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日常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25
但娘家也沒有做絕,讓她揣著二十兩銀子節省一點花,等過幾年大伙兒把事兒忘得差不多了,再找個人成親,務必遠點嫁著,不然沒人敢要她。 當天晚上孩子就回來了。 邵大嫂的娘家看見邵大哥倒不像是大家預料的那樣劍拔弩張,反倒是頗有些抱歉,還說倆人過不下去是緣分到了,邵大哥年紀輕輕的不可能不再找,只希望將來再找對前面的孩子好點。 邵大哥無論對邵大嫂多少怨恨,但孩子畢竟是他的,立刻答應了。 結果前腳岳丈家走了,后腳媒人就上門,說手里有兩三個好對象給他挑,其中還有一個是沒成過親的大閨女。 大牛村的男人能掙錢,邵大哥跟邵坤是親戚,在旁人看來就是最好的成親人選。 邵大哥把媒婆打發了,剛休妻被折騰的有點心灰意冷,暫時不想找。 但所有人都知道就是早晚的事兒。 還暗罵邵大嫂為了二十兩銀子給新人騰地方,目光短淺…… 邵坤對事兒倒是沒有評價,他眼下還有另外一樁事兒要忙活。 師父姜安民找上他道:“我們辦學,你出點錢?!鄙劾がF在的糧鋪和果蔬鋪還有美食城都很火,想來也不少賺。 姜安民要推廣寒門學子讀書的事兒,本是一樁利國安民的好事兒。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銀子推不動。 他雖官職不小但俸祿不高。就是全拿出來也是杯水車薪,不得不出來化緣,可是那些商家被邵記擠壓的不輕。辦縣學希望他們出錢,頓時來了主意,希望上頭出面制裁邵記,這樣愿意多出一些錢。 這種事兒姜安民是不肯的,邵坤可是他唯一的一個入室弟子,又沒干什么違法亂紀的事兒。怎么好用官職出來制裁呢?結果些人耍無賴,意思是不制裁邵坤,一文錢都不會出。 弄的姜安民直上火。 找上邵坤,希望他能出點錢,別的再用縣里的稅收頂一陣,先把寒門學子入學的事兒推廣下去。 邵坤聽明白緣由,道:“既然別人不肯出,那銀子我包了?!敝苯幽昧宋迩?。 姜安民最近為事兒愁眉不展,本以為邵坤能拿出五百兩就行。沒想到邵坤卻十分支持,一下子就拿出五千兩銀子,夠他賺多少的。 為天下寒門學子么大公無私,這份情cao多少人都比不上。 姜安民犯愁的事兒突然迎刃而解,心情別提多高興了,有了五千兩銀子,夠蓋校舍,買筆墨書本了。 邵坤道:“就一點小小的要求,在校舍上寫明是邵記提供的就行?!鄙劾た刹幌袷侨喝嗣炊桃?。 姜安民早在幾十年前就是狀元出身,是有真才學的。寒門學子能有樣一個便利學習的機會,一定會如饑似渴的學。將來若真的有一個兩個考上科舉,也算是一份情。 人生在世,要么圖名,要么圖利! 他這輩子是沒啥大的野心,但是可以給兒子將來搭橋鋪路結善緣。 這些對姜安民來講都是小事兒,答應的十分豪爽。 他是實干的人才,又有白公子和關玉杰樣的左膀右臂幫忙,再加上五千兩銀子的威力。很快縣里開了樹人書院,下面還有一個小小的邵記二字。 瞬間讓不少寒門學子奔走相告。 這里有大儒講學,所有人都可以報名,通過測試者,束修交的少還包食宿。對很多外地的書生十分友好。 每年開辦春秋兩季招生。第一批計劃招收兩百人,但是寒門學子實在是太積極了。報名竟有三千余人。實在沒轍了又在原本兩百人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百人,個個都是十里挑一。有幾個好苗子連姜安民樣嚴格的人都十分滿意。 這種嚴格的入學選拔之下,能選上的人都是小有名氣的才子,甚至還有童生和秀才種帶功名的。 對他們而言能考上樹人書院心中興奮不亞于考縣學,學無止境,寒門不乏刻苦讀本筆墨都太貴了。想要讀下去就要家里源源不斷的支持,很多寒門學子天資極高卻因為束修和筆墨費被迫放下學業,壯志難酬。樹人學院一開,無疑帶給了他們繼續學習的希望。 校舍是新蓋的,連被褥都不用拿都是新彈的棉花,還有兩身衣服發放。筆墨有定量,學堂測驗考的好還能有額外的獎勵,這些都來自邵記的捐贈,邵記兩個字就縫在他們的被子上,衣服上,甚至纂刻在筆桿上,所有學子都非常感激。 甚至還把個書院私下叫為邵記書院。 好多商戶后悔不迭,沒想到邵記般無恥還打廣告。士工農商,商人地位最低,無論是養名廚養名妓甚至請書生們題字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花費高效果一般。邵記拿花小錢辦大事兒。援助縣學,只要經營下去絕對能在廣大學子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真是想不到??! 可是就算少繳納束修,包吃包住仍有寒門學子捉襟見肘。在縣城里總有些花錢的地方,想參加詩會,流水曲觴需要少量銀子,這都是提高名聲好的去處,沒銀子卻不行!就此邵坤還想了別的辦法。 這天,剛下了縣學,就有好幾個書生就結伴離開,來到了邵坤家米糧庫房邊。 “來晚了?!焙髞淼臅粺o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