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顧闌謙繼續搗亂,在陸寧川的旁邊蹭啊蹭的。 搞得陸寧川都無心看電影了,心里什么難過全都被顧闌謙掃得一干二凈。 時間流過,劇情即將走到高潮,也就是最后的大結局。 陸寧川可不愿意錯過這一幕,連忙將搗亂的顧闌謙給推開。 新帝集結大軍已到城門之下,就等著沖進皇城,將那昏君斬于刀下,還天下一個太平。 帝都城門,安云鶴身穿銀色軟甲,身后是整齊劃一站著的皇城軍。 當今皇帝是個昏君,整天不理朝政,沉迷后宮玩樂,也許是知道自己所行所為定然惹得民怨奮起,又知各路藩王手握私軍有造反之心,所以從上位以來,重度征稅收斂錢財,一方面滿足自己奢靡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秘密養兵。 皇帝手握兵權,十萬大軍秘密駐扎在都城之外的山林,為的就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能保住自己一條性命,也能護住讓自己一生榮華富貴的龍椅。 可惜的是,皇帝不理朝政,又親小人遠賢臣,朝中完全沒有可當大任的武將。 安云鶴仰頭看著急得臉都白了的皇帝,嘴角微微勾起。 “陛下,臣可領兵前往,定不讓反賊入我帝都一步!” 朝堂中的人,一個個垂著腦袋,生怕被皇帝隨便點了他們一個。 誰都知道反軍來勢洶洶,現在去對陣那就是去送死的。 如今,安云鶴突然主動請纓,都讓他們震驚萬分,同時又暗自慶幸。 皇帝摸著額頭上的冷汗,一雙渾濁的眼看向安云鶴。 這時他才想起,安云鶴本出自武將之家,從小便是文武雙全的風云人物。 安云鶴的曾祖父是與太宗一同打江山的開國之臣。 之后安家子弟,就從小生活在邊關,與父輩一起上陣殺敵,乃是大明的定海神針。 可到了安云鶴這一代,其父死于邊關,獨留一個不過十多歲的孩子在帝都。 先皇重文輕武,安云鶴之父在民間聲望極高,引得皇帝忌憚。 自古以來,帝王之心多疑,哪會允許手下之人功高蓋主。 于是,留下安將軍獨子作為人質在帝都之中,在安云鶴之父死后,便又理所應當的收回安家手中的兵權,而遺腹子安云鶴得了不少賞賜,還意思的封了個侯爺,皇帝這是想徹底奪了安家的權。 可誰也沒想到,先皇早逝,獨留一子繼承皇位,卻是個沒有腦子的昏君,他所做的一切布置都被兒子給毀了,不得不說,到如今這地步,先皇的確是有先見之明,安云鶴,的確成了顛覆整個大明王朝的人。 安云鶴知道武將之路難行,便棄武從文,一步一步,靠著阿諛奉承,靠著玩弄心機,靠著心狠手辣,最后走到了掌管六部,得皇帝萬分信賴的丞相之位。 如今皇帝慌亂之中想起了安云鶴的身世,也就猶豫了那么一瞬,便在朝中大臣的催促之下,急急做下決定,由丞相安云鶴掌管大軍,出帝都,將反賊全部就地正法。 安云鶴拿過虎符,跪地叩拜皇帝,遮擋住了臉上復雜的神情。 再度起身之時,安云鶴依舊平定淡然,面無表情。 將虎符收好,安云鶴轉身離去。 這時候,朝中不少人都目光都追隨著他。 也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安云鶴有什么不一樣了。 似乎此次一去,便再也不會回來。 安云鶴騎著馬,帶領大軍守在城門前,不遠處,已經可以看到洶涌而來的大軍。 打頭的是一匹黑色的高頭大馬,他選擇的新帝正騎在馬上,遙遙與他相望。 安云鶴等著大軍走近,兩軍對壘,卻沒有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 “你來了?!卑苍弃Q輕輕的道。 王爺神情復雜,之前早有猜測安云鶴的身份,如今確定,他卻寧愿那個人不是安云鶴。 “王爺,這便是最后一步了?!卑苍弃Q繼續道:“這一步落下,這盤棋,也該有結果了?!?/br> 說完,對著身后大軍招招手:“開城門,迎新皇入城?!?/br> 身后大軍面面相覷,驚訝萬分,完全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情況。 可安云鶴手拿虎符,軍中又有他暗中布置的人,一個讓開路,便陸陸續續的都跟著讓開路,新帝就這么不費一兵一卒,長驅直入,沒有一人阻擋,成功帶領大軍占領皇城。 進了皇宮,大殿就在眼前。 沒有想象中的刀刃相向,宮中所有人都于大殿之前,跪下迎接新皇的到來。 大殿門口,一位身著華服,但頭發散亂半身血的女人站在那里。 她神情鎮定,眼睛直直的看著走近的新皇。 新皇于她面前站定,她微微一笑,眼中滿是釋然和解脫,她雙手抬起,手中捧著的是大明朝的傳國玉璽。 “恭喜陛下榮登龍位?!闭f著,雙膝跪地,將玉璽抬高。 “你……”新皇看著女子,覺得有些眼熟。 “罪人孫遙月,恭賀陛下,請陛下接下玉璽?!?/br> 新皇久久的看著女子,心里沒有任何得到玉璽的欣喜,只有nongnong的悲哀。 孫遙月,乃是前丞相孫鶴的孫女,先皇打壓孫家,孫鶴于獄中慘死,孫家敗落,而昏君繼位之后,強搶孫鶴的孫女孫遙月入宮為妃,世人只知昏君獨寵一妃,這位妃嬪無子嗣,卻地位極高,以貴妃之名掌管后宮,皇帝甚至放任她干涉前朝政事。