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陸鳴心里數著“一二三四五六七”,還是沒有人開口。 一場安靜的無領導小組討論,總需要有人先打破僵局。 陸鳴語氣和緩地問道:“關于主題,大家有什么想法嗎?” 無人應答。 陸鳴自顧自地說下去:“我們現在基本上就是兩種選擇,要么選擇原創作品,自己寫劇本,設計分鏡,拍一個短片;要么改編已有影片段落,這就涉及到版權問題,需要詢問節目組,他們是不是會后續接洽獲得授權?!?/br> 蔣婷婷是第一個接話的人:“我覺得48小時,時間很緊張,原創劇本恐怕來不及?!?/br> 陸鳴等了一等,還是無人主動接話,他就回應道:“是的,我也是這樣想的。就算緊趕慢趕,趕出一個原創劇本,恐怕完成度也不會太高。還是針對‘公平’這個主題,考慮一些已有的經典段落?!?/br> 其實他不明白在一個競爭類綜藝里,攝像機已經架好了,周圍三個攝影師對著他們六個人在拍,現在一切的表現都可能被剪進最后的節目里,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還會有人沉默不語?娛樂圈要是等著別人把機會遞到你手上,那恐怕是一場無盡的等待。 時間有限,他沒空和這些佛系選手干耗著,于是主動出擊道:“郭嘉誠、王凱旋,你們是怎么看的呢?感覺你們也想了蠻久了。郁翰、葛陽冰有任何想法也可以直接提啊,我們現在是一個比較隨意的討論,大家不用拘謹?!?/br> 郭嘉誠終于有了反應,說道:“公平這個主題很大,有很多切入點,涉及到社會層面的公平,個人際遇的公平,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內容了。我還沒有想好選什么?!?/br> 陸鳴聽出他弦外之音是打算自己一個人拍板定主題,但他并不信任郭嘉誠,于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說道:“是的,大家有想法都可以直接說,我們挑一個最好的。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你從社會層面談,太廣了,20分鐘的短片,有限的場地,3個演員,還都是男性,發揮空間不大。而如果從個人際遇的角度出發,三個人能演什么呢?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還是職場、校園,競選學生會主席公不公平,升職公不公平。這些問題可以談嗎?可以。值得談嗎?當然值得。但一共7組,我猜起碼三組都會是這個選題,那我們就很難出彩了?!?/br> 葛陽冰和郁翰依然奉行多說多錯的信念,緘默不語。 蔣婷婷很認真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陸鳴抓的點很準。我們組是三個男演員,這確實對劇本選材也造成一定困難,要在20分鐘里集中表現戲劇沖突,就需要矛盾點十分鮮明的劇本?!?/br> 陸鳴突然想到:“《十二怒漢》怎么樣?陪審團制度、司法公正,涉及到社會公平性的問題,除了司法公正的問題,還涉及到對貧民窟孩子的刻板印象,討論了社會財富分配公平性的問題。而且場景就是在一間屋子里,道具簡單,沖突強烈,背景交代容易,電影橋段又十分之經典?!?/br> 陸鳴提議一出,其余五人都點頭通過了。 《十二怒漢》確實是一部極其經典的電影。 陸鳴提出這個建議,除了考慮到題材本身、條件限制,還考慮到了他們這個臨時劇組本身任務分配公平性的問題。 在綜藝上,每個人都希望有表現自己的空間,《十二怒漢》完美滿足這個要求。 故事發生在一間屋子里,他們三個人選擇一個橋段,每個人都有鮮明的人物特點,有自己的發揮空間。編劇如何改編劇本使這個1957年的好萊塢電影故事符合2021年中國觀眾的審美品位,也足以體現功力。20分鐘固定在同一個場景——一間屋子里,如何處理特寫和長鏡頭的變化,怎樣把握光影,很考驗一個攝影師的專業水準。導演則對整個短片的節奏把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指點演員表現戲劇沖突,增加怎樣的合理細節來讓這個故事落地,是展示導演個人魅力的絕佳機會。 陸鳴為每一個人都考慮到了,他不清楚他們的性格、為人,也不想了解,他只是想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基礎上,盡可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無領導小組討論,你期待的是一場頭腦風暴,面對的可能是一群帶不動的隊友。 在正式開始拍攝之前,陸鳴提出大家都先休息5小時,已經是凌晨兩點了。 他當然猜到會有小組熬通宵趕工,但進過醫院、動了手術以后,他很惜命,五小時睡眠是他給自己設的底線。 作者有話要說: 《十二怒漢》確實非常經典,雖然是黑白電影,場景就一間屋子,十二個人,但不會讓人感到乏味,電影也不長,就90多分鐘,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一下,也會對英美法系國家的陪審團制度有更具體的了解。 第14章 《生死局》(1) 《十二怒漢》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年輕的男孩被懷疑殺死了他的父親,法院將要對他做出最終判決,由十二位男性組成的陪審團要對法院庭審的證據進行重新審視,他們決定著男孩最終的命運。如果他們十二人都認為男孩罪名成立,那男孩就會被判處死刑,而只要有一人認為案件還存在一點,陪審團討論就要繼續下去。 影片開頭只有一人認為男孩無罪,影片的主體則是陪審員如何發現證據鏈中的邏輯漏洞并改變立場,最后結局十二人都認為男孩無罪,走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