧遠,而這個期限,因為從京師到寧遠不到九百里,所以還是非常寬裕的。 并且等到大軍開拔之后,整整七萬大軍,那真的是無邊無際,不過因為都是老行伍,所以行軍還是非常有章法的……騎兵在前,步兵在后,輜重和火炮營什么的就在最后。 此外配合大軍此次行動的,還有數以萬計的押運糧草輜重的民夫,他們跟在大軍的身后,在京師到山海關的官道上,就像螞蟻一般忙碌往來。 沒錯,因為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而且此次的錦州之戰,出動兵力堪稱空前絕后! (預計出動的明軍總數將多達十幾萬,就算歷史上有名的萬歷三大征,狠狠教訓了小日本、蒙古這些番邦蠻夷的,三戰而定漢家疆土,鞏固我大明宗主國地位的三場偉大戰爭,都不到這個人數的一半!所以可想而知后勤運輸會如何繁忙了)。 而且為了此次作戰,朝廷上下,都是非常配合(因為在大明時報上,都宣傳成國運之戰了,事關國運,誰敢不配合?),特別是兵部和工部,都竭盡全力,征調了數萬輛小推車日夜不停的運糧。 (當然這種支持力度還是很正常的,先不說楊山蘆的老爹楊嗣昌,依舊兼任著兵部尚書,這次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之后,就等于是總理朝綱了嘛)。 不過就算這樣,楊山蘆治軍,一直是秉著立足自身,再依靠朝廷補給的原則,所以這一次,玄甲軍中依然攜帶著可供四萬大軍,食用整整一個月的糧草,這樣來確保萬一遇到突發事件之后,不會自亂陣腳的(當然這一點也是其他明軍很難學習的,其他明軍能有整個山西,作為糧食的補充基地嗎?) 行走近一個月之后,這一天大軍就到達了玉田,前方哨騎來報,玉田總兵、平東伯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各領戰兵一萬前來匯合。 而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眾人都是非常歡喜的……而這就是舉國之力??!并且這還遠遠沒有結束,等到了寧遠之后,那里就會聚集了更多的入援總兵。 就像什么山西總兵李輔明,薊鎮總兵白廣恩、密云總兵唐通,山海關總兵馬科等等,都已經于之前到達。 總之此次國運之戰,大明可以說把所有的籌碼,都推上了賭桌,就看會不會再和歷史上一樣,被狗韃子最終打得大敗虧輸,而狗韃子卻是一戰功成,最終號稱帝業定了! ps 鞠躬感謝書友yaojin2010的888厚賞!在這寒冷的冬日,這是對白馬最溫暖的鼓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