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書迷正在閱讀:帳中一捻嬌春、那個起點文男主不開后宮、傲嬌神醫福公主、反派女配逆襲系統[穿書]、恃寵而嬌[快穿]、我們不是分手了嗎、穿成暴君便宜爹后我懷了他的崽、許愿曲、打真軍、穿成炮灰白蓮花后我成了萬人迷
神獸的身份早已經暴露,小白絲毫不介意釋放神獸的威壓鎮住這片樹林中的猛獸,不過也不排除會有些不長腦子的憨貨闖過來找打。 為了學潛水,三人來到此地,沐凝一雙黑色的小眼睛盯著前方,直到遠方的樹林漸漸透出光亮,耳邊也隱隱聽到清晰的海浪聲,激動的心情壓抑不住,在姑姑的肩膀上跳了兩下,像一個絨球原地彈起落下。 三春伸手在她背上撫摸幾下,叫她淡定一些,自己的腳步卻不自覺的加快了。 出了這片松樹林,眼前豁然開朗,腳下踩上細軟的沙灘,三春也覺得驚奇。隔著一片白色沙灘,不遠處是碧藍的海水,在陽光下透著寶石般透亮的色彩。 白色的海浪打上來撞擊礁石,在陽光下澎出浪花閃閃發光。從海灣處向外望,遠處的無妄海與青白的天際連成一線。 “是大海??!”沐凝飛落到沙灘上,化成人形,蹲下去抓一把細沙,握在手里把弄。 小白落在地上穩穩的站住,化成人形朝海水走去,示意兩人跟過去。 三春還在為大海的波瀾壯闊而震撼,沐凝在她腳邊堆沙子玩,眼見小白走遠,她立馬彎下腰去,單手拎起沐凝夾在胳膊下,向著小白的方向追過去。 這是一處大礁石后方,海浪打不進來,水面比較平靜,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的閃著,能看到水下的小螃蟹和小魚仔。 脫掉外衣疊好放在沙灘上,小白走進水中為兩人演示潛水的要領。 少年一點點沒入水中,在水下自由的游來游去,足足呆了半個時辰,驚呆了岸上兩人。沐凝也學著老祖宗的做法,潛進水里,只留三春一個人在岸上看著兩個孩子“游泳”。 “嘩!”小白從水里冒出來,海水嘩啦啦從他身上落下,露出水面的身體立刻變得干爽,瘦小的身板在三春眼中高大又偉岸。 “怎么不下來?不下水怎么學,還沒沐凝積極呢?!?/br> 三春猶豫片刻,伸出腳尖試了試,海水清涼沒過腳腕,而后看見小白站在她面前勾了勾手指,脊椎骨一緊,立馬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她拉進水中,腳底一滑,臉朝下趴進水里,在海面上砸下一個人形的水坑,澎起的海水打到了小白臉上。 突如其來的一陣水浪襲來,頭頂的呆毛都給他打濕了,然而泡足了水的呆毛并不服輸,艱難的從濕漉漉的頭發里爬起來抖落水分,“?!币幌铝⑵饋?。 “哈哈哈!”三春實在憋不住了,看著小白狼狽的樣子,自己坐在淺水里哈哈大笑起來。 “澎!”一大團海水迎面而來,三春因大笑而張開的嘴巴不幸被海水擊中,滿嘴的咸腥味兒沖上鼻腔,睜開眼就看見小白一臉得意的模樣,三春也不甘示弱,上手撥水回擊,一邊潑水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潛在水里的沐凝聽不見海面上二人打鬧,反而覺得水底安靜又溫暖,像是躺下姑姑的懷抱里一樣讓她心靜。 等到太陽偏西,空氣的溫度開始降低,三人從水中走出,在沙灘上排排坐。 圓圓的太陽就在前方,仿佛走到白天相接的地方就能碰到它。傍晚的太陽在海面灑下金色的陽光,在海灘上落下三個互相依偎的影子。 突然,原本就較高的影子上突出一個小尖尖,鼻子很靈的沐凝聞到了姑姑身上的香味,轉頭去看,驚的原地站起。 “姑姑!你頭上長了一個芽芽!” “哈?”三春緊張地摸摸頭頂,果然多了一個小手指那么高的嫩芽,仿佛晴天霹靂擊中了她的腦瓜。 “我就知道我不能下水,泡久了水我就發芽了!”三春蹲在地上抱頭委屈,“還是泡的海水,長出這芽也不健康,估計一會就死了?!?/br> 不用一會。小白站起身來湊過去,俯下身,張開嘴巴“啊嗚”一口,把小芽吃、掉、了! 剩下一小截芽莖兒估計也沒反應過來,剛剛長出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轉眼間就成了鳥嘴中的美味佳肴。過了一小會,芽莖兒開始枯萎變黃,最后消失了。 長生草發芽,嚼到嘴里跟普通的青草沒啥不同的味道,小白一度認為自己時不時會抵不住長生草的誘惑,總想來上一口解饞,結果真的吃到嘴里,味同嚼蠟,自己就跟啃草地的老黃牛一樣。 難吃,以后再也不吃了。 小白還在回味草味的時候,被吃掉芽芽的三春就像傻掉一樣呆滯了好一會,等到回過神來,摸摸腦袋,廢芽已經沒有了,如釋重負,仿佛剛剛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 太陽快要落下海面了,三春起身牽起兩個孩子的手往回走。 好奇心難耐,回家的路上沐凝忍不住就“長生草長新芽”的問題向姑姑請教,“姑姑,你怎么會長芽呢?我在書中都沒有看到過?!?/br> “這個……那個……”三春支支吾吾,一圈打太極給糊弄了過去,她哪里知道自己長芽是為了什么,增加發量?保持年輕貌美?草生第一次發芽,也沒有長生草跟她說過這事兒啊。 久而久之,三春又發覺了一點很重要的信息——她是這個時代,唯一有著千年修為的長生草啊。 怎么說也算得上半個珍稀物種,還是要愛惜自己的羽翼。 夜里人影稀少的時候,三春陪著沐凝回了一趟艾蘭軒,看望化成原型的良容,還有獨守狗窩的小豆子。 再次扎根生長的冰凌雪蓮四周布下了冰冷的結界,兩人無法靠近,沐凝只在不遠處望著自己的母后,她從未見過如此安靜純粹的母后,老祖宗幫母后消解了怨氣,讓她在此靜養修煉,或許這就是母后最好的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