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穿成學神的小作精[穿書]、穿成炮灰白月光后[穿書]、卡牌密室[重生]、賞清歡、網戀撩到未婚夫
什么?超距接駁事件表現出了我們社會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和資源不均等? 可政府一直都在大力支持完美人造孕囊技術的研究啊,這不就證明政府一直都在追求平等的生育權么,四舍五入就是在支持所有的平權啊,是非常政治正確的??! 就這樣,顏晉耘就成為了政治正確,他的研究就成為了政治正確。 當一期實驗結果被寫成論文在權威雜志上刊登時,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歌功頌德,一方面歌頌顏晉耘,一方面歌頌官方在平權方面的態度。雖然普通人大都看不懂高深的論文,但這不妨礙他們訂購電子版的專業雜志,用以表達對這項研究的關心。 真正的專業人士都知道,顏晉耘的研究看似很順利,但所有的生物實驗都有一些既定的流程要堅守,尤其是涉及到人體和生育方面的實驗,所以就算他會一直這么順利下去,還需要經過很多輪的驗證,想把數據轉化為生產力說不定需要好多年的時間。但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在第二期的實驗論文中,顏晉耘表示他們研究室在實驗過程中有了意外的發現——他們疑似找到了基因崩潰的可能原理。 這相當于是什么?相當于在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人人談癌色變時,忽然有個年輕的學生站出來說,他對于癌癥治療有了一點可能的思路。不不不,或者比這還要令人難以置信,畢竟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已經知道癌細胞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了,也發明了很多手段去延緩患者的生命。但在這個時空,人們連基因崩潰的原理都沒搞懂??! 要不是顏晉耘有顯著的前期成果擺在那里,肯定有無數人懷疑他在嘩眾取寵! 但現在別管大家信不信,當普通人還在討論這是真的嗎?這一切是真的發生了嗎?已經有頂級專家試圖聯系顏晉耘,表示想參觀他的實驗室,好拿到第一手數據。 基因崩潰癥為何會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得了這種病的人,如果把患者體內的基因比作是一只精美的花瓶,按說這個花瓶是無比堅固的,就算在成長、衰老的過程中會慢慢出現一點瑕疵,但永遠不影響它的精美。但是,忽然有一天這個花瓶就被砸碎了,碎成了毫無規律的很多的片段,之后它們又毫無規律地重組,呈現出徹底的混亂狀態。起先可能只是幾個細胞內的基因出現了這種問題,然后就是某一類的細胞全部出現了這種問題,最后是全身的細胞都會出現這種問題,人體這個儀器徹底崩潰了。 可以想象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患者有多痛苦。 顏晉耘在論文里說,他們經過反復的試驗,發現人類各個部分細胞內的基因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是完整的個體。同樣把某個細胞內的基因比作是一只精美的花瓶吧,它乍一看非常和諧統一,但其實它的底座、兩只掛耳、整個瓶身都是獨立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獨立的部分“完美”粘合到了一起??善唇拥臇|西畢竟是拼接的,拼接技術再完美,縫隙依然存在,于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底座、掛耳和瓶身忽然分開了。 分開的過程非常不愉快,因為各個部分粘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分開時會出現傷口。就像是把掛耳從瓶身上撕下來時,會帶走瓶身上的釉,把瓶身弄得非常難看。同時,在體內激素的影響下,分開的某些部分會發生基因突變,好比說當底座剛剛從花瓶上分離時,它還是個底座,但受激素影響會突變成剪刀,剪刀又會去破壞瓶身。 到了最后,整個花瓶徹底分崩離析。 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基因并不是真正的花瓶,哪怕你拿著最好的放大鏡去看,也看不到它的拼接點在哪里??!在顏晉耘的論文中,這種拼接點不是直接觀察到的,而是用某種特殊的基因去攻擊整段基因,經過了不斷地打擊,才使得拼接點出現的。 那很多人就要質疑了,就算是一個真正完整的花瓶,你舉著小錘子一直去敲擊它的掛耳,也會把掛耳敲下來??!難道因此就能證明掛耳是非原裝的了?怎么可能! “上官紀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年輕人,如果他腳踏實地,未來肯定會有一番作為。但這一篇論文非?;闹?,不過是一個急于成名的年輕人的荒唐之言罷了!”星網上,有專業人士公開批評顏晉耘。這個怎么說呢?這里頭可能真的沒有什么陰謀詭計,只是這些專家無法接受顏晉耘的理論而已,就像愛因斯坦當年也無法接受量子力學??! 但是,這些持質疑態度的專家卻無法解釋底座受激素影響突變成剪刀后會把瓶身和掛耳都剪得稀巴爛這一現象。被小錘子敲下來的部分為什么能突變,其他部分為何不能突變?突變的部分為何要去攻擊其他的部分?仿佛它們在基因層面是敵對的。 這部分人是支持顏晉耘的,科學精神就在于質疑。因為顏晉耘公開了“小錘子”的數據,所以這些人馬上可以去重復顏晉耘的實驗。當花瓶稀碎后,他們觀察到的細胞狀態和基因崩潰患者臨死前的細胞狀態是一樣的!他們認為,哪怕顏晉耘的理論中存在一些不完美甚至是錯誤的地方,但這個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似乎真的撬開了基因崩潰癥的一個小角!那么,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撬開更多的縫隙,早日搞清楚真正的真相。 這兩派專家展開了持之以恒的學術爭論。 一派默認基因的整體性,試圖用其他的方式去解答底座突變的問題;一部分漸漸相信了基因的非整體性,不斷為顏晉耘的原始理論添磚加瓦,增加更多有效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