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楊忠如言將話叫人給那些大臣傳到了。 一眾跪在宮門口以死明志的老臣聽完面面相窺,不得不說秦禛這態度讓他們很是心寒,尤其是那些年事已高的三朝老臣,要知道他們可都是一心忠于王氏的人,被秦禛翅膀硬了就卸磨殺驢也就算了,如今竟然還公然皺他們死呢。 但他們愚忠多年,并不敢將這過錯推在秦禛身上,于是便將自己如今受到的待遇盡數推在了宋巖身上,愈發認定了宋巖是個妖后,跪在宮門口老淚縱橫的哭喊,甚至有人口不擇言的直接將宋巖的身份宣之于眾,本意他是想要讓路過的臣子和百姓跟跟他同仇敵愾,拉宋巖這個妖后下馬。 然而無論是路過的臣子還是百姓在聽到他們所說的之后,一個個或許有吃驚,但更多的是對他們的不屑和鄙夷,以及對于宋巖太后男寵身份的不以為然。 “王后是太后男寵?是妖后,致使太后跟王上母子反目的罪魁禍首?” “呵?簡直是笑話,難不成太后不顧王家顏面不顧王上的顏面,公然召幸那么多男寵,還是王后教唆的不成?” “就是,先不說王后到底是不是太后的男寵,就算是,他到王上身邊之后做的事情也足以證明他的才能和偉大高尚了,值得我輩敬仰尊重了。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當初王后不過一介平民,怎能拒絕的了太后的召幸?” “就是,而且宮中早有流傳,王后可是在太后出事那天才進的宮,就算真的是被當做男寵抓進宮的,那也來不及跟太后發生什么???相反跟王上成就了好事,這說明什么?說明王后和王上本就是天作之合,天生的一對,妖后什么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br> 一眾大臣聽得幾欲吐血,指著那些臣子大喊他們謬論,不尊禮法,都是貧賤莽夫,結果自然是被一眾如今正春風得意的臣子了。 勝者為王,他們出生貧賤又如何?如今他們才是大權在握,深受王上看重的人,何必跟這些手下敗將計較,而后紛紛離去。 一眾老臣在宮門口生生跪了三天,其中沒有一個路過的大臣和百姓跟他們站在同一立場,甚至跪到后來,宋巖剛回宮就帶著人下鄉忙碌普及紅薯,據說是一種畝產高達五六千斤,而且非常耐旱的糧食,傳遍了王都之后,路過的百姓和官員在看到跪在宮門口狀告宋巖的這些老臣不僅一點都不同情支持,反而一個個面露鄙夷仇視起來,有的百姓還忍不住朝他們身上丟開了爛葉子。 “都是些什么東西,見不得一個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人好??!這種人也陪活著,怎么就不去死呢?” 一眾老臣個個被譏諷的紅了臉,他們能活下來就證明了他們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壞心,之所以針對宋巖一來是因為他們一心為王室結果卻被卸磨殺驢而心有不甘,將對秦禛的不滿嫁接到了宋巖身上,一來本就是群愚忠的老古董,認死理就覺得曾經做過太后男寵的宋巖不配做王后,于理不合。 但如今文武百官的譏諷,以及百姓的唾棄,讓他們中的好些人突然對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產生了懷疑,莫非真的是他們錯了?不應該拘于禮數? 有了這種想法,他們再去想宋巖自從到了秦禛身邊的所作所為,瞬間就深感慚愧起來,他們所說的妖后,一直都在為百姓富足國家安穩在努力,創下了一項項的功績,可以說除了是太后男寵之外并沒有什么能拿出證據的壞事來。王上和太后之間反目成仇是因為宋巖也都是他們的猜測罷了。 想通這些,支撐這些大臣跟秦禛對著干,反對宋巖回宮的脊梁骨瞬間就塌了,一群人雄赳赳氣昂昂自認為維持正義而來,如過街老鼠般灰溜溜的回了家中,并且下令以后的日子要靜修,不再出府門半步,說白了就是無言面對受過宋巖眾多恩惠,以后或許能夠富足無憂的百姓們。 秦禛聽到消息,譏諷嗤笑,頗為遺憾道:“怎么就沒跪死他們呢?” 楊忠忍不住道:“王上,再怎么說他們也曾一心為王室籌謀?!?/br> 秦禛聞言撇了撇嘴很是不屑,但到底是沒再說什么,這事兒便算是過了。如今這事兒便算是徹底解決了,秦禛幾天沒見宋巖,當即便問道:“王后呢?現如今在哪里?他還沒忙完嗎?還要多久???” 楊忠已經懶得無語了,心說王后人是去普及紅薯,做的是事關全國民生的大事兒,你當是小孩子過家家呢?三兩天就能忙完了? 至于還要多久,楊忠自然也回答不上來。 秦禛又在宮里等了一天,有事兒的時候為了不讓宋巖cao心,他還能忍,沒事兒了忍一天對他來說已經是極限了,第二天一早安排好了宮里的事情就帶著小逸安奔赴鄉下找宋巖去了。 宋巖彼時正在距離京城幾十里外的村莊里,帶著人站在村頭的樹樁上給當地的村民分發紅薯秧和講解紅薯的種法。 小逸安剛回到王宮里,秦禛又將他那二十個“夫人”召進了宮陪他玩,從小就沒有這么多小伙伴玩的小逸安興奮了幾天,倒是也沒怎么因為離了宋巖吵鬧,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見不到不想,見到了就想的委屈的要死。 小逸安就是這樣,被秦禛抱著從馬車里出來,他一眼瞧見宋巖,當即一癟嘴大聲哭喊:“爹爹!” 說著就掙扎著要從秦禛懷里下來,要往宋巖那邊跑。 秦禛看到宋巖失神一時不察,險些把他給摔了,反應過來忙跳下了馬車,將小逸安放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