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沒有罪證之前,銘瑄帝對于三皇子究竟出格到什么程度是模糊的,只有一個大概猜測,但等到切實證據拿到手,銘瑄帝是真的非常生氣。 再有早上清若的話做對比,一個十六歲皇女都懂的道理,三皇子一個在朝好幾年的皇子還不明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么一對比,銘瑄帝只覺罰得太輕。 銘瑄帝說完三皇子之事,整個朝堂噤若寒蟬,朝臣們大氣不敢出,生怕成為銘瑄帝下一個收拾對象。 銘瑄帝坐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順順氣,這才繼續,“由華中一事牽扯出的官員腐敗問題已經不是地區性質,洛安亦然,朕甚痛心。朕決議組建都察院,此后專門負責所有官員的腐敗監察之事?!?/br> “各位,可有異議?” 連三皇子都快被踢出皇子之位了,這個時候皇帝說要監察官員腐敗,誰敢有意見,有意見的說不定皇帝就覺得你是腐敗的,第一個就查你。 一眾老臣一改先前的安靜,爭先恐后表示皇帝圣明,總之就是非常支持,沒有任何意見。 只是,吏部尚書小心翼翼的問,“陛下最此可有具體章 程,以及職務人選可有?” 吏部負責官員官職等問題,皇帝要組建機構,吏部都要出章 程,以及機構人員職務具體內容。 銘瑄帝點點頭,點人聽令。 “顧淮郅、穆清若?!?/br> 兩人往中一步跪下聽令。 “臣在?!薄皟撼荚??!?/br> “顧淮郅任都察院正御史,穆清若任都察院副御史。具體人員配置問題有你二人擬定之后報給吏部整合呈給朕審查?!?/br> 這一次,清若沒有自稱兒臣,同顧淮郅一樣。 “臣遵命?!?/br> 有順眼省心的女兒在眼前,銘瑄帝又想起了讓自己要組建這個機構的罪魁禍首,又視線涼涼的掃了一眼三皇子。 三皇子剛緩了口氣,被高臺上的銘瑄帝一掃趕緊低頭減少存在感。 他這種縮頭畏首的模樣,銘瑄帝想著鳳兮端莊大方,膽大心細的處事,更是恨鐵不成鋼。 銘瑄帝只負責宣布他要組建這個機構,定下他要定的人選,其余事項他自然不會管。 下朝之后吏部和禮部尚書一起找過來。 禮部要確認這個都察院的朝服以及辦公地點,就現在已經確定的二人都不簡單,顧淮郅還是神策軍統領,神策軍有固定的衣服,但是日后要上朝肯定也要有朝服。 清若更麻煩,她是公主,有事銘瑄帝膝下唯一的公主,這朝服若是她不滿意也難搞。禮部尚書都不敢指使其他人來,要自己來商議才放心。 吏部則要同二人商議里面的人員組成、職位品級之后報給皇帝核準。因為銘瑄帝未說品級問題,吏部尚書也不敢問,關鍵是從前的官員任免吏部都有已成的流程。往前太祖皇帝組建羽林衛和神策軍,羽林衛的品級是太祖皇帝自己定下的,這神策軍則是無品有權,為的就是權力平衡。 但現在銘瑄帝要組建都察院,從前沒有過,但吏部又不敢隨便報品級給銘瑄帝核查,一個是銘瑄帝心腹近侍,一個是皇女。而且聽著銘瑄帝所說主管所有官員腐敗之事,這權力不小,品級是個大問題。 前朝有專門給各部各司辦公之處,因為有事要商議,下了早朝之后一行人就直接去了吏部的議事廳。 吏部和禮部兩位尚書年級都不小了,兩個人磨磨唧唧,她和顧淮郅什么還沒說,那兩個人就自己在那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不合規矩,不合禮制。 早上起得太早,清若沒用早膳,今日早朝時間又比較長,下朝時她本想吩咐周鋅去準備些吃食,沒成想顧淮郅走在她旁邊同她說,“臣著人備了些糕點,甜系多,不知公主可喜?” 清若點點頭,有勞顧大人。 他們剛到吏部議事廳坐下,糕點已經上桌,還配了果茶和清茶。 清若嘗了些覺得味道甚好,就專心于吃糕點,喝果茶,沒去管兩位尚書的絮絮叨叨。 等吃飽喝足,清若放下手里的茶杯,接過身邊侍從遞過來的絲巾擦手指,敲了敲桌子。 “二位尚書是否討論出結果?” 兩位尚書停下,他們兩坐一邊,清若和顧淮郅坐一邊,四人對立而坐,看著兩人氣定神閑的模樣,一時莫名有些尷尬。 兩人對視一眼后搖搖頭,吏部尚書小聲開口,“未曾?!?/br> 清若神色淡淡,話語條理清晰,“都察御史正三品,副御史從三品。人員編制暫定一正御史,兩位副御史,兩個參事,檔案、記錄、信傳、賬務各一個。下設二十一待事衛,共三十人?!?/br> “王尚書先按此呈給父皇審核,父皇批準后再走吏部內部流程,如若父皇有批改之處勞王尚書先行通知一下我與顧大人?!?/br> “若職務品級定下,那朝服就按同等級來,都察院既是監察,那紋色便選白色。俸祿沐休照朝廷管理,辦公的話……我記得刑部辦公旁有空閑院落,就定在那,以后主要就是刑部與大理寺,距離近方便辦案?!?/br> 清若說完之后轉頭看顧淮郅。 顧淮郅坐在她旁邊,她說話時一直稍微側頭看著她,也不出聲。 她轉頭他就點點頭回應,“甚好?!?/br> 清若輕輕勾唇,她也覺得甚好,如果顧淮郅是她的上峰,這態度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