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再不女裝大漢就要亡了!_分節閱讀_463
書迷正在閱讀:修無情道后我懷崽了 完結+番外、七個大佬覺醒BE記憶后、大草原上的小貓咪 完結+番外、替身的我跟正主在一起了、星期天的Omega 完結+番外、嫁給最喜歡的男人之后、穿成錦鯉太子妃、召喚玩家搞基建、鬼混、穿成校草的綁定cp 完結+番外
“嗯?原來江東這兒是這樣傳揚主公的么?”賈詡呵呵笑道:“所謂的品行,靠什么來評判?一個人的名聲?還是家室地位?” 他見少年人不說話,緩緩道:“顯赫的家族也可能培養出紈绔子弟,貧寒的家族也可能出現銳意進取、心懷天下的年輕人,主公任人確實不在乎名聲,可科舉制之下的官場,看政績升官的?!?/br> “科舉制?” “你不是要重振陸氏家業嗎?不考慮考慮去參加考試?”賈詡哈哈笑了起來:“今時不同往日,舉薦給主公的法子可沒用了,陸郎有大才,何不科舉考試場上揮墨成就一番事業?” 眾人聽賈詡說起他英明神武、膽識過人的主公,只當他是吹的,待到了北面的豫州,感受到萬千學子趨之若燕,紙張筆墨隨街可買,茶館酒樓做賦論策,放知曹cao的治下,竟已成了這副盛世光景! 張昭道:“科舉制,聞所未聞之制也,破前人舊規,舉天下士人為自己門生,曹cao的野心可不止是攝政王了?!?/br> 周瑜冷冷道:“今天下皆知魏王曹cao,無人知帝王,漢之亡,亡于曹cao之手傾覆。對改帝改年號,也不過是塊遮羞布的距離?!?/br> 孫權搖了搖頭:“天下之勢已不可挽回,無人可應對曹軍之鋒芒,若吾等退守江東,可聯合江之南面的友軍,或許能抵擋一二,阻止曹cao統一天下?!?/br> 而現在,荊州跪了,巴蜀地形復雜,外面的人進不去,里面的軍隊出不來,涼州那兒還在搞內亂,每一個能指望得上的。 荊州之士人,居于安逸環境過久,已經喪事了看天下的眼光。 周瑜也無能為力,只靠江東勢力,對上曹cao那就是以卵擊石。 他前頭剛說“天下已無英雄豪杰”,待來到許昌,只看見遍地英雄豪杰,客棧酒樓里隨便一撈就能遇上個名士。 許昌城的客棧還特別貴,每一處都寸土寸金,等他們到的時候,都沒有空房間了。 賈詡笑呵呵的拿出了自己的官印,帶眾人住進了附近的驛站。 這驛站是設置給官員與太學生歇息的,距離許昌城門較近,一日距離就可以跨越許昌城內外,左臨守衛軍軍營,右邊臨城中官道,后邊還設置了可以供學子暢談的會議室,庭院里的風景也不錯。 他們住進驛站,只見驛站里已經圍著十幾個穿著一樣顏色一樣款式衣服的文人,賈詡指給江東眾人看:“那是太學生,他們住在這兒可能是之后會出城去實習,太學里注重實踐活動,沒一年級都有他們特定的任務,教授出來的可都是善于實政的人物?!?/br> 學子們的年紀大約在十七歲左右,一個個青蔥少年人,朝氣蓬勃,臉上還有著學子的稚氣,早熟一些的也已經有了優雅的名士風度。孫權略過幾眼,只覺得每一個學子都不簡單。 學子們說起時政來并不避諱,這與太學之中的開明風氣有關,只從他們談論的字字珠璣,就可知道曹cao在其中花費了多少精力與人力去培養這樣一群未來的新鮮血液。 周瑜豎起耳朵聽了幾句,震驚于許昌城中的學風自由。當權者的治理風格,從其治下的文化風貌就可體現。 冥冥之中有個感覺縈繞在周瑜的心頭,不經意地瞥過去一眼,只見其中一位正與同窗激烈辯論的學子抬眸看了他一眼,那淺淺淡淡的一眼,令他心生波瀾,升起一種講不清道不明的預感。 “諸葛亮,我覺得你是在強詞奪理,你這樣是不對的,如果真照著你的論述,八卦之陣就不存在弱點,世間萬物都有弱點,你說話太過絕對,是因為你見識太少!” 那學子聽見同窗的激辯,回過頭去瞪人,言辭犀利地諷刺道:“司馬仲達,你若見識多,就想出法子來破解我這八卦陣,不是我見識少,是你太弱?!?/br> 意氣風發的少年人頃刻間就斗了起來,這兩位在人前明明都很有風度的溫雅少年人,只要一湊到一起,必定是天雷勾地火,斗雞碰斗雞,爭鋒相對,政見不合。 其他同窗們都熟悉了這樣的架勢,就任由他們去爭。 賈詡笑瞇瞇問他們:“你們不去勸勸嗎?” “不用勸,每次斗完他們還會湊到一塊兒喝酒?!绷硪粚W子回答道:“這時候可不能勸架,不然會被他們的代跑,卷入他們之間的爭斗?!?/br> “我們只是凡人,不想參與神仙打架?!?/br> “咦,你們看,有傻瓜去勸架了!” 那個傻瓜,就是好奇許昌太學學子的周瑜。 諸葛亮思維敏捷,言辭犀利,那雙嘴皮子翻來覆去從不用重復的語言,他站在一個論點上,那是能翻出花兒來的引經據典來論證自己是對的。 司馬懿思路跳脫,狡猾善變,最善于抓住一個人言辭中的漏洞加以抨擊,他的若是要論述自己的觀點,那必定會先將別人的觀點狠狠踩到坭坑里才罷休。 這二人一旦爭執起來,論個七天七夜都不一定出結果,誰若是擠在他們之中,那思路就會被兩方人帶著跑,一會兒被往這邊牽扯,一邊被往那邊拉扯,一左一右兩股思維做拔河狀,擠在中間的人能有多頭大可想而知。 周瑜年長他們六歲,已經是個年輕有人的新星了,繞如他學富五車,都抵不住兩個太學生的角力。 還是孫權出言才將人給救下,避免了他被兩個學子擠壓在中間炮轟。 周瑜心有余悸地被拉回,對孫權說了一句發自肺腑的話:“天下并非沒有英雄豪杰,而是他們都到了許昌曹cao處?!?/br> 他們到時,科舉考試已經到了由尚書省進行的“省試”,整個許昌都聚集了各縣、各州最優秀考核過來的人才。 對比許昌城中遍地都是金礦,對比寥寥幾位重臣的江東,再對比無人可用的荊州,令人不得不感慨曹cao屬下人才的“富有”。 饒是已經看穿了曹cao“野心”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認,科舉制可以摒棄氏族利益傾軋,最大限度地為朝廷網羅到更多地方上的人才。能想出這樣的制度并破除眾議進行實行,曹cao就已經成了天下士人心中敬仰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