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但再流量再大的愛豆,會氪金、做數據的活粉最多十萬了。歸根結底,還是小范圍內粉絲的狂歡, 只是陸鳴當時的路人好感度也比較高而已。 所謂的唱歌、跳舞、鋼琴、架子鼓技能,就只有粉絲了解、關注, 局外人只是聽說過,心里是不太服氣的, 但一般網友也不會跑到粉絲面前質疑他們的愛豆, 因為普通網友在論壇是打不過流量粉絲的。 在《母星》引起全民討論之后,很多原本對陸鳴無感的路人開始考古陸鳴愛豆時期的物料, 論壇經??吹交ㄊ娇滟濌戻Q的帖子。 【無語, 陸鳴跳舞真的好帥啊,我怎么會一直錯過他???這么火的流量,我都能做到視而不見, 所謂的追星絕緣體說的就是我了吧?!?/br> 【真的很難過,補完物料的我真的上頭了,我好喜歡舞臺妝啊,好喜歡耳釘啊,也很喜歡眼妝,現在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明才28歲啊,但感覺不會再有新舞臺了,正在循環去年他上選秀綜藝的舞臺。成為過期愛豆的舞臺粉也太虐了吧,這什么人間疾苦???】 【我又和大家不在一個頻道了。我看到好多艾草都特別高興自擔現在成為導演了,各種實績都碾壓曾經的對家。但我這個lllllllb的人瘋狂愛上了16歲的陸鳴,真的好元氣,好有活力,就是那種帥氣酷男孩。我當時在干什么???為什么追星都趕不上趟???明明這么火的流量,又不是小糊豆,我不了解還情有可原,怎么會發生我的理想型是當紅明星,我依然還是錯過他這種可笑的事???】 艾草的喜悅在看到豆瓣無心法師小組曾經嘲諷陸鳴的帖子被挖出來的時候達到了巔峰,甚至比看到《母星》票房創造內地票房破十億速度新紀錄還高興。 這是粉絲追星特有的心理,別人很難理解。 一般流量粉絲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愛豆出席活動、有新作品上映的時候,搜索愛豆大名和代號,如果看到路人發自內心的夸獎,就會非??鞓?,有一種自己喜歡的珍寶終于被其他人發現的喜悅。但很多時候,礙于大多數流量明星極其有限的業務水平,路人還是吐槽的比較多,粉絲就會在評論、轉發里懟人,并且發大量帶有愛豆美圖的微博,叫做“洗廣場”。 在不追星的人看來,這當然是迷惑行為,但對真情實感的粉絲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他們很難接受自己喜歡的人被批評。 28歲的陸鳴原本還處于一個男演員的上升期,是吸粉固粉的重要階段,而且作為流量明星,也很難成為無爭議的好評藝人。但因為他轉行當導演了,而且導演的這部科幻片還很成功,互聯網大多數聲音都是非常友好的,艾草不需要努力做數據、氪金,躺飯即可,陸鳴自己有實力,可以帶飛粉絲。 不過,越來越火的《母星》還是逃不過被狙的命運。 狙的點也是陸鳴早就猜到的情節設置從科學角度出發是否可行。 說來好笑,一般帶頭狙科幻片的都不是理工科大學教授或是相關專業人員,一些業余愛好者更喜歡開麥。 豆瓣《母星》討論區出現了一個長評,中心思想是這部電影里偽科學情節太多了,好多設定根本沒有可實施性。 陸鳴對此早有準備,他提前詢問過相關專業人士,并邀請他們寫文章進行說明。在針對《母星》的科學性爭議愈演愈烈的時候,陸鳴請他們發文進行一些說明與澄清。 文章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杠精并沒有放棄,因為一些人這么執著并不是因為對電影非常不滿,而是對陸鳴非常不滿,他們總要找到可以借題發揮的點,來貶低陸鳴的導演水平。 新被他們盯上的是《母星》電影里所反映的未來社會政府,他們認為聯合政府在2022年召集一批高精尖人才進入冬眠狀態是對個人意志的不尊重,提出后來要求科學家暫時封鎖基因檢測結果是對公民的不負責。 陸鳴倒不怕遇到這種挑刺的人,只是這幾位網友都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的小論文,卻很難讀懂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論點,他們的文章并沒有層層推進的邏輯,全是扣帽子式的下判斷。 這就讓陸鳴很難找到突破口反駁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說清楚自己得出結論的推斷過程,只是不斷地在用情緒化的語言重復自己的結論。 你很難有條理地反駁民科、民哲,因為他們的立論本身就不是基于佐證材料和邏輯鏈的,所以你的駁論也很難有針對性地一一推翻他們的結論。 陸鳴本人沒有發聲,有一些人文學科的專業人士出言駁斥這種貼標簽式的簡單解讀,也有很多普通網友diss這些人通篇胡言。 一些另類的小眾聲音并沒有影響《母星》的票房一路走高,10月底,《母星》票房達到55億,創造國產科幻片票房新紀錄。 2028年11月,《母星》依然在放映期,但已經不再是沖票房的主要時間段了,只是因為后續沒有更能打的電影上映,《母星》一直有觀眾愿意二刷、三刷,還不斷地有新觀眾走進影院觀看,所以院線一直給《母星》排片,沒有下映。 11月陸鳴發布個人自傳《22歲出門遠行》,他特地等到《母星》已經取得很高票房后,再發布自傳,就是為了避免炒作嫌疑。 在這本書里,陸鳴首次談及自己19歲到21歲的抑郁癥經歷,第一次向公眾公開自己的心理疾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